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新能源车(葡萄牙新能源车)

2024-05-08 12:44:29

撰文 / 温 莎

编辑 / 张 南

设计 / 师玉超

“这项提议急需修改。” 3月13日,法国斯特拉斯堡的一场会议上,德国交通部长维辛(Volker Wissing)出尔反尔。

在欧洲禁燃法案即将通过的最后一刻,德国反水了。维辛指责之前法案不符合预期,言下之意是希望欧盟给予合成燃料(e-fuel)官方认证的身份,否则德国就要重新考虑法案。“当内燃机可以以气候中和的方式上路时,禁止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维辛说。

德国的临阵倒戈令欧盟官员有些措手不及,这件事在双方拉锯了两年多后,才刚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2月中,经过长时间多轮次的辩论后,欧洲议会最终以340票赞成,279票反对和21票弃权的结果,批准了2035年欧洲停售新燃油汽车的议案。只等在即将举行的欧洲部长级会议上,将欧洲禁燃正式变成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条文。

德国带头反复,令欧洲禁燃再起波澜。据悉,2035年燃油禁令立法最终能够落地,必须获得55%的成员国的支持票,且这些成员国代表了欧盟65%的总人口。德国已经和捷克共和国、斯洛伐克、意大利、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组成了“内燃机守护者联盟”。

当下,各个国家和汽车品牌纷纷发布了禁燃时间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电动化的未来看似势不可挡:新能源在全球创造着销量纪录,各大汽车公司将数百亿元投向工厂改造,全新的电动车产品令人眼花缭乱……

但古往今来,革自己的命从来都是最难的。欧洲人研究内燃机已经超过百年,作为汽车发源地,汽车业养活了80万德国人,每年贡献着 4110 亿欧元收入,是德国经济最大的组成部分之一。此外,与德国相关的汽车品牌多达上百个,让其与内燃机说再见的难度可想而知。

欧盟却已经不想再等了,2035 年的这条底线至关重要。新车平均寿命为 15 年,禁令的生效能保证欧盟在2050 年前实现零排放。科学家声称,这一全球里程碑将避免灾难性的气候变化,交通运输约占欧盟排放量的四分之一。

以准时著称的日耳曼民族使出“拖”字诀后,效果斐然。有消息称,就算欧盟答应了德国的“申请”,豁免了合成燃料,通过修订后法规所需的时间也意味着成员国可能要等到明年欧盟选举之后才能再次对禁燃令进行投票。

无论怎样,德国最后一刻的力挽狂澜,让在欧洲已经走上断头台的内燃机迎来一线生机。

一波三折的欧洲禁燃令

欧盟看内燃机不顺眼已经很久了。

2021年7月1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Fit for 55”减排一揽子方案,涵盖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的多项减排举措,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停止销售内燃机车。欧盟委员会提出,到2030年将新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21年减少55%,到2035年减少100%。

削减100%,意味着任何带有内燃机的新车在欧洲都不允许销售,汽油车、柴油车、48V轻混、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统统不行。在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范畴内,欧盟只接受纯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车。

这简直就是要将内燃机赶尽杀绝,自然会有利益相关方站出来反对。意大利、葡萄牙、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就呼吁将deadline再推迟5年,德国则提出了豁免合成燃料的条件。

与他们站在对立面的是以法国、西班牙、比利时、瑞典、丹麦、爱尔兰和荷兰等国为代表的激进派,他们强烈支持欧盟禁燃令。荷兰就表达:“我们不能接受任何条件。底线已经摆在桌面上,我们必须坚持。”

治大国若烹小鲜,国家大事和菜市场买菜的底层逻辑是一样的,就是大家摆明态度,讨价还价,各退一步。

最后,欧盟同意将中重卡、客车等大部分商用车不纳入2035年被禁售的范畴,还采纳了德国的建议,即到2026年再评估使用合成燃料的内燃机汽车在减排方面的进展,看能否对其豁免。

谈好条件后,2022年6月初,欧洲议会通过欧盟委员会提出的“2035年禁售燃油车”立法建议;同月底,欧盟27国环境部长达成共识,支持“到2035年实现汽车零碳排放”的目标。

根据欧盟立法流程,欧盟委员会提出法案,由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双重确认后便正式生效。目前,议会已表决通过,待理事会也通过后,2035全面禁燃就将奏效。

本来一切按部就班,没想到德国临阵变卦了。

保时捷力捧的合成燃料,靠谱吗?

