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 利润(新能源汽车 利润)

2024-04-01 09:14:46

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 汽车 销量呈现爆发性增长,谈起新能源 汽车 ,就不可避免地要提起特斯拉和比亚迪。 今年上半年两家销量合计120.5万辆,将占全球新能源 汽车 前20家总销量的42%以上,可谓是共同占据了新能源 汽车 领域的半壁江山。 但是你知道吗,特斯拉平均单车利润将近7万元,而比亚迪的单车利润只有千元,相差近百倍,这是怎么回事?

一、电动车销量新突破

19年前,刚刚进入 汽车 领域的比亚迪收购了秦川 汽车 。无独有偶,在这起收购案6个月后,美国硅谷成立了一家新能源 汽车 公司——特斯拉。 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两家车企能够颠覆整个 汽车 领域,将传统车企摁在地上摩擦。

今年6月,一汽大众以超过21万辆的销量依旧霸占了全球 汽车 销量第一的宝座,但是第二名却是造车新势力比亚迪。 特斯拉销量首次超过7.7万辆,暴涨近7倍。今年第二次进入全销量排行榜前十。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新能源 汽车 呈现出爆发性增长的趋势,传统的燃油车市场份额正在不断被新势力侵蚀。 尤其是主打低耗省油的日系车企,在日常耗费更低的电动车面前,正在呈现大溃退的趋势。

今年上半年的 汽车 销量中, 除了广汽丰田销量同比微涨6.5%以外,其他的传统车企销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上汽通用同比下降超过30%,下降幅度最大。 但是作为国内自主品牌的电动 汽车 ,比亚迪 汽车 的销量同比增幅168%,成为今年上半年 汽车 销量领域最靓的仔。

在今年上半年销量top15中,新能源 汽车 有6款,除了特斯拉的两款车型、和宏光mini外,其余三款车型均为比亚迪车型。 特斯拉model Y在6月销量超过5万辆,夺得销量冠军宝座,同比暴涨3倍,环比暴涨将近8倍。作为特斯拉最强劲的对手,比亚迪的销量并不逊色,甚至还要超过特斯拉,但是可惜的是比亚迪的单车利润仅有千元左右,是特斯拉的1/70。

二、单车利润相差百倍

根据数据显示, 特斯拉今年第一季度总营收为187.56亿美元,其中净利润为33.18亿美元,销量31万辆,单车利润超过1万美元。

特斯拉今年的成功,中国超级工厂功不可没。2022年上半年,虽然受到疫情的和全球产业链的冲击,特斯拉上年年一共交付56.5万辆同比增长超过46.3%,其中上海的特斯拉工厂一共生产接近30万辆,占据全球交付量的60%以上。依旧是全球电动车产业的领头羊。

和特斯拉相比,比亚迪的全车利润低得可怜。根据比亚迪第一季度财报预估,比亚迪第 一季度净利润为6.5-9.5亿元,第一季度 汽车 销量为29万辆,单车净利润在480-1500元。 单车利润相差超百倍,不可同日而语。虽然比亚迪已经在逐步摒弃低价车,向高端车型冲击。即使是即将发布的最新车型——海豹,价格也在30万以下,最高配车型价格在28万,和特斯拉36万的售价依旧有差距。比亚迪想要超越特斯拉,短时间内依旧存在较大难度。

这也是中国车企需要面临的最大挑战,品牌溢价力。 中国 汽车 产业起步较晚,为了抢占市场,赢得生存空间,主打的就是低价,要以价换量。长期以来在人们心中就形成了低价的品牌认知,现在成了比亚迪的最大的镣铐。而特斯拉已经成为电动豪车的代名词,国内的消费者一边喊着“智商税”,一边趋之若鹜地购买特斯拉。

三、差距在哪?

特斯拉在2003年创建之初就瞄准了电动 汽车 领域,在行业进行深耕,2008年发布了第一款电动 汽车 。而比亚迪的发展就比较落后, 当时特斯拉几乎就代表了电动 汽车 。随着特斯拉的规模逐渐扩大,规模效应带来了巨大的成本优势。 在产业链的管理上,特斯拉有全球优势,可以拿到最便宜的原材料。由于先发优势,特斯拉在工业管理上也更加先进,一体成型技术更是进一步压缩了成本。

特斯拉的成功可以归结于美国 汽车 产业的技术优势。美国拥有着世界上顶尖的技术人才,在美国成熟的 汽车 工业的支撑下,特斯拉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虽然比亚迪的发展势头比较猛,但是相比之下,我国的 汽车 产业自主率低,大量的 汽车 相关专利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利润自然就不足。而且在电动 汽车 领域,特斯拉同样掌握着大量的专利技术,这就在技术方面形成了垄断。

