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达新能源(地质成矿条件和资源开发条件4)

2024-04-23 16:46:30

1.区域地质成矿条件分析

巴西地处南美地台之内,覆盖南美地台大部分。南美地台是由古老的地盾和古生代台向斜共同组成。因此巴西的地质格局可概括为“三盾三盆”。

三盾指的是从北向南分布的三个古老的地质区,即最西北的圭亚那地盾,中部的中巴西地盾和东部的大西洋地盾,在这些地盾上分布有古老的陆核区和元古造山带。陆核主要由结晶的高级变质岩,如片麻岩、麻粒岩和紫苏花岗岩等组成,它们分布于①圭亚那地盾上的里约布朗库地区(Rio Branco),②中巴西地盾上的塔帕若斯(Tapajos)地区,大约在17亿年以前均已固化。③大西洋地盾上的圣弗兰西斯科(Sao Fransisco)地区。④托坎廷斯造山带(Tocantins),⑤大西洋地盾上的博博尔马造山带(Borborma),⑥曼蒂凯拉造山带(Mantigueira)。这些造山带在元古代产生了持续的沉降活动,到寒武-奥陶纪期间隆起为山系并固化,产有现已变质了的磨拉石堆积、火山-深成作用产物和伟晶岩建造。陆核和元古代造山带共同组成了地盾,其上分布有大量的铁、锰、金、铜、铅、锌等矿产。

三盆指的是在三个地盾之间发育的三个沉积盆地,其性质都属于古生代向斜,它们是亚马孙台向斜(Amagona),帕纳伊巴台向斜(Parnaiba)和巴拉那台向斜(Parana)称为亚马孙盆地,帕纳伊巴盆地,巴拉那盆地,在沉积盆地中分布有煤,天然气,钾盐等沉积矿产。

(1)中巴西地盾

亚马孙河以南巴西领土的西部所处的中巴西地盾由太古界至震旦系变质岩组成。所见中元古代盖层是亚马孙克拉通的一部分,著名的巴西卡腊贾斯锰铁矿就赋存在瓜波雷原始陆核周围的格拉奥帕拉群(太古界)火山岩系内,该矿床锰、铁资源量分别占中、南美洲各自资源量的18.7%和17.5%。

克拉通区除铁、锰矿外,显示出良好的锡矿化,早元古代阿拉萨群条带片麻岩富含浸染状和蚀变岩型锡矿(巴西米纳库、芒特阿莱格里和诺瓦罗马),里奥弗雷斯科群磨拉式建造含古砂锡矿,前震旦纪活化(>16亿年)及巴西期侵入花岗岩类更盛产锡矿(巴西朗多尼亚等)。

地盾西南缘及其邻区内发育一套晚前寒武纪含分散漂砾的碧玉碎屑岩,富含铁锰层,这大概是世界上品位最高的沉积铁锰矿(玻利维亚木通-巴西乌鲁空),其铁锰资源量分别为520亿和1亿吨,约占中、南美洲各自资源量的50.7%和22%。

(2)大西洋地盾

位于巴西东部的大西洋地盾,由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和曼蒂圭伊拉及博波雷马两个巴西期褶皱带组成。

在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最古老的热基那和巴萨奥杂岩(>28亿年)分别组成热基纳和贝洛奥里芷特两个原始陆核。两者周围均有太古代缘片岩带发育。前者产铜(卡拉伊巴)、层状铬铁矿(坎波弗莫索和安多林哈)和镍、钻、滑石等;后者产锰(拉菲特)和金(莫罗维尔霍)。产于上述花岗质岩-绿岩地体周围的雅卡比纳群和米纳斯超群是早元古代冒地槽产物。它们和太古代杂岩一起构成地台的下构造层。雅卡比纳群产菱镁矿和滑石(塞拉达斯瓜斯及圣塞),以及金(铀)等;米纳斯超群则以产铁锰著称(巴西铁四角和伊塔比拉),其中蕴藏的铁矿储量占中、南美洲的29.2%。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地处巴西期褶皱带间,显示出构造岩浆活化特点,并伴生铅锌矿(博圭拉等)。该克拉通的活化性尚表现在盖层沉积上,区内既有迪亚曼提高原那样的中元古代含金刚石的典型地台盖层,也有准地台型沉积(埃斯宾亚苏群)。在克拉通边缘见晚前寒武纪泥质-同砾沉积(马卡乌巴斯群)和冰积砾岩(拉夫拉斯层),以及始寒武纪潮汐相陆源碳酸盐沉积。圣弗朗西斯科河沿岸的碳酸岩含层控铅锌矿,远景可观。