“我不明白这场针对汽车的斗争从何而来,也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要禁止某些技术。” 维辛明着表达出费解的态度,背后是摆明了要为合成燃料撑腰。

有分析认为,为了给德国一个台阶下,欧盟很有可能发给合成燃料一个合法身份。欧盟委员会发言人表示,“将考虑合成燃料对气候的潜在贡献。”

《欧洲汽车新闻》称,德国的保时捷和意大利的法拉利都处于争论漩涡中心,品牌在推动着政府改变他们在此事上的立场。

保时捷是合成燃料最积极的倡导者之一,这家2022年横扫376亿欧元的吸金王表示,911等跑车车型未来将使用这种新型燃料,为内燃机提供动力。为此,保时捷已经在智利买下了生产合成燃料的工厂,新工厂于2022年年底量产。法拉利表示也正在积极寻找替代燃料,以继续生产传统的内燃机汽车。

合成燃料是一种液体燃料,与传统燃料不同的是,并非来自化石能源,而是人工制造,通过特定技术将水和二氧化碳合成可以燃烧的燃料,以此来替代汽油,因此也被称为人造汽油。

这种听上去高大上的技术其实并不高深,其基础原理依赖于费托反应(Fischer-Tropsch reaction),这套工艺始于1925年,当时德国缺乏石油燃料,只能用这种方式大规模生产煤制油。整个二战中,德国约25%的汽车燃料是靠此法进行的人工合成。

和德国交通部长反水的同一天,保时捷首席执行官奥利弗·布鲁姆 (Oliver Blume) 很无奈的表示,电气化和扩大合成燃料生产之间没有冲突,“我们可以调整税收政策,让合成燃料更便宜……政策应该支持投资,使价格更具吸引力。这是值得的。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内燃机汽车脱碳。”

和保时捷一同坚守内燃机的,还有意大利的兰博基尼,后者官宣将在2030年以后推出由电动合成燃料驱动的混合动力超级跑车。此外,著名的F1比赛也正在研发一种即用型100%可持续燃料,为2026年赛事做准备。

全球有着超过 13 亿辆内燃机车型,这些车子在未来的数十年内都将会继续在路上行驶,合成燃料可以让这些车符合碳中和的要求。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前提是合成燃料要足够环保,保时捷宣称,加注合成燃料可以减少85%二氧化碳排放量。

然而,欧洲交通与环境组织(T&E)曾先后发布两份报告,质疑合成燃料的经济性和减排效果。该机构警告称,与电动汽车相比,使用合成燃料的内燃机汽车可能会排放更多二氧化碳,而且成本更高。

按照T&E的测算,到2030年,无论是新车还是二手车,合成燃料汽车的总拥车成本将比电动汽车高43%,二氧化碳排放量也要比电动汽车高40%。

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执一词,如今真相似乎已经没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欧盟对禁燃令的渴望程度。

车企的小心思和“中国威胁论”

国家之间争得面红耳赤,车企也各怀小心思。

2021年年底苏格兰格拉斯哥举行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上曾有过一次试水,主办方呼吁部分国家、城市以及汽车制造商在2040年以前终结燃油汽车,并进行了一次表决。

最终只有沃尔沃、福特、通用、梅赛德斯-奔驰、比亚迪和捷豹路虎等六家企业同意签署相关协议。毫不意外的,全球销量最大的两家车企大众和丰田不同意签字,宝马、现代、本田、日产和Stellantis等车企同样没有按下手印。

