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 新能源战略(北汽新能源扩列“朋友圈”目的何在)

2024-05-09 06:40:04

一段时间以来,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着一场剧烈的动荡,各车企为此也是纷纷出招予以应对。在这其中,北汽新能源着眼于品牌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及新能源汽车普遍存在的补能充电的痛点,在多个领域与相关企业开展合作,积极推进造车新生态的建设与优化。北汽新能源这一轮朋友圈的扩列,引发了业界及消费市场的广泛关注。

朋友圈扩列,并非看上去那么简单

新能源汽车从规划定位、研发生产到补能充电,构成了一个区别于传统燃油车的庞大系统。在这一背景下,车企在强化自身优势的同时,开展多圈层、跨领域的紧密合作,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显然是明智的选择。

在这方面,北汽新能源的“朋友圈”中,既有在智能网联领域拥有领先技术的华为、百度等大咖级企业,也有全球零部件生产、整车制造领域的头部企业麦格纳和博世,合作各方均是“豪华”级别的存在。但北汽新能源并未因此止步不前,而是开启了新一轮的“朋友圈”扩列。

2月16日,北汽新能源与巨湾技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依托自身技术及产业资源优势,围绕“极速充电技术”的联合研发、产品应用及超充网络建设、构建新能源汽车超充新生态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一周之后的2月24日,北汽集团与地平线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打造市场领先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北汽集团将基于地平线征程系列芯片,实现旗下多个自主品牌智能化产品的研发和应用,而北汽新能源自然也将成为这一合作的重要承接落地者。

到了3月13日,北汽集团与宁德时代签署商务合作与先进技术赋能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宁德时代将深度融入到北汽集团下属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整车开发及生产,并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产品和服务保障。很显然,“朋友圈”中再添重要力量的北汽新能源,成为了这项合作的主要实施者。

“朋友圈”新力量的加入,意味着北汽新能源在跨领域合作上,又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并从智能化配置的前装,以及动力电池的生产和保障,延伸到了补能充电配套领域,为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建造了完整的生态系统。对于北汽新能源来说,与各方达成真正意义的合作,对旗下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作用不言而喻,不仅为用户创造更大的产品价值,也将有力地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与此同时,北汽新能源营建的造车新生态,将实现全产业链的深度开放协作和能力共建,在促进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品牌产品竞争力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优质的朋友圈,不止于交个朋友

在完成新一轮的“朋友圈”扩列之后,北汽新能源对于各领域先进技术的融合得以深化,合作范畴因此扩大。

此前,智造层面与华为、百度、麦格纳、博世等的合作,让北汽新能源在产品品质、智能网联等方面获得强力加持,达到了领先水平。而今通过北汽集团与地平线的合作,北汽新能源将提升在智能驾驶关键零部件领域的研发应用能力,推动智能驾驶功能不断落地,进一步夯实智能驾驶车辆的核心技术基础,全线新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因此再度提高。特别是旗下主力品牌极狐,新车的智能驾驶生态将再进一步。这对于北汽新能源来说,自然大有裨益,而对于各合作方而言,其优势技术通过北汽新能源得以普及应用,也是益处良多。

而宁德时代其实在这次北汽集团与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之前,就是北汽新能源的“老朋友”。作为最早一批与宁德时代合作的新能源车企,北汽新能源高端品牌极狐车型,已部分应用了宁德时代电池。作为北汽集团自主新能源的核心业务,极狐汽车的产品会快速承接北汽集团与宁德时代的合作落地,在宁德时代先进电池技术的赋能下,极狐产品也将更具市场竞争力。

至于与巨湾技研的合作,则是北汽新能源在造车新生态打造方面的创新探索与实践。一直以来,针对新能源车的续航焦虑、充电难、充电慢等问题,北汽不仅率先量产高压快充车型,还加紧布局“15分钟充电圈”。在此基础上,北汽新能源与巨湾技研联合投建超级充电站,将进一步加快能源补给布局速度,北汽新能源在三电领域特别是超充前瞻技术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因此得以强化。更重要的是,超充技术的普及应用,让充电像加油一样快,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的出行体验。

不难发现,北汽新能源扩列“朋友圈”,不是简单的交个朋友,而是打破了业界通行的主机厂、供应商之间供求关系的局限,共同构建的全新造车生态,这对合作方以及广大用户来说,是一个多赢的局面,值得业界予以借鉴。

造车新生态更要讲究专业性

如果说造车新生态的打造,合作各方的诚意共建是不可或缺的基础的话,那么,各方力量的专业分工则是成功的关键要素。以此标准来衡量北汽新能源的“朋友圈”,显然具备了专业性强和分工明晰的特点。