曼蒂圭伊拉褶皱带位于巴西东南部,由三个中央地块和四条巴西期褶皱组成。博波雷马褶皱带位于巴西东北,由五个中央地块和八个巴西期褶皱组成。上述两带的中央地块分别由太古代博尔巴森纳群/曼蒂圭伊拉建造和开科群,以及早元古代帕拉伊巴等群和塞里多群组成;它们都是受巴西运动影响的地台基底的下构造层。基底的上构造层在曼蒂圭伊拉带为卡乌巴斯群(中元古界)、安德列兰迪亚群(上元古界中下段)和阿孙奇群/圣克罗群(上元古界上段);在博波雷马带则是米阿组和巴扎巴利斯组。在褶皱带及其边缘的小盆地内堆积了始寒武纪拉夫拉斯群冰积砾岩、巴姆布伊陆源碳酸盐建造和少许古生代沉积层,标志地槽的回返。

(3)亚马孙台向斜

位于巴西亚马孙河流域的亚马孙台向斜,基底为跨亚马孙构造层,盖层由震旦系至中-新生界红层组成。区内主要矿产为1950年发现的第三纪优质铝土矿和阿尔塔亚马孙褐煤田。此外,还有有关发现油气及其远景的报导。

(4)帕奈巴台向斜

位于巴西帕奈巴河盆地内的帕奈巴台向斜,盆地内沉积了巨厚的古生代和中-新生代沉积。研究程度较低,区内只发现古代煤和少量铀矿化。

(5)巴拉那台向斜

位于巴拉那河流的巴拉那台向斜大部分分布在巴西境内,区内中生代暗色杂岩盖和中、晚古生代、晚三迭世及早侏罗世沉积岩广布。比暗色杂岩年轻的陆相沉积岩亦有分布。主要矿产为古生代煤,有的煤层含放射性元素;此外,台向斜北部巴拉那河支流源头区金刚石砂矿广布,侏罗系砾岩普遍含金刚石。

2.资源开发条件分析

巴西的成矿地质条件良好,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主要拥有丰富的铝土矿、铁、锰、黄金、宝石、高岭土、铌、钽和锡矿床。镍、铬、钛、铅、铍、锡、钨、铜以及铀、钍、石油、天然气、煤和金刚石也很丰富。

表11 1999年巴西主要矿产储量与储量基础

资料来源: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2000

(1)铁矿

1999年巴西已探明的铁矿储量超过110亿吨,储量基础170亿吨,居世界前列,据估计铁矿总资源量有400亿吨,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地盾区圣弗兰西斯科陆核上世界驰名的“铁四角区”,矿床成因系太古代-元古代沉积变质铁矿经风化富集而成。巴西最著名的且矿业最发达的米兰斯吉拉斯州(地名原意是总矿山)即位于本区内。据估算该区已形成了品位在60%以上的富铁矿石100多亿吨。另外在中巴西地盾区有两个世界级大型铁、锰矿带,一个位于亚马孙东部的卡拉加斯山脉(Carajas),称为卡拉加斯铁锰矿带,其成矿特点与铁四角区大体相似,其远景区比“铁四角”区还要大,已初步探明十几个矿床,品位65%以上的富铁矿石在180亿吨以上,品位在40%以上的富铁锰矿石达4800万吨以上。另一个铁、锰矿带是本区西部的乌鲁昆矿带。该矿带向西延入玻利维亚境内,原始分布面积达1000km2,时代属元古代,是一种未经变质的铁锰矿层,共有7个含矿层位,估算含有品位50%以上的铁矿石100亿吨,含MnO240%以上的锰矿石1亿吨,但地处边远,矿石含磷较高,偏碱性,给开发带来一定困难。

(2)锰

巴西有丰富的锰资源,已探明的锰储量2100万吨,储量基础5600万吨,是世界上四大锰矿生产国之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卡拉加斯(Carajas)的阿祖尔(Azul)锰矿床,品位很高,且有高品级的电池锰矿石,可以提供大量的锰矿石,地处西部边陲的乌鲁昆锰矿储量也很大,现已开采。巴西的锰矿床主要分布在阿尔马帕地区,米纳斯吉拉斯州和巴拉州。

(3)铝土矿

已探明的铝土矿储量39亿吨,储量基础49亿吨,居世界第三位,巴西的铝土矿75%来自于亚马孙盆地的几个大型铝土矿床,分布在巴依亚州,这儿铝土矿的总储量估计达到250亿~500亿吨,值得指出的是这里还有丰富的水资源,发展铝工业的前景看好。此外,米拉斯吉拉斯州的老的铝业基地,波苏斯迪卡尔达斯的铝业基地也占有重要地位。

(4)镍

镍是巴西主要矿产资源,但由于地处热带雨林地带,地表风化强烈,矿床多为风化淋滤型。已探明镍储量67万吨,储量基础600万吨,居世界第10位。

韦尔梅柳(Vermelho) 风化型镍矿,位于巴西中北部。镍金属储量62.6万吨,品位1.56%,矿石工业类型氧化矿。成矿时代第三纪-第四纪,矿体位于两个伸长的小山上,为铁硅质含镍红土,覆盖于山顶。下伏岩石有:辉长碉、变质辉长碉、苏长岩、橄榄岩,包括韦尔梅柳Ⅰ和韦尔梅柳Ⅱ两个矿床。第一期工程设计矿石产量166万吨/年,初期精炼能力2万吨/年。