大众汽车发言人尼古拉·劳德(Nicolai Laude)的解释是,大众业务的全球性质意味着自己必须意识到,在不同速度发展的地区,结合不同的本地先决条件,需要不同的途径实现零排放。丰田则表示一直致力于混动和氢燃料电池技术,而这属于COP26相关协议的禁售范围。

对于欧洲的禁燃法案,同时担任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主席和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Oliver Zipse)也曾发表过意见,他在2022年表示,鉴于全球范围内时刻存在波动和不确定性,目前这个阶段,任何2030年以后的长期监管计划都不成熟。需要在2025年进行一次彻底审查,再来决定2030年以后的目标。

2023年3月,宝马财报发布会上,齐普策在接受汽车商业评论采访时再次发出灵魂拷问,他说,即便是在今年需要全部转向纯电动车生产,宝马集团也是可以做得到的,但问题是,全球禁售燃油车是一件好事吗?

“连氢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也不考虑吗?我们认为不是的。如果要为气候保护作出最大贡献,那么各种技术路线都需要进行持续的改进。”

他同样认为,技术需要能够适应任何市场建,要考虑到充电基础设施,原材料供应、客户行为改变等方面,“到2035年,即使欧洲销售的新车有80%、90%都是纯电动车,世界上其他地区也不可能都是一样的电动化进程。如果有人没办法充上电,他依然要开燃油车。”

“在设计环保相关路线的时候,我们要考虑最行之有效的整体方案。”齐普策还不忘提醒,“如果只是依赖一种技术,就像是一条腿走路,很容易就摔倒。”他的态度,是相当一部分跨国大型汽车集团内心的OS。

COP26上,一些国家也曾经被要求表态,美国、德国和中国投了反对票。汽车发源地和全球前两大的汽车市场,三国的选择并不令人意外,但有意思的是,随着智能电动车的蓬勃发展,中国在欧洲禁燃令上所扮演的角色,开始尴尬了起来。

“我们需要快速制造更多的电动汽车。让我提醒你们,从2021年到2022年年底,中国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推出了超过80款电动车型,这些物美价廉的产品会越来越便宜,我们必须跟进,不能把这个关键行业留给其他人”。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弗兰斯·蒂默曼斯(Frans Timmermans)在欧洲议会上奋力呼吁小心中国,欧洲当自强。

他的反对者同样考虑到了中国,意大利交通部长马泰奥·萨尔维尼(Matteo Salvini)认为禁燃令没有经济、环境和社会意义,要蓝天白云并不意味着上万人下岗,数千家企业关闭。

他提醒,欧盟激进向电动汽车转型是一种“自杀行为”,而且更像是送给中国汽车业的一份大礼。言下之意,欧盟这是在为虎视眈眈想要进入欧洲的中国车企扫平障碍,清除对手,提供更广阔的市场。

欧盟”内战”禁燃,中国无辜躺枪。正反两面的中国威胁论,他们都考虑到了。

欧盟禁燃令未来的走向也许并不难揣测,无非是博弈后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中心点,双方握手言和。然而,从进程反反复复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内燃机与电动发电机之间在足够遥远的未来将是替代的关系,但在一段不短的时间里,他们将长期共存。

本文由汽车商业评论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说明

违规转载必究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商业评论,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编辑本段]比亚迪公司简介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创立于1995年,是一家香港上市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比亚迪在广东、北京、上海和西安等地区建有七大生产基地,总面积将近1,000万平方米,并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印度、台湾、香港等地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现员工总数已超过13万人。

2002年7月31日,比亚迪在香港主板发行上市(股票代码:1211HK),创下了54支H股最高发行价记录。2007年,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285.HK)在香港主板顺利上市,表现理想。截止2007年底,公司总资产额近300亿元人民币,净资产超过120亿元人民币。