比亚迪的定位是在20万以下的车型,从市场定位上,比亚迪具有先天的劣势。 特斯拉定位是电动领域的豪车,而且营销做得更加巧妙,完美地将特斯拉和电动车绑定,人们在选择电动高端车型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特斯拉。综合之下,特斯拉利润空间更大。

虽然拥有如此差距,但是比亚迪也不是全无还手之力。比 亚迪已经在布局全车产业链,尤其在电动车最重要的电池领域,并不输给特斯拉。 在将来,比亚迪必将是特斯拉最重要的竞争对手。

总结:

不过综合来看,特斯拉和比亚迪短时间内不会成为对手,电动 汽车 的真正对手依旧是传统燃油车。 他们不像是竞争对手,更像是合作者,一个从高端车型下手抢占豪车份额,一个重点攻克家用车,抢占中低端市场,将传统的燃油车企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如果你要买电动车,你会选比亚迪还是特斯拉?

2021年此时,所有新能源汽车企业都出现了一些转折点。一方面,企业竞相布局电气化,资金、人才等资源不断涌入。另一方面,营销难度依然较大,国内补贴下降导致车企利润大幅下滑。从全球范围来看,以排头兵特斯拉为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依然陷入产能紧张、亏损等问题,这也引发外界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盈利能力的深度思考。那么,新能源汽车企业盈利能力的大小标准是什么?取消补贴后还能支持吗?造车新势力的盈利时间会更晚吗?

●什么是深度评论和提问?

《深度评论与问题》是为行业用户打造的第一个专栏,专门由汽车行业资深从业者撰写,专门分析/揭示行业重大事件。除了活泼的外表,我们想向你展示对事物的本质、因果和未来可能性的探索和思考。

本期行业评论员朱玉龙,在汽车电子和新能源汽车领域担任技术工程师多年。曾在上汽通用、LEAR、捷信动力等知名整车/零部件公司工作,对汽车技术的创新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充满探索热情。

◆从两个典型企业看新能源的盈利前景

在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中,BAIC新能源和比亚迪是两个典型代表,最早实现了新年10万辆的产销量。首先,以BAIC新能源为样本进行分析,这是第一家将新能源汽车业务分离的传统汽车公司。早在2021年,BAIC新能源高管就表示,当年产销量达到5万辆时,企业才有盈利能力。如今,2021年至2021年6月,BAIC新能源累计销量已达23.69万辆。是否已经大规模盈利?

“BAIC新能源的销售和估值考虑”

BAIC新能源2021年成立时注册资本为1亿元。公司前期融资主要由北汽集团牵头,累计投资规模约21亿元。此后,2021年和2021年,公司分别进行了30.72亿元的a轮融资和111.18亿元的B轮融资。简单计算,BAIC新能源已完成融资163亿元。此外, 北汽新能源 的借壳上市计划已经准备就绪,据悉将于8月份完成。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提前上市显然会在资本层面带来更多优势。

由此可见,像BAIC新能源这样已经具备一定基础,能够利用原有车企体系中的基础开发系统和整车平台进行生产的企业,仍然需要社会资本来填充。其他上市公司,如比亚迪、江淮、SAIC、广汽等。,经常宣布新能源的筹资和布局,而新能源行业整体还处于一个需要大量投入的阶段。

BAIC新能源从2021年的2.01万辆攀升至2021年的5.1万辆,再到2021年前十个月的6.54万辆。我们可以发现,自行车的收入在下降,尤其是在车辆销售结构向微型车倾斜之后。根据SST先锋披露的数据,北汽新能源2021年营收35亿元,利润-1.8亿元。2021年营收94亿元,利润1亿元,其中政府补助1.5亿,投资收益1.6亿。2021年1-10月,收入74亿,利润3900万。尽管销量持续上升,但BAIC新能源仍面临结构单一、盈利过度依赖补贴政策的局面。

“北汽新能源计划推出电池续航升级版EC3”

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正在快速变化。2021年至2021年上半年,由于政策等因素,多数车企选择在微型车领域发力,扩大市场份额。下半年随着补贴政策的调整,以300公里续航为分界点,低 里程 ( 查成交价 | 车型详解 )补贴大幅跳水,受到严格的能量密度和能耗公式限制。这就要求车企在小型、紧凑型甚至中型汽车领域做出更多尝试。