尼克兰迪亚(Niquelandia) 风化型镍矿,位于戈亚斯州西南部。镍金属储量150万吨,品位2.1%,矿石工业类型氧化矿。成矿时代第三纪-第四纪,镍含在粘土和铁锰氧化物中,矿层厚度约20m。主要含矿矿物有硅镁镍矿、钴土、绿玉髓,及含镍粘土和铁锰结核。露天开采,矿石生产能力15万吨~30万吨/年。

上巴鲁(Barro Alto) 风化型镍矿,位于戈亚斯州西南部。镍金属储量100万吨,品位1.83%,矿石工业类型氧化矿。成矿时代第三纪-第四纪,镍含在粘土、铁锰氧化物及含镍硅酸盐的网状细脉中。主要矿物有含镍针铁矿、硅镁镍矿及含镍粘土。设计年产铁镍2.27万吨。

普拉塔波利斯(Pratapolis) 风化型镍(钴)矿,位于米纳斯吉拉斯州西南部。镍金属储量10.5万吨,品位2.1%;钴金属储量0.5万吨,品位0.1%,矿石工业类型氧化矿。成矿时代第三纪—第四纪,镍产在蛇纹岩上面的残积土内的含镍硅酸盐细脉和粘土中。主要矿物有含镍蛇纹石、硅镁镍矿、镍绿泥石等。露天开采,矿石生产能力600吨/日。

(5)锡矿

1999年巴西已探明的锡储量有120万吨,储量基础250万吨,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2位。主要分布在中巴西地盾地区,基本上沿着亚马孙盆地南缘分布在具有盛名的朗多尼亚(Rodoma)矿带。这里在晚元古代时产生了大量的富锡花岗岩和流纹岩杂岩体。仅朗多尼亚地区就出现有直径20km以上的这种杂岩体20多个,其中有含锡石英脉或伟晶岩脉,也有云英岩岩株式的锡矿化或锡石浸染矿化。它们经风化以后形成品位很高的砂锡矿床,目前巴西90%以上的锡产量都来自该矿带上的几个矿床,特别是80年代发现的皮廷加矿床,它是残积砂矿或河流砂矿,锡石是唯一的矿物,品位很高,其生产成本很低,在世界上有很强的竞争力。

巴西是世界第三大锡生产国,生产量高峰期是1989年为50200吨,1997年降至23187吨。1998年又继续下降,降幅为23.4%,产量为14607吨,巴西目前锡矿产量大幅度下降主要归因于一些高成本矿山的关闭,矿石品位下降以及价格不断下跌所致。目前巴西主要从事锡矿生产的公司有Paranapanema公司,该公司1998年产量为9389吨,Ebesa公司1998年产量为3572吨。Cesbra公司746吨,Best公司230吨,1998年出口锡量为6992吨,创汇3590万美元,出口国主要有美国,占总出口额的63%,阿根廷占12%,比利时占11.5%,智利占6.2%。

利马(Lima) 热液型锡、铜、银矿,位于普诺附近。矿石工业类型锡石-硫化物型。成矿时代白垩纪-第三纪,同圣伊西德罗矿床,地下开采。

朗多尼亚砂锡矿区残积、冲积砂矿(锡),位于巴西西部。锡金属储量33万吨,矿石工业类型砂锡矿。成矿时代第四纪,矿体产于含锡花岗岩和原生锡矿之上的风化壳中或冲积层中。锡石分散于砂砾层或风化土壤内,Sn品位0.1%~0.2%,累计储量达180万吨。1952年发现,1953年开始用挖掘船采锡,1980年产锡6756吨,占巴西产锡量的80%左右。

布拉斯坎(Brascan) 冲积砂矿锡(钨、铍、铌)矿,位于朗多尼亚附近。锡金属品位0.01%~0.2%,矿石工业类型砂锡矿。成矿时代第四纪,原生矿为云英岩型,产于前寒武纪巴西地盾上南北向的三叠纪岗杂岩体中。砂矿由原生矿风化剥蚀形成。露天开采。1980年产锡2000吨。

贝斯特(Best) 冲积砂矿锡(钨、铍、铌)矿,位于朗多尼亚附近。锡金属品位0.1%~1%,矿石工业类型砂锡矿。成矿时代第四纪,原生矿为锡石-云岩型,风化剥蚀后形成冲积砂矿和风化壳形砂矿。砂砾泵开采。1982年产锡精矿240吨。

布鲁马迪纽(Brumadinho) 冲积砂矿锡矿,位于朗多尼亚附近。锡金属品位0.1%~0.2%,矿石工业类型砂锡矿。成矿时代第四纪,原生矿为锡石-云英岩型,风化剥蚀后形成砂矿。露天开采。1980年产锡精矿3500吨。

帕拉那帕内马(Parana Panema) 冲积砂矿(锡),位于朗多尼亚附近。锡金属品位0.1%~0.2%,矿石工业类型砂锡矿。成矿时代第四纪,与布鲁马迪纽矿床相同。露天开采。1980年产锡石4500吨。