比亚迪现拥有IT和汽车两大产业群。IT产品主要包括二次充电电池、液晶显示屏模组、塑胶壳、键盘、柔性电路板、摄像头、充电器等。公司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技术创新、研发实力的提升和服务体系的完善,主要客户为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国际通讯业顶端客户群体。目前,比亚迪作为全球领先的二次充电电池制造商,IT及电子零部件产业已覆盖手机所有核心零部件及组装业务,镍电池、手机用锂电池、手机按键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均已达到第一位。

2003年,比亚迪正式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现“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进入汽车制造与销售领域,开始民族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征程。发展至今,比亚迪已建成西安、北京、深圳、上海四大汽车产业基地,在整车制造、模具研发、车型开发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产业格局日渐完善并已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具创新的新锐品牌。汽车产品包括各种高、中、低端系列燃油轿车,以及汽车模具、汽车零部件、双模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等。代表车型包括F0、F3、F3-R两厢、F6、F8运动型家用轿车、DM双模电动汽车等。作为电动车领域的领跑者和全球二次电池产业的领先者,比亚迪将利用独步全球的技术优势,不断制造清洁能源的汽车产品。

比亚迪设立中央研究院、通讯电子研究院以及汽车工程研究院,专门负责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的研发,拥有可以从硬件、软件以及测试等方面提供产品设计和项目管理的专业队伍,拥有多种产品的完全自主开发经验与数据积累,逐步形成了自身特色并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开发平台。强大的研发实力是比亚迪迅速发展的根本。

比亚迪坚持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方针,尊重人,培养人,善待人,为员工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和发展环境。公司在持续发展的同时,始终致力于企业文化建设,矢志与员工一起分享公司成长带来的快乐。比亚迪坚持不懈,逐步打造“平等、务实、激情、创新”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并始终坚持“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努力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比亚迪倡导做爱心企业,将社会责任当成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加以传扬,关注支持并积极参与赈灾救危、捐学资教、社会安定、支持文化体育等公益事业。充分体现了比亚迪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以实际行动阐释了公司对于社会责任的担当,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编辑本段]比亚迪汽车简介

比亚迪汽车——比亚迪股份的直属子公司。2003 年,比亚迪正式收购陕西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组建比亚迪汽车,进入汽车制造与销售领域,开始了民族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征程。比亚迪汽车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品牌、自主发展的发展模式,以“造世界水平的好车” 为产品目标,以“打造民族的世界级汽车品牌”为产业目标,立志振兴民族汽车产业。目前,比亚迪已建成西安、北京、深圳、上海四大产业基地,在整车制造、模具开发、车型研发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产业格局日渐完善。比亚迪汽车在上海建设有一流的研发中心,拥有3000多人的汽车研发队伍,每年获得国家研发专利超过500项。在西安建设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轿车生产线,总产能达到20万辆。在深圳建成现代化汽车城,总产能将达到30万辆,并建成第二研发中心,将成为比亚迪汽车中高级汽车的生产基地。北京模具制造中心,业已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模具产业格局,为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制造整车模具。

2006年,比亚迪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29亿元,同比增长101%;汽车产业取得骄人业绩,主力车型F3实现销售63153辆,同比增长472%,实现销售收入近50亿元。F3还实现出口5000余辆,产品覆盖16个国家和地区。

2007年以来,比亚迪F3月销连续突破万辆。从06年5月基本完成上市,再到07年6月18日第10万辆下线,比亚迪F3仅仅用了14个月的时间就跨过了中级轿车生存的第二门槛;而从07年6月到08年6月,比亚迪F3用12个月的时间,再创造了产销10万辆的奇迹,为自主品牌之最,成为“速度之王”。

