绿圈新能源(购车攻略丨2020广州车展热门新能源汽车盘点)

2024-04-18 04:19:47

新能源汽车的诞生,看似是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严苛的排放法规而不得不做出的妥协,令不少燃油车忠实粉丝冷眼相待。而实际上,各类新能源汽车不仅仅降低了排放,更重要的是用车成本十分经济,性能方面也让许多燃油车望尘莫及。我们盘点了2020年广州车展上出现的部分热门新能源汽车,它们当中有没有你的菜?

小鹏P7鹏翼版绝对可以算得上是本届广州车展最亮眼的新能源车之一。

在P7的基础上,独创的“鹏翼门”和荧光绿车漆十分吸睛。值得一提的是,这对鹏翼门不仅带有电动开合以及电吸功能,开合过程中如遇障碍物还会自动停止动作,规避潜在风险。

除了令人惊艳的外观,这辆车的续航能力和动力性能同样可圈可点:后驱超长续航版车型NEDC续航里程可达706公里;此外,还有更加强大的四驱高性能版可供极致玩家选择。

作为新能源车,它的内饰设计也十分简约,所有车内功能都集成在了时下流行的悬浮式中控仪表大屏上。智能车机也是小鹏P7的“绝活”之一,新车配备了拥有Xavier计算平台的XPILOT?3.0辅助驾驶系统且支持软硬件升级服务,Xmart?OS?2.0智能车联系统的应用生态也十分便捷易用。

此外,P7鹏翼版还标配18个扬声器的丹拿Dynaudio音响系统,并附赠包括电机终身质保、动力电池终身质保、流量升级、音乐VIP终身免费、电动尾门等14项专属权益。

XC40?RECHARGE是沃尔沃旗下的首款纯电车型。从外观上看,它还是沃尔沃经典优雅的家族式设计风格;最明显的区别就是电动车专有的封闭式格栅,然而除此之外,也就只剩左侧的充电口和尾部的P8?RECHARGE标识能区别它与燃油版的身份了。

作为来自沃尔沃的纯电车型,它的安全性同样毫不含糊。新车基于CMA架构打造,除了优秀的电控和车身结构,沃尔沃更是在电池本身以及电池外部保护、电以及热管理系统都下足了功夫,在每一个环节都确保绝对安全。

得益于电动车的特性,它不仅重心更低,重量分配更合理,而且动力分配相比燃油车也更加直接迅速,这无疑给操控性和安全性都带来了提升。除了环保之外,电动化的XC40得到了全面进化。

大众ID.4是基于大众全新MEB平台打造的纯电SUV车型,引入国内后分别由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共同生产,并且在细节上作出了一定区分。

▲左为上汽大众ID.4?X?光荷4?X

封闭式格栅和与车身融为一体的门把手表明了它电动车的身份,但一汽-大众的ID.4?CROZZ保留了德国大众的设计,而上汽大众的ID.4?X?光荷4?X则进行了一些修改,区别主要集中在前后杠以及灯组造型上。

▲左为上汽大众ID.4?X?光荷4?X

除了外观方面的不同,两者车身尺寸也有所差别。上汽大众对他们的ID.4?X?光荷4?X进行了本土化的加长,让本身就具有电动车先天优势的空间表现更上一层楼。

▲左为上汽大众ID.4?X?光荷4?X

他们的内饰也基本相同,仅在部分细节有所区分。实体按键几乎全部被触控按键或中控大屏代替,但上汽大众ID.4?X?光荷4?X对杯架和无线充电的位置进行了优化。

新车还配备了智能车辆系统4.0、iq.Drive智能驾驶辅助以及智能BMS管理系统等,在智能操控的同时,还可根据不同的道路状况控制耗电量;同时,两款新车还支持极效充电,通过直流快充可在40分钟内充满80%电量,且NEDC续航里程可达550公里以上。?