戈亚斯埃斯坦霍(Goias Estanho) 砂矿(锡、钽),位于戈亚斯州和米纳斯吉拉州交界处。锡金属储量2万吨,品位0.1%~0.2%,矿石工业类型砂锡矿。成矿时代第三纪、第四纪,原生矿化产于前寒武纪伟晶岩中。砂矿产于冲积、坡积、残积层中。露天开采。产量为年处理矿石20万吨。

瓦尔塔格兰德(Valta Grande) 砂矿(锡、钽),位于米纳斯吉拉斯州。锡金属储量1.3万吨,品位0.1%~0.3%,矿石工业类型砂锡矿。成矿时代前寒武纪,原生矿化产于伟晶岩中。在松散堆积层中形成了砂矿。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产量为年处理矿石40万吨。

阿马帕(Amapa) 伟晶岩型锡(铌、钽、铍)矿,位于阿马帕地区东南部。锡金属储量>0.1万吨,品位0.05%~1.0%,矿石工业类型锡石-伟晶岩型。成矿时代前寒武纪,伟晶岩脉穿插花岗岩和变质岩,脉宽1~8m,长数十米,具明显分带性,特征矿物是铌钽铁矿、锡石电气石、矽线石、石榴石。露天开采。年产锡10吨,综合回收锡、铌、钽。

(6)钨矿

已探明的钨矿储量2.0万吨,储量基础2.0万吨,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地盾上的博博尔马元古代造山带的北部,这是巴西最重要的矽卡岩型白钨矿区-西雷多矿区,已发现有500多个白钨矿点,目前仅对其中的个别矿点进行了勘查,已知储量约占全巴西的70%,产量占全巴西的80%以上。所有矿点都出现在晚元古代的奎哈巴(Quixaba)组的大理岩质地层单位中,产在构造高地周围,它与晚前寒武纪的重熔岩浆活动有关。主要矿山有:巴西东北部白钨矿矿区(Northeast Brazilian Scheelits Province)等。

巴西东北部白钨矿矿区 矽卡岩型钨矿。钨金属储量1.84万吨,品位0.30%,矿石工业类型白钨矿。成矿时代白垩纪,在2万km2的范围内,矿层呈U形出露,包括700多个矿床(点),其中30个左右进行过小规模开采。在矿区中部的布雷瑞等3个矿床从1942年以来连续生产至今。

布雷瑞(Brejni) 矽卡岩型钨矿,位于巴西东北部。钨金属储量1.28万吨,品位0.29%,矿石工业类型白钨矿。成矿时代白垩纪,含矿层厚约200m,由石英、石榴石、云母片岩及大理岩组成,位于平卧向斜的西翼,向西南倾斜,较缓,从出露在地表的布雷瑞到西部的博卡德拉日控制延深4km,含矿层宽约400m,其间矿体有重叠、断续矿区外部有花岗岩体侵入。

巴拉沃德(Barra Verde) 矽卡岩型钨矿,位于巴西东北部。矿石工业类型白钨矿。成矿时代白垩纪。地下开采,规模30万~50万吨/年。1984年产精矿559吨,精矿品位WO374.65%。

博卡德拉日(Boca de Lage) 矽卡岩型钨矿,位于巴西东北部。矿石工业类型白钨矿。成矿时代白垩纪。地下开采,1984年产精矿496吨,精矿品位WO374.5%。

佩德拉普雷塔(Pedra Preta) 热液石英脉及残坡积砂矿(钨),位于巴拉州中南部。钨金属储量0.29万吨,品位0.88%,矿石工业类型黑钨矿(锡石)。成矿时代前寒武纪及新生代,花岗岩体侵入于变质火山岩层中,附近产有数条含钨石英脉,经风化后,低洼处有砂矿形成。小规模开采砂矿,原生矿尚在勘查中。

(7)铜矿

巴西铜矿不太丰富,目前铜矿产量主要来自过去已经建成的中小矿山,其中最重要的是巴伊亚州的卡拉伊巴铜矿。经过重新勘探,铜的矿石量增加到1亿吨,品位1%。其次为萨洛博(Sa-lobo)沉积变质型铜(金、银、钼)矿,位于巴拉州东南部。目前重大的进展是开发卡拉贾斯的萨洛博3A铜矿。

萨洛博(Salobo) 沉积变质型铜(金、银、钼)矿,位于巴拉州东南部。铜金属储量935万吨,品位0.85%,矿石工业类型硫化矿、混合矿。成矿时代早元古代,矿区由变质的沉积岩夹少量基性火山岩组成,铜矿化受岩性控制,与含磁铁矿、角闪石和黑云母的片岩共生,以3A矿体规模最大。3A铜矿体矿石储量达12.6亿吨(品位0.8%~1%),金、钼和银的含量也都较高,精矿中含金10~15克/吨,银100~200克/吨,钼2000克/吨,为一层控砂页岩型巨型铜矿床,产在与元古代含铁建造相伴生的磁铁矿片岩中。这儿将成为巴西今后铜矿石的主要来源。附近还有特大型铁矿,铜矿仍在勘探,该矿由南非英美公司与淡水河谷公司合资办矿,项目初估耗资源14亿美元(包含冶炼设备),完全达到生产能力时,年可加工2000万t矿石,年产金8吨、银60吨、钼100吨、铜15万吨。