07年7月份,比亚迪另一款两厢中级轿车F3R全国上市,以超凡动力、超级安全、超酷外形引领两厢车新时尚,掀起新的两厢车销售风暴。

2008年3月18日,比亚迪第一款中高级商务轿车F6全国上市,自主品牌冲击中高级轿车市场从F6开始。今年比亚迪汽车将有F6、F3R自动版、F0、F8、DM双模电动汽车等至少5款新车投放市场,同时将产能提升到80万辆,以满足市场需求。至此比亚迪集团已经形成700万平方米的庞大产业格局,在集团发展的强大驱动下,比亚迪汽车将以强大的实力驰骋在汽车大潮中。

中国新锐品牌比亚迪以F3DM双模电动车领军,携F3、F0、F3R、F6、F8等多款车型亮相广州车展,刮起中国旋风。据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车了解,F3DM上市在即,10月份新能源生产资质专家组对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资质进行审核,肯定了比亚迪具备新能源汽车设计开发、生产以及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能力,生产准入现场审核结论为通过。据悉,F3DM产品公告将在近期发布的国家公告中发布,同期还会公布F3DM将被允许在国内14个主要城市销售。

经过五年的积累创新,比亚迪F3DM的技术已经成熟,在纯电动模式下可行驶100km,最高时速可达160 km /小时。该车在比亚迪电动汽车充电站快速充电10分钟可充满50%,家用电源上慢充9小时可充满。而在实际用车情况下,将近95%的司机每天行驶不到100公里,这意味着纯电动状态即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日常出行需要,不会产生任何尾气排放。F3DM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比亚迪11月初推出的F6财富版,7.98万元的最低价格使其成为一款超值的中级车。

[编辑本段]比亚迪成长历程

●1995年2月,比亚迪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50万元人民币,员工20人左右;

●1995年9月,由布吉迁至龙岗政华第六科技工业城,当时有员工约300人;

●1996年7月,通过ISO9002认证;

●1997年,通过大量研究,优化负极添加剂,可以阻滞镉金属颗粒长大,改善了电池小电流通过充电性能及循环寿命;赢得了VIECH、CCT客户的信任。

●1997年,公司自主研发,开始生产锂离子电池,并且很快投入量产,2003年8月, 上海工厂投产,开始动力电池和电脑电池的研发。

●1998年12月,通过ISO9001认证;同年,比亚迪公司以国际化的视野开始向海外发展,欧洲分公司成立;

●1999年,开发出当时行业内领先的SC2100P大电流放电池,当年镍镉电池产量达到1.5亿支。

●1999年4月,香港分公司成立;同年10月,初步建立深圳工业园(葵涌)并开始投入使用;葵涌工业园是一座设计先进的现代化工业园,是比亚迪总部所在地。

●1999年11月,美国分公司成立;

●2000年,成为MOTOROLA第一个中国锂离子电池供应商;同年12月,成为MOTOROLA的供应商。

●2001年8月,成为NOKIA的供应商。

●2001年,自主研发的发泡镍锟焊、正极端面焊工艺,大大改善电极的集流性能,提高SC系列大电流放电性能,得到了BOSCH客户的认可,当年镍镉电池产量达到2.5亿支。

●2001年4月,韩国办事处成立;

●2002年,成为NOKIA第一个中国锂离子电池供应商;同年5月,比亚迪获得QS-9000认证;

●2002年7月,在香港主板上市,创下了当时54支H股最高发行价记录,股票代码1211-HK;同年,比亚迪被全球权威刊物《亚洲货币》评为“2002年最佳上市公司管理奖”第一名,并被全球权威刊物《财资》评为“2002年最佳中型企业上市集资项目”,比亚迪的成功上市是亚洲以至于全球财经的重要里程碑,它表明了中国民营企业正逐渐赢得世界的认同和信任。

●2002年7月,与北京吉驰汽车模具有限公司资产重组,成立全新的北京比亚迪模具有限公司,建立北京比亚迪工业园;

●2002年9月,开始建立上海比亚迪工业园,上海分公司成立;