再来看看比亚迪,另一家公司,和BAIC新能源的路线不一样。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一起推广,以紧凑、中长续航的产品为主。2021年以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补贴的爆发,比亚迪净利润表现同步跃升。2021年,其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23亿元,较上年大幅增长6.5倍;2021年和2021年,同学会净利润分别为50.52亿元和40.66亿元。

然而,在2021年,比亚迪的利润暴跌。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会下降70%-80%,只有3亿到5亿元。官方称,由于补贴下降,包括电动公交车、新能源乘用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业务整体利润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但就新能源乘用车业务而言,新的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比亚迪。续航300-400公里的车辆补贴增加1000元,续航400公里以上的车辆补贴增加6000元。比亚迪推出的纯电动汽车大多续航里程超过300公里。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不仅是新能源补贴下降的原因,也是市场竞争加剧、销量增长受限的原因。

比亚迪纯电动小型SUV车型袁EV360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在2021年年中表示,比亚迪准备在2021年推出一批微型和小型纯电动汽车,进入三四线城市。“目前纯电动汽车要么从高端起步,要么从低端起步。而微型电动车将是比亚迪的另一个爆点。”但由于补贴政策的调整,比亚迪的微型电动车市场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开放,仍然依赖于相对高端的车型。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共销售新能源汽车7.1万辆,仅完成全年20万辆目标的35.6%。吉利、SAIC、广汽等车企也在大力推广新能源产品。比亚迪作为首发的优势不断被侵蚀,盈利前景面临挑战。

◆补贴变动带来的痛苦

其实国内新能源车企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如果企业在2021年取消补贴后,还没有想到更好的应对方法,就会陷入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目前陷入困境,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出来。

首先,补贴的绝对金额在减少,企业在单车的利润分析模型中需要考虑补贴比例与边际效益的关系。新的补贴政策鼓励更高质量的车型。但如果车企只更换原厂微型车的电池,延长电池寿命,而不在整车质量和消费者满意度上做出根本性改变,获得补贴的难度会增加,金额可能会进一步降低。有传言称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可能下降30%以上,这还是保守估计。而且未来补贴的考核机制会越来越严格,从准入数据监控到车辆运行结果都会有全方位的要求。

二是行业资金周转速度放缓。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增加,财政部需要拿出的真金白银越来越多,使得资金周转速度放缓。汽车企业在应对这一变化的同时,必须努力向市场层面倾斜,尽快摆脱对补贴的依赖。

《2015-2021年北京、上海、广东等省新能源汽车交强险注册比例》

一是落实“三分”政策。国外汽车厂商必须在中国投放一定比例的新能源汽车。这部分车辆是政策需求的产物,其定价机制和销售规模会沿着企业点的需求进行,必然会对国内新能源消费市场产生影响。

在豪华车领域,宝马、奔驰、奥迪等都需要巩固目前国内一线城市消费升级的趋势,制造新能源汽车是其必然选择。否则,这些大城市将陷入两难境地,因为当燃油车受到限制时,没有新能源产品。

对于大众、通用、丰田、本田来说,也需要足够的新能源车来满足双积分的要求。这些公司正在积极推动电动汽车专有平台的建设,以应对政策变化。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目标为200万辆,预计实际达到120万-180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5.1%-6.8%。但是由于续航里程的提升,大部分车企对于自行车都能拿到4-5分,所以当双积分能够实现的时候,买家可能很难买到足够的积分,新能源车企靠这个生存会非常困难。

◆全文总结

虽然政策的不断变化不利于车企长期战略的实施,但车企不能靠补贴生存。相反,他们应该不断优化产品,通过增加续航里程、优化驾驶系统和严格控制成本来寻求与爆炸性燃料汽车竞争的资本。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只有这样,消费者才能真正认识到他们。

同时,关税调整、股比放开等政策也将对汽车行业产生深远影响。由于进口关税的降低,进口车和国产车的价差缩小,豪华车和合资车的价格重叠。未来随着贸易谈判的深入,整个燃油车的国内价格体系将被重塑,新能源汽车也是如此。

此外,特斯拉近期基本确定下一个超级工厂将落户上海,国产化后将降低成本和价格,这将对国内车企,尤其是包括蔚来汽车、Xpeng汽车、 威马汽车 在内的造车新势力带来直接挑战。企业未来要站稳脚跟,核心是做好产品,需要在产品设计、工程开发、制造工艺等环节严格把关,保证更高的质量、更好的成本,做出好的产品。其实利润是没有阶段的产品,企业首先要生存。

点击此处了解详情。 @2019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