佩德拉韦尔德(Pedra Verde) 风化型铜(铅、锌、银)矿,位于塞阿腊州北西。铜金属储量9万吨,品位1.1%,矿石工业类型硫化矿、混合矿。成矿时代元古代,矿体沿不整合面产出,产状陡。矿化呈细粒分散状产出,上覆有寒武纪-奥陶纪的沉积。勘探区,未开采。

帕尔梅罗波里斯(Palmeiropolis) 火山岩型铜、锌、铅矿,位于戈亚斯州南部。铜金属储量38.2万吨,品位0.3%~0.6%,锌金属储量291万吨,品位3.47%,铅金属储量25万吨,品位0.3%~0.4%。矿石工业类型硫化矿。成矿时代元古代,矿床赋存在早元古代角闪片岩中,未开采。

马拉罗萨(Mara Rosa) 火山岩型铜、金(银),位于戈亚斯州南部。铜金属储量81万吨,品位0.4%。成矿时代太古代,矿床产于太古代火山沉积成因的绿岩带中,矿床中尚有金储量61.4吨和银储量38.1吨,未开采。

(8)铅锌矿

巴西的铅锌矿不太丰富,且主要集中在班布伊层控型铅锌矿带上。

瓦赞蒂锌矿,为巴西最重要的锌矿山,矿石产在前寒武系的白云岩或其溶洞中,已知铅锌储量490万吨,平均品位14%,以锌为主,几乎全部是氧化矿石。

莫鲁阿古多铅矿,为巴西最重要铅矿山,与瓦赞蒂位于同一矿带上,相距不远是一种典型的层控铅锌矿,矿石主要是硫化物,矿石储量为1300万吨,平均品位Pb5.09%,Znl.53%,Cd0.036%,伴生有萤石,在氧化带中有银和钒的富集。

博圭纳(Boquira) 热液层状铅、锌矿,位于巴伊亚州。铅金属储量18万吨,品位9%;锌金属储量9.9万吨,品位2.2%,矿石工业类型氧化矿。成矿时代晚元古代,矿体呈透镜状,产于富铁建造的片岩内。地下开采,年产矿石15万~30万吨。

瓦赞蒂(Vazante) 热液层状锌、铅矿,位于米纳斯吉拉斯州。锌金属储量315万吨,品位9%;铅金属储量175万吨,品位5%,矿石工业类型硫化矿。成矿时代晚元古代-奥陶纪,矿体呈连续薄层状,产于白云岩、灰岩和溶蚀塌陷角砾岩中。地下开采,年产矿石15万~30万吨。

(9)黄金

巴西黄金资源丰富。截至1999年底,探明金储量800吨,储量基础1200吨居世界第7位。巴西目前黄金生产主要开采的是砂金,约占全国金产量的75%。砂金产地几乎遍及全国,但最重要的产地都集中在亚马孙地区,塔帕若斯河,兴古河,阿腊古艾亚河,马代腊河等都是重要的砂金产区。

亚马孙河砂金矿 属残积型砂金矿床,主要分布在巴拉州。有五个较大的采金点群,包括塞拉佩拉达、塔帕若斯河、库马鲁、阿尔塔弗洛雷斯塔、进而奥马德拉等。残积砂金矿与前寒武纪含金铁英岩共生,金是通过化学溶解和再沉淀作用从低品位的含金铁英岩中产生的,主要由粉末状褐铁矿、赤铁矿、锰的氧化物、粘土矿物和滑石组成,有自然金块、金片和金丝存在其中。还有一种是含金的铁质角砾岩,由褐铁矿胶结的岩石碎块组成。在大部分褐铁矿是由含铁建造铁硅酸盐和黄铁矿氧化而成,金在其中呈小片、丝状体和小斑点出现。位于巴拉州马腊巴以南90公里的塞拉佩拉达金矿是其中最大的砂金矿山,主要在冲积砂矿和含铁红土的残积金矿中采金,巨大的狗头金时有发现。该矿床自1980年开采以来,到1983年产金28吨,估计金储量共约100吨左右。

雅科比纳(Jacobina) 变质砾岩型金(铀)矿,位于萨尔瓦多以西300公里。金金属储量51吨,品位8.5g/t,矿石工业类型硫化矿。成矿时代元古代,层状矿体,厚0.5m,脉状矿体长160m,延深200m,都产在石英砾岩中,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铀钛矿组合,铀0.005%~0.03%。露天开采。

莫洛韦洛(Morro Velho) 沉积变质型金(银、砷)矿,位于米纳斯吉拉斯州东南。金金属储量450吨,品位12.31%,矿石工业类型硅质矿。成矿时代太古代,层状矿体,与含赤铁矿、石英电气石岩整合产出,围岩是绢云母片岩及钙质页岩。矿物为石英、电气石、白云石、黄铁矿、毒砂组合。地下开采,年产金5吨,选厂日处理矿石2090吨。