●2002年9月,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获得MOTOROLA授予的“Motorola Excellent Supplier Award”;

●2003年,开发独特的氧化镉负极化学活化处理工艺,改善镉负极的活性,提高电池的复合氧能力,降低电池内压,大大提高电池大电流放电性能和快速充电性能,得到了BLACK和DECKER客户的认可,当年镍镉电池产量达到4.0亿支,一举超过SANYO,达到世界第一。

●2003年1月22日,比亚迪公司跨行业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又在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征地100万平方米,修建新厂房,营建西安生产基地。

●2003年比亚迪收购北京吉驰汽车模具有限公司(占地20万平方米),同年,比亚迪在上海创建上海比亚迪工业园(占地56万平方米),同时又把汽车销售总部迁到了深圳,从而形成辐射全国:东——上海、南——深圳、西——西安、北——北京全方位布局。

●2004年2月18日,深圳比亚迪微电子有限公司成立,同年Li-ion电池市场占有率20% ,位居世界第二。

●2004年7月17日比亚迪上海比亚迪汽车检测中心竣工,并成功完成比亚迪汽车检测中心的重点项目—碰撞实验室建成后的首次整车碰撞实验。

●2005年4月16日,比亚迪汽车在西安宣布,首款新车F3正式下线,同时20万辆产能的新生产基地也正式落成。

●2005年8月,日本分公司成立;

●2005年9月22日F3采取分站上市,在济南首发,杭州、深圳也陆续上市,打破了大多数厂家上市常规,成为汽车营销的一个经典案例。

●05年4月—06年2月,比亚迪F310个月内获得各类奖项68个: 2005年4月荣获上海国际汽车展“新车大奖”、“最佳人气奖”、“最值得期待车型”等多项大奖; 10荣膺“2005年中国年度汽车总评榜”浙江分榜年度最佳新车奖;广州国际车展斩获“2005年度自主品牌年度新锐大奖”、2005搜狐汽车年度大选中摘取满意度车型的“性价比”桂冠、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中国中央电视台联合共同推出的《CCTV2005创新盛典》中荣膺关注度最高的“自主创新奖”、勇夺“2005中国年度汽车总评榜”中含金量最重的“最佳性价比轿车”大奖、成功入选CCTV年度自主品牌评选侯选车型;2006年1月18日,获腾讯网“新势力·2005时代中国盛典”颁奖晚会颁出的9个2005腾讯年度车型大奖中的年度自主品牌车型……

●2005年12月,成立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第六事业部。

●2006年6月,比亚迪纯电动轿车F3e研发成功,成功搭载ET-POWER技术的铁动力电池,实现零污染、零排放、零噪音的三无目标,续航里程达350KM,标志着比亚迪纯电动汽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006年9月,MOSFET通过NOKIA认证,成为NOKIA供应商。同年,比亚迪销售总额129亿元,利润总额11.2亿元,纳税总额11亿元,出口创汇8.5亿美元。

●2006年10月F3尊贵版上市,再掀销售热潮。

●2006年起乌克兰开始大量进口比亚迪轿车产品;首批启运200辆比亚迪F3,这是中国轿车首度进军乌克兰市场。

●比亚迪汽车精兵出战北京国际车展,中国首发硬顶敞蓬轿跑车F8、世界第一铁动力技术轿车F3e、自主研发的BIVT技术的发动机在北京车展上引起了强烈震动;11月27日,比亚迪自主研发的硬顶敞蓬轿跑车F3荣获北京车展最佳中国首发新车大奖;

●2006年12月17日,比亚迪凭借2006年掀起的“F3风暴”荣膺被誉为中国营销界“奥斯卡奖”的“2006中国十大营销事件·人物盛典”,这也是自03年该奖项设置以来,汽车制造企业第一次入围并获奖。

●2006年,比亚迪汽车累计完成销量63153辆,同比增长472%,成为增长最快的自主汽车企业。

●2007年,印度分厂建立;