MARVEL?R是上汽R汽车的第二款车型,定位智能豪华纯电SUV。虽身为纯电汽车,但它的外观却充满了性能车的味道,X型前脸十分犀利,攻击性十足。

新车内饰配备了12.3英寸全液晶仪表以及19.4英寸多媒体中控屏,两块大屏成为车内的核心设计,并且几乎没有看到实体按键的出现,科技感十足。此外,它也是上汽首款搭载5G技术的车型,同时支持L3级的智能辅助驾驶,具备停车起步引导、弯道智能减速、车速引导等功能。

MARVEL?R官方资料NEDC续航可达500公里,0-100公里/小时加速仅4.8秒;同时,搭载长续航选装包的车型续航更可达700公里。

iX3整体造型沿用燃油版的设计语言,但许多细节运用蓝色装饰点缀,全新的轮毂造型考虑到了静音性和风阻优化,造型也十分动感。

iX3搭载了宁德时代的NCM811三元锂电芯,电池包总容量约80千瓦·时,净容量74千瓦·时,续航里程达500公里。它的第五代eDrive电驱系统,采用单电机后驱形式,并且首次搭载电机、变速箱、逆变器多合一动力总成,最大功率286马力,峰值扭矩400牛·米,0-10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仅6.8秒。

全新BMW?iX3于宝马沈阳工厂制造,它也是首款从中国走向全球的车型。

结论:从上述盘点不难看出,许多优秀的新能源车型均诞生于国内,而且中国已经开始制造面向全世界销售的BMW汽车,这无疑是国内造车水准提升的体现。面对上牌难、加油贵、污染严重的现状,一辆新能源车型或许会成为我们另外一个更好的选择。

如果你是一位燃油车的忠实粉丝,又被新能源车经济实惠的用车体验所深深吸引,那么请一定不要错过下期插电混动车型的精彩盘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易车原创 时光飞快,转眼间已经迈进了2022年,在过去的2021年,汽车行业发生了很多大事,而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整体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各个方面都呈现出向好的态势,那么在过去的一年中,新能源行业究竟有哪些变化呢?

一、国内新能源汽车2021年销量或达330万辆

从2021年前11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数据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累计超过300万辆,销量接近300万辆,全年有望达到330万辆。虽然12月的数据暂未公布,但是对比2020年的产销数据,却已经实现了翻番,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势喜人。

当然,可以看见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产品力逐渐升级,确实已经被更多的用户所接受,开始由政策驱动转为市场驱动,除了市场外,在更高层面,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全球汽车产业绿色发展、低碳转型的主要方向,政策、行业、企业等也在集中发力,未来长时间新能源汽车都将是大势所趋。

二、碳达峰为新能源车注入强心针

2021年10月,《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公布,方案提出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推广电力、氢燃料、液化天然气动力重型货运车辆。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出,“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煤炭消费逐步减少,绿色低碳技术取得关键突破,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针对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可以通过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这三方面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确保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

其中,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应积极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推广电力、氢燃料、液化天然气动力重型货运车辆。提升铁路系统电气化水平。

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国家铁路单位换算周转量综合能耗比2020年下降10%。陆路交通运输石油消费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

三、基础设施建设再提速 换电迎来发展快车道

截止到2021年11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238.5万台,同比增加55%。2021年1-11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70.4万台,随车配建充电设施增量持续上升,同比上升198.1%。桩车增量比为 1 : 4.2,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截止到2021年11月,换电站总量达到1192座(不含重卡换电站),其中有将近一半左右来自蔚来品牌。

相比于充电,换电也有着自己的优势,比如其有着储能方面的优势,在晚上电价谷值期为电桩储能,用于为电池蓄电,以晚上的电价储能充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成本。

其次补能速度快,省去了部分用户的充电时间,这点对于大容量电池更加明显,比如75千瓦时容量的电池需要三分钟,150千瓦时的电池同样也只需三分钟,这是直接充电所不可能做到的。

四、加码氢能源

2021年,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氢能产业被正式列入其中,成为六大未来产业之一。在交通运输领域,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氢能产业落地的重要载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契机,一系列利好政策接踵而至。

8月,五部委联合启动燃料电池示范应用工作,批复同意北京、上海、广东三大示范应用城市群启动实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并明确中央层面补贴的具体机制;

11月,《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与此同时,各地政策频频“加码”氢能源;

2021年,北京、上海、广州、浙江等13个省份先后制定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相关政策和规划,对加氢站的规划建设、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核心产业链的布局等都进行了详细部署。

氢能源确实有着巨大的潜力,但在目前其也有着不小的束缚和技术瓶颈,在当下制氢成本仍然居高不下,而除了制取,在运输、加注过程中也有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此外氢能源布局的不均衡,加氢站数量少也注定其只能实现点对点运输,最重要的是氢气在国家相关定位中仍被称作危险品,如不有所改变,氢能领域发展仍将面临巨大掣肘,这点需要关注。