(10)铌、钽、铍、钛

上述资源在巴西都很具有远景,且这些稀有金属矿床主要和内生碳酸盐和稀有金属花岗岩有关。目前除铌之外,其它矿物由于某些条件的限制,勘查和开发都有限。巴西一直是国际铌矿石的供应国,约占西方各国铌供应量的80%左右。著名的阿腊沙矿山是50年代发现,60年代探明的与内生碳酸盐岩有关的烧绿石矿床和磷灰石矿床,后来又发现了几个同一类型的矿床。矿床经风化淋滤作用以后,Nb2O5品位可达2%以上,磷灰石品位虽不高,但易于采选,还可回收钽、钍、铀、稀土等元素。此外,近年来又发现和开采了亚马孙地区的,也是与内生碳酸盐岩有关的巨型塞斯拉戈斯铌钽铁矿。由于资源条件好,世界上其它国家很难与巴西竞争。

钽是巴西的一个有远景的稀有元素,主要作为铌和锡矿山的副产品而生产。

铍在1970年以前,硅铍石尚未得到利用时,巴西的绿柱石曾经是国际铍矿石的主要来源,年产绿柱石精矿3300吨,占西方世界绿柱石产量的一半,是西方世界的最大的生产国,几乎全部出口供应美国。在美国利用硅铍石生产铍取得突破以后,巴西绿柱石精矿产量急剧下降到1976年的726吨,此后其产量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上。目前保有铍储量14万吨,约占世界已知铍储量的1/3,居世界第一位。最重要的矿山是博阿维希塔,矿床产于元古代含铍伟晶岩中,年产绿柱石精矿300吨,目前仍是巴西绿柱石的主要产地。

巴西钛矿石的储量很大,以含钛量计达3500万吨,占西方世界的第一位。主要是与碱性岩有关的以锐钛矿为主的矿床。米纳斯吉拉斯州的塔皮拉和戈亚斯州的卡塔朗等矿床,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大型锐钛矿矿床,塔皮拉矿床拥有矿石储量3.2亿吨,含TiO216.3%。

(11)宝石

巴西的宝石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主要产在米纳斯吉拉斯州。宝石品种很多,以祖母绿、绿柱石、黄玉、彩色电气石和石英类宝石最为重要。

大西洋地盾上的曼蒂基尔元古代造山带的中北部,有巴西最重要的宝石区,盛产多种宝石。它与经强烈变形、重结晶、混合岩化、花岗岩化形成的伟晶岩有关。这种宝石形成条件在巴西比较普遍存在,在东部亦有许多宝石产地,但是最重要的却是本区。据认为它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宝石产区之一。这里还有国际知名的绿柱石矿山,曾是世界主要的铍的来源之一,只是近年来由于硅铍石矿床的开发,才降低了它的重要地位。

巴西的金刚石主要产在米纳斯吉拉斯州,马托格罗索州和戈亚斯州,都是砂矿。产品中宝石级约占三分之二。

非金属矿产水晶资源在巴西十分丰富,1982年证实的储量达1400万吨,拥有世界已知水晶储量的绝大部分,矿床主要分布在米纳斯吉拉斯州和戈亚斯州,产在遭受元古代构造-岩浆活化的古老地盾区。水晶矿床与高硅质变质岩中的石英脉和矿化带有关,以大量的矿巢、矿囊和矿化裂隙出现。

(12)铀矿

巴西为了发展核电能源,从1962年起开展了系统的铀矿勘查工作,到1984年共发现了7个主要铀矿床,确定了储量为铀30万吨,其中一个是塞阿腊州的伊塔泰亚(Itataia)矿床,它是富铀磷块岩型矿床,确定储量为铀91200吨;另一个是1977年发现的拉戈阿雷亚尔(Lagoa Real)沥青铀矿床,估计属铀砾岩型,确定储量为铀52440吨;目前已经开采的是波苏斯边尔达斯矿床(Pocos de Caldas),位于米纳斯吉拉斯州,它是与碱性环状杂岩有关的铀矿床。巴西这类铀矿床比较多,已探明的可回收的铀储量为74064吨。就巴西古老的地盾来看铀矿资源还有很大的潜力。

波苏斯迪卡尔达斯(Pocos de Caldas) 沉积型铀(钼、锆、钍)矿,位于巴西东部。钼金属储量3.5万吨,矿石工业类型细网脉硫化矿、氧化矿。成矿时代白垩纪,钼矿化见于含铀矿的复杂有机质的钙质砂岩中,主要矿物为沥青钿矿,其次为黄铁矿、辉钼矿。矿山日处理矿石2500吨,副产品回收钼。