●2007年一月比亚迪F3单月销量突破10000辆。这是本土品牌以单一车型首次跨入“万辆俱乐部”,与伊兰特、凯越、福美莱并列成为中轿市场的“四大金刚”。

●2月2日,比亚迪汽车在上海与欧洲的葡萄牙、非洲的安哥拉、佛得角等国家和地区汽车贸易商正式签署汽车出口合作协议,这标志着比亚迪的海外战略开始全面推进。

●2007年4月比亚迪F3R五省先期上市。

●2007年4月比亚迪F6荣获最佳(中国)首发新车、最具上海风尚奖、最佳设计轿车奖。

●2007年6月18日比亚迪汽车的第10万辆F3轿车在西安下线。意味着这款中级车精品自2005年9月以来仅20个月,累计产量就达到了10万辆,创造了自主品牌最短时间超越10万辆的产销新纪录。

●2007年7月30日比亚迪F3R全国上市。

●2007年8月9日,比亚迪汽车在深圳举行比亚迪汽车深圳现代化生产基地落成暨中高级轿车F6下线仪式,这标志着比亚迪汽车进军中高级轿车市场战略进入实施阶段。同时集团总裁王传福在下线仪式上宣布了比亚迪的两大目标:2015年中国第一,2025年世界第一。振动了汽车界和舆论界。

●2007年9月3日,比亚迪F3白金版全国上市,销售火爆。 从2003年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到发出2025年实现世界第一的豪言,比亚迪实现了从单一产业向复合产业的跨越,从汽车新丁到十万辆俱乐部的成长,从单一车型向F矩阵的布局。公司发展的“333”规划正有条不紊的实施

企业荣誉

2008年,比亚迪正式推出F3DM双模混合动力车。该汽车是一款可以重复充电的混合动力汽车,充电循环次数可达2000次以上,纯电动模式下可以行驶达100公里。该款汽车将直接挑战Hybrid。比亚迪运用“铁电池”技术,目前还没有那家公司能够在这个领域与比亚迪抗衡,F3DM的推出可以说是世界驱动史的里程碑。

1996年 高新技术企业 深圳市科学技术局

1997年 广东省民营企业质量工作先进单位 广东省技术监督局、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

1998年 一九九七年度海关“信得过企业” 深圳海关

2000年 “AAA”资信等级 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2002年 二○○一年度深圳市工商领域百强企业 深圳市龙岗总工会

2003年 实施火炬计划十五周年 、火炬计划优秀高新技术企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2004年 2004民营上市公司10强(第8位) 《东方企业家》杂志、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2004年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BYD牌锂离子充电电池为中国名牌产品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5年 “新车大奖”、“最佳人气奖”、“最值得期待车型” 上海国际汽车展

2005年 2005年“中国科技100强”(第4位) 《数字商业时代》杂志

2005年 2005年度自主品牌年度新锐大奖 广州国际车展

2005年 满意度车型的“性价比”桂冠 搜狐汽车

2005年 《CCTV2005创新盛典》“自主创新奖” 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中国中央电视台

2005年 最佳性价比轿车”大奖 2005中国年度汽车总评榜

2005年 最受欢迎新车奖 杭州车展

2005年 2005年安徽十大畅销车型 合肥

2005年 最佳人气新车奖 长春国际车展

2005年 重庆地区最受消费者欢迎中级车 西部总评榜

2006年 “新势力·2005时代中国盛典”年度自主品牌车型 腾讯网

2006年 2005陕西十大优秀管理企业 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陕西省工业经济联合会、陕西省商业联合会和华商报社

2006年 2006年(第20届)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第31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2006年 最具全球竞争力中国公司50强 《环球企业家》杂志