比如北汽新能源与麦格纳共同打造的智能纯电动汽车研发与制造中心,专注于产品的智造,而与华为、百度等的合作,则侧重于互联网技术与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有机融合,此次地平线的加入,则让更先进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得以落地。加之北汽新能源与巨湾技研达成合作后,在超充网络建设方面的重重发力,北汽新能源旗下车型的产品竞争优势,因此得到极大跃升。

在整合了各方力量之后,北汽新能源作为“朋友圈”的主导者,要做的就是充分发挥主机厂的优势,把控产品定义这一专业性极强的环节,提出更符合行业发展趋势、更加满足用户需求、更具市场前景的产品规划,为“朋友圈”各方合作者提供施展自身专业优势的载体与平台,从而带动整体造车生态的不断优化。

在北汽新能源看来,企业与伙伴的关系,不再是传统主机厂和供应商之间那种甲方乙方的买卖关系,而是彼此平等的朋友关系,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彼此的主观能动性。而作为整车厂,北汽新能源将以产品定义作为核心竞争力。据此,《高氏观市》认为,有了这样的认知与心胸,北汽新能源的“朋友圈“无疑会更加活力充沛,而当这种活力真正注入到北汽新能源发展的各个环节之中,其未来值得我们给予更多的期待。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高氏观市,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5月12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牵头、北汽新能源等重点企业参与编制的GB 18384-2020《电动汽车安全要求》和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作为首批电动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将自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北汽新能源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重点企业,连续七年国内纯电动汽车市场的销量冠军,凭借十年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实力储备,深度参与了两项电动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

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最近的十年间,无论是技术水平、产业规模、市场接受度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落实《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要求,结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际和技术进步需要,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6年启动电动汽车安全强标制定工作。电动汽车强标是综合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成果与经验总结,与国际标准法规进行了充分协调,进一步提高和优化了对电动汽车整车和动力电池产品的安全技术要求。

在《电动汽车安全要求》中,主要规定了电动汽车的电气安全和功能安全要求,增加了电池系统热事件报警信号要求;强化了整车防水、绝缘电阻及监控要求,以降低车辆在正常使用、涉水等情况下的安全风险;优化了绝缘电阻、电容耦合等试验方法,以提高试验检测精度,保障整车高压电安全。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充分考虑了用户的极端使用场景,对应各种极端场景新增了多项测试项目,例如:振动后浸水试验用来验证用户在全生命周期内遇到的内涝环境下,电池包的密封性是否有异常,是否会有绝缘问题发生;过流保护测试模拟充电机故障导致电流超出限值时电池包的安全防护,避免超出电池正常使用条件进而引发安全问题;热扩散试验模拟极端情况下电池包内部某个电池单体出现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同时在《电动汽车安全要求》中增加报警信号要求,能够第一时间给驾乘人员安全提醒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近年来,随着电池和整车技术的进步,新能源汽车续驶里程已不再成为用户痛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电池热失控成为全行业的技术攻坚。目前,新能源整车企业大多都确立了整车、能耗、充换电、电磁兼容、电池、电机等全技术领域的安全要求、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搭建了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此次两项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落地,进一步明确了企业责任,将对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保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信随着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落地、电池相关技术水平的提升,未来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将得到最终解决。

有业内人士称,两项强制标准反映了国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过程中,由“政策为主驱动”向“市场为主驱动”逐渐过渡,更加以市场为导向,切实联系用户需求。而这些要求在用户、车企、电池供应商、电芯供应商层面产生的作用和意义将非常深远,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以及防撞设计方面的技术进步,并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和标准的国际地位。

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头部企业,北汽新能源在发展过程中,将安全作为电动汽车的重中之重,目前已完成整车电安全企标、测试规范、测试用例的建立与实施。此外,在电动汽车安全标准要求的基础上,通过与多方专业领域专家学者技术交流,汲取国内外相关标准、技术要求和测试规范,针对电动汽车实际应用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最大限度的保证产品的安全可靠。

截止目前,北汽新能源连续五年获CACSI中国质量协会“新能源汽车用户满意度第一名”,旗下新能源车型总行驶里程超过121亿公里,相当于已绕地球赤道30万圈,充分验证了其在电动车安全领域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去年7月,北汽新能源建成了具有行业标杆意义的新能源汽车试验中心,试验中心建设面积约5万平方米,有88个实验室和400余套国际先进测试设备。其中,电池相关试验设备投入超过1.4亿元,充分保障产品的性能验证。

未来,北汽新能源将继续优化提高,形成针对充电安全、换电安全、行车安全、操作安全等全场景电安全标准体系和测试规范,不断强化整车开发验证过程中针对电安全的开发与验证,为整车安全保驾护航。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