植物与人类的衣食住行

从武夷山市的兴田、星村、吴屯、洋庄等10几处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及对武夷山船棺的考古表明,远在4000年以前武夷山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清康熙元年(1662年)崇安县人口3.39万人。民国19年(1930年),崇安县有14.60万人,268年间共增加11.21万人,平均每年增加421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崇安县人口再生产处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状态。人口发展显波浪式起伏,增长缓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安定,人口逐步增加。据统计,1954年出生率32.92‰,死亡率24.00‰,自然增长率8.92‰。1957年人口出生率上升到39.33‰,死亡率降到11.89‰,自然增长率上升到27.44‰。人口再生产开始进入高增长阶段。1959~1961年,国民经济出现暂时困难,人口增长速度减缓。1961年出生率仅15.71‰,死亡率15.69‰,自然增长率降到0.02‰,是人口再生产的低谷。1949~1961年,崇安县人口再生产类型仍属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的类型。年均出生率23.19‰、死亡率12.99‰、自然增长率10.20‰。

1962~1966年,随着国民经济好转,经济复苏和发展,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的提高,人口出生率陡然上升,连续5年出现人口生育高峰。5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32.24‰。1963年人口出生率43.38‰,出现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

1967~1972年,人口继续高速增长,年平均出生率33.39‰,自然增长率26.49~28.83‰。1962~1972年,人口再生产处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阶段,每年平均出生率37.22‰,死亡率7.91‰,自然增长率29.31‰。

1973~1978年,开始宣传计划生育,出生率开始下降。但由于措施不力,以及人口的基数高,自然增长率仍高达17.17‰。80年代后,由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全面落实,人口再生产逐步走上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正常轨道。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79年的11.07‰降至1985年的8.50‰,1993年降至4.70‰。

据《南平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武夷山市人口数为233557。2010年末,武夷山市户籍户籍总人口230419人。 武夷山市西周时为“七闽之地”是闽人聚居之地。春秋末期越人入闽,形成闽越族,为闽越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秦末汉初,部分闽越人北上。汉武帝平定闽越王叛汉之后,汉族居民逐步南移,留存的少数土著闽越族逐步同化为汉族。此后,武夷山居民绝大多数为汉族。少数民族中畲族人口最多。

1990年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武夷山市有14个民族:汉族205759人,占总人口99.58%;畲族618人,占总人口0.29%;苗族76人,占总人口0.036%;回族74人,占总人口0.035%;壮族29人,占总人口0.014%;满族20人;京族19人;布依族7人;高山族、蒙古族各6人;土家族5人;彝族2人;侗族、傣族各1人;其它未识别民族4人。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武夷山市有26个民族,其中,汉族211303人,占总人口的99.60%;少数民族有853人,占0.40%。武夷山市少数民族以畲族居多,占少数民族的61.78%。 市花:武夷山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极适合兰花生长。武夷兰花,古代称为岚花。已知有百余个品种,其中有不少是中国特有的兰中珍品,如绿云,银边大贡,大凤尾素和金丝马尾兰等。武夷山中兰花颇多,武夷山人历来爱兰花,居家内外总爱摆上几盆。1995年武夷山市人大会议通过,一致同意兰花为武夷山市市花。

市树:在武夷山市,到处可见苍天的古树,而其中最多的就是樟树,树龄最长的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樟树生命力极强,枝繁叶茂,价值很高,自古就为武夷山人民所爱,1995年武夷山市人大会议把樟树定为市树。 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94亿元,比增12.5%;财政总收入9.67亿元,比增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6亿元,比增4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8亿元,比增18.6%;旅游接待总人数876万人次,比增21%;旅游综合总收入150.7亿元,比增22%;工业总产值56.9亿元,比增1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5亿元,比增5.5%;实际出口总值1.77亿美元,比增60%,实际利用外资1280万美元,比增10%.。

2013年,武夷山市县域经济实力提升到福建省县市第十二位,经济发展质量在福建省县市中排第十六位,创业竞赛取得南平市第三名。

2013年,武夷山市生产总值达到109.8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9.41亿元,总量连续第8年排在南平各县(市、区)第一位;外贸出口5388.6万美元,验资口径实际利用外资500万美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04.65亿元、98.88亿元。2013年,武夷山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3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2.16亿元;旅游接待总人数731.5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6.2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0.2:37.52:42.28。财政总收入突破十亿,达到11.2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9.1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7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546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41亿元。 武夷山市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水资源丰富,气温与雨量适中,自然条件适宜农、林、经济作物和渔牧业的发展。历史上农业以粮、木、竹、茶为主要产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封建社会制度的束缚,生产力低,经济单一,农林牧副渔各业产量很低,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的状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崇安县委、县人民政府发动农民艰苦奋斗,开展土地改革,组织农民互助合作,走农业集体化的道路,推广农、林、牧、副、渔业科学技术,农业生产技术不断革新,生产力逐步提高,农业结构趋向合理。1950~1993年,选育良种和引进数以百计的新品种,革新耕作制度,推广农业机械,逐年增加农业的投入。1993年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3.3倍,茶果及经济作物大幅度增长,农业总产值达29730.5万元,比1949年增长44.4倍。