2006年 入围“2006中国十大营销事件·人物盛典” 南方都市报

2006年 “中国汽车自主创新成果大典颁奖典礼”集成创新奖(F3) 中国汽车报

2006年 “2005-2006最值得期待车型”大奖 成都国际车展

2006年 2006年度性价比车型 06成都车市总评榜

2006年 经济型轿车风云大奖 2006中国汽车风云榜

2007年 2006年度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贡献奖 深圳市总商会

2007年 2006年中国汽车营销榜 比亚迪汽车:F3分站上市营销 T信息时报

2007年 2006年度当红车型/畅销车型 都市快报

2007年 2006年度投资贡献奖 龙岗区政府

2007年 2006年度热心公益事业奖 龙岗区政府

2007年 2006年度十大纳税外资企业 龙岗区政府

2007年 2006年度十大出口企业 龙岗区政府

2007年 2007年度广东专利奖金奖(F3) 广东省政府

2007年 深圳企业闯天下先锋 深圳特区报

2007年 最佳(中国)首发新车(F6) 第十二届上海车展组委会

2007年 最具上海风尚奖(F6) 东方车评榜

2007年 最佳设计轿车奖(F6) 广州日报

2007年 最具性价比车型(F3) 新闻晨报

2007年 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王传福荣获最具前瞻力CEO 《中国汽车报》

2007年 2007年(第21届)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第20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2007年 最具全球竞争力中国公司 环球企业家杂志

2007年 中国工业设计外观金奖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

2007年 深圳市民营标杆企业 深圳市人民政府

2007年 2007全球华商企业500强(第389位) 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世界杰出华商大会组委会

2007年 2007全球华商高科技500强(第14位) 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世界杰出华商大会组委会

2007年 2007中国企业500强(第292位)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

2007年 2007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156位)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

2007年 年度技术比亚迪ET-power电动车 汽车杂志

2007年 最有前途民族品牌 YAHOO!汽车淘宝网

2007年 中国顶尖企业100强(第81位) 福布斯

社会责任

比亚迪在全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的同时,把关心社会建设和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始终关注和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赈灾救危、捐学资教、社会安定、支持文化体育等公益事业。特别在支持地方教育发展、抗击非典、东南亚海啸捐赠、南方洪灾赈灾和四川汶川地震救灾等过程中的表现,充分体现了比亚迪浓浓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阐释了公司对于社会责任的担当,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比亚迪自创建以来,在教育捐赠上始终不遗余力,先后多次捐赠龙岗镇中心小学、葵涌中心小学、左权小学、深圳中学等,对当地教育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2007年,在公司总裁王传福的指示和领导下,决定投入资金800多万元,用于创办比亚迪儿童福利院,并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负责整个项目。比亚迪儿童福利院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宗旨,遵循“爱人如己,服务社会”的原则。比亚迪儿童福利院的建设充分表现了公司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态度和决心,体现了令人尊敬的企业文明和企业精神,展现了公司总裁王传福先生的高尚品格和人格魅力。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公司密切关注着灾情的变化和灾区人民的生活状况。在第一时间紧急捐助了1000万元现金,并从新车上拆下1000只千斤顶,通过军方紧急空运至四川灾区,以尽最大能力挽救灾区更多的生命。其后,总裁王传福再次携公司高层以个人名义向灾区捐赠300万元,用于灾后学校重建。公司还多次组织进行了企业内员工的捐助,并妥善做好受灾员工的救助和安抚工作,尽快帮助他们摆脱困境、重建家园。在公司的关怀下,五名来自灾区的失学儿童入读深圳亚迪学校。经前期联系,公司还妥善安置了地震灾区40余名同学就业。在特大灾难面前,作为中国自主品牌代表,承载振兴民族工业的梦想,比亚迪在抗震救灾中的无私奉献,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表扬、赞赏。

爱心慈善是一种伟大的企业精神,是一种高尚的人文情怀。比亚迪始终将社会责任当成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加以传扬,倡导做爱心企业,最大可能地投身社会爱心慈善事业,为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