五、新势力步入正轨 交付量日趋稳定

前不久,随着各新势力品牌12月交付量公布,年终成绩也最终出炉。12月蔚来交付新车10489辆,同比增49.7%;小鹏汽车交付量为16000台,同比增长181%;理想汽车交付14087辆,同比增130%。

全年方面,蔚来2021年共交付91429辆,同比增长109.1%,小鹏汽车全年交付量为98155台,理想汽车交付90491辆,较上年增177.4%,可以看出新势力头部三强年交付量都已向10万辆迈进。

除了“蔚小理”外,第二梯队的成绩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排第四的哪吒12月销量同样过万,今年累计交付67674辆,威马全年累计交付44157辆,零跑全年累计交付43121辆。

这样的成绩即使与传统车企相比也不并逊色,南北大众的ID.家族12月交付13787辆,截止年底交付70625辆,广汽埃安全年累计123660辆。由此看出在与传统车企无论是大众还是国内的广汽这种传统豪强的新能源业务相比,新势力们的成绩都还算可圈可点。

在放长远点说,将新势力放入全部车企之中,虽然目前各车企全年销量尚未出炉,但拿前11个月来看,蔚小理的全年交付量非常有望超过神龙汽车、东风启辰、长安林肯、广汽三菱等车企的全年销量,这也算是一个比较直观的展示,头部新势力车企在短短几年之内已经跻身国内车企(含合资、自主)的中游行列,进步非常明显。

六、动力电池行业飞速扩张

随着新能源车占有率不断增高,与之匹配的零配件、基础设施配套领域也在飞速扩张,对于动力电池产业而言,其市场格局已经基本定型,中国企业们把握机遇,强势崛起,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并造就了巨无霸级企业的诞生。

毫无疑问,中国动力电池春天已经到来,不仅仅是动力电池,就是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属于中国的时代或也在逐步靠近。

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发展势头迅猛,涌现了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比克、孚能等不少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其中更是成就了宁德时代这样全球范围内当之无愧的巨无霸。

目前,装机量排名前十的动力电池企业合计市场份额达到93.9%,从全球地域格局来看,中、日、韩三国在同欧美全球动力电池的市场竞争中完胜,排名前十的企业全部来自这三个国家,中资势力已经达到了半壁江山,无论从数量、质量还有占有率,中国动力电池企业都站在了世界的最前端。同欧美跨国车企在燃油车核心三大件等方面的优势相比,中日韩在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方面绝对领先,而在欧美车企相继宣布向电气化转型之后,未来其在核心技术领域对于中日韩的依赖度将有增无减。

七、瞄向发达市场?中国新能源车加速出海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海关汽车商品出口数据显示,2021年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排名前十位国家依次是比利时、孟加拉国、英国、印度、泰国、德国、斯洛文尼亚、法国、澳大利亚和挪威。

与上年同期相比,上述十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斯洛文尼亚、澳大利亚和泰国增速更为显著 。2021年1-11月,上述十国累计出口新能源汽车38.8万辆,占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的78%。

可以看出在上述国家中,比利时、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挪威均属于购买力较强的发达汽车市场,而虽然由于时间等因素,统计数据还未能列出12月数据,但从各家车企发布的消息中,明年还将有更多的车型和市场涵盖其中,比亚迪在新加坡将推出元PLUS,红旗E-HS9明年将出口日本等,可以看出自主车企们正在持续发力,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出现中国汽车的身影,放眼过去几十年,现阶段取得的成绩已足够让人欣喜。

近些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在大踏步发展,在汽车新四化的时代风口之下,中国汽车工业充分把握到了机遇,起步较早,国家政策方面给予了足够的支持,涌现出了很多竞争力强的企业,快速追上甚至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过去靠低端走量,薄利多销打开市场的局面。

此外中国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品力还是不错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及价格、品质感高的外观内饰,想进入发达汽车市场,比原来自然会容易一些。

八、新能源汽车商业险推出

12月13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了《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通知。与传统车险条款相比,《新能源汽车专属商业保险》的保险责任大大扩容,更适应新能源车的特点,不仅对于“自燃”,对三电系统的故障赔付也做出了明确的要求。。

新能源车险包含3大主险和13个附加险,三大主险包括车损险、三责险以及车上人员责任险,这点与常规车险一致,但在具体内容细节上增加了更多对于新能源车的保障,<font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