武夷山饲料资源丰富,境内可利用的草场面积达35.9万亩,野生植物饲料达80多种,有当地优良的家禽家畜品种,如闽北白鹅、闽北花猪,武夷黑猪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些资源才得以开发利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畜牧业获得较快发展。1993年生猪存栏数比1949年增长7.67倍,牛存栏数比1949年增长2.25倍,出产家禽比1949年增长10.03倍,畜牧业产值上升到占农业总产值的25.86%。

2011年,武夷山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超30亿元,达300694万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农业产值184624万元,增长7.3%;林业产值56334万元,增长2.6%;牧业产值40930万元,增长3.8%;渔业产值11461万元,增长7.0%。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值分别占61.40%、18.73%、13.61%和3.81%。 在古代,武夷山的先民就开始原始简陋的手工冶炼、手工纺织、手工制陶等业,从当地出土的历史文物(夏商的架壑船棺里的纺织品和汉代古城的铁器、陶器)分析,这些手工制品在古代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崇安从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建县以来,造纸业、制瓷业、制茶业等随之发展,但规模不大。至明清,发展仍很缓慢。民国时期,战乱频仍,传统的手工业多不能延续,全县仅有小型工厂和作坊10家,从事手工作业。唯造纸、制茶业略有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崇安县的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之后,崇安县对手工业、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逐步形成以国营、集体为主体的工业体系。但由于受交通、能源等因素的制约,整个工业发展不快。改革开放后,在工业、商业、服务业等领域推行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1987年工业企业开始实行承包经营体制,给企业增添活力和效益。武夷山建市后,工业不断加大改革力度,乡镇企业又迅速发展。1991年开始,企业进入第二轮承包,全市90%的乡镇企业落实承包经营责任制,同时认真落实《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济机制条例》,并由企业按市场规律灵活经营,扩大企业自主权,逐步改变工业生产靠资源、初加工、低产值的局面,有效地培育工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同时还开展乡镇企业年活动,制定《武夷山市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暂行规定》,扩大自主权。中共十四大后,全市工业又出现新的局面,形成森林工业、制茶工业、电力工业、食品工业、轻纺工业、建材工业、旅游工艺品业七大行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在所有制上呈现国有、集体、私营、“三资”企业共同发展的局面。1993年,武夷山市轻重工业的比重为2∶3,全市工业总产值41049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8.3%。

2011年,武夷山全社会工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大关,达508342万元,比上年增长19.0%,完成工业增加值182034万元,增长18.7%。 唐宋时期,武夷岩茶享誉朝野,茶叶贸易兴起。清代,大批茶叶运销欧美等国,县境的赤石、星村成为货物主要集散地。茶商以及前来采购木材、土纸、笋干、香菇、莲子等客商云集县境,大小商贾千余家,商业繁荣一时。当时前来武夷山的中外客商大都以金银交易,市面金银很多,“金崇安”之名由此而来。民国初期,由于军阀混战,交通受阻,商业逐渐衰退。民国19年(1930),崇安县苏维埃政府设经济部,在城乡设供销社,在苏区、非苏区结合部设立对外贸易处,大力发展商业,促进苏区经济发展。民国24年1月,闽北红军转入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民国崇安县政府对根据地烧杀掠夺,境内人口锐减,商业衰落。民国28年,崇安至上饶公路通车,加之因抗日战争爆发,福州、温州、宁波部分沿海城市商人避居崇安,崇安商业复苏。民国31年,因日军封锁海口,出口货物滞销,商业又趋萧条。抗战胜利后不久,内战爆发,局势动荡,商人朝不保夕,商品奇缺,币值贬值,商业萧条。民国37年全县私营商业仅300余家。

1949年5月9日崇安解放,人民政府对私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支持守法私商的合法经营。同时在“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指引下,逐步建立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商业,对部分有关国计民生的商品实行统购统销和专卖政策,对稳定市场物价,保证物资供应起了很大作用。1956年,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结束,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商业成为城乡商品市场的主体。1958年“大跃进”和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错误地限制多种成分的商品经济,取消农副产品集市体贸易,造成渠道单一,物资短缺,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1978年以后,恢复以国营商业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商业体制,实行多种经营方式和经营承包责任制,结束了长期以来多环节封闭式的流通体制。1981年,全县商业零售网点357个,饮食网点57个,社会商业零售总额4383.94万元。至1992年,全市商业零售网点增至2073个,比1981年增长5.6倍,饮食网点345个,比1981年增长6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6697万元,比1981年增长了6.16倍。其中商业13994万元;饮食业721万元;工业品1363万元;其他行业804万元;此外,农村集市贸易、城市集市贸易成交额达10222万元。

2011年,武夷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6097.1万元,比上年增长16.6%,扣除商品零售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

植物与人类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棉花可以纺线织布做衣服,棉被棉衣离不开棉花;吃的五谷杂粮离不开植物,蔬菜、水果更使人们的必需品;盖房用的木材也是植物;代步的工具汽车轮子也是橡胶的,也离不开植物。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