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绿化(北方园林与南方园林绿化的特点和区别)

2024-03-28 06:06:46

 北方园林与南方园林绿化的特点和区别1

 摘 要城市绿化及园林工程建设是城市和社会服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今年来随着城市话进程的加快和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贴近大自然,崇尚绿色环保等已成为人们的生活理念。

 园林中的各种植物不但使人赏心悦目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作用,所以大家对于园林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各地的不同的文化及环境气候不同,对当地的园林建设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今日就我多年的工作经验出发,浅谈南方与北方的园林绿化的不同的建设特点。

 关键词园林绿化;南方园林;北方园林

 正文

 按照中国园林的地域特征来分,风格最明显的是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其它还有中原园林、荆楚园林、云贵园林、川蜀园林及少数民族地区园林。

 我们经常指的北方园林较为狭义,是指河北、山东、北京、天津的园林,它集中了齐鲁、燕赵两地文化。

 园林的地方性自然地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在山东一带,因比邻江苏,园林有模仿江南园林的迹象,如十笏园,就是园主游历江南而后回家造园。

 北京园林除了皇家园林占有湖泊之外,王亲贵族只能得到皇家的残羹冷炙,水面不大,有些只能是平地造旱园,即使园中有水,也是水面很小,现代公园亦旱园很多。

 相对于全园面积,北方园林的水面比率是很少的。

 我国北方气候特点有冬季寒冷且漫长,夏季温热。

 气温年较差大,气温日较差亦大。

 春季短暂,干燥多风,夏季不明显,光照强烈,秋季降水少、蒸发量大。

 而南方的气候完全不同,南方气候湿润,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雨季开始时间早,结束时间晚。

 所以两者的园林建设有很大的不同。

 北方园林的崇山性表现在园林的堆山上,园山雄伟,以高、壮为美。

 山体面积较大,高度较高,当然,清代皇家及贵族也有权力、财力以及人力营造如此雄伟的山。

 如北海的琼华岛、御花园的堆秀山、景山公园的景山、恭王府花园的假山等等。

 景观效果最为有名的泰山和长城都是山景。

 泰山在岳位居第一,泰山封禅是历代皇帝的最爱,园林中的孤立土山概取象于泰山。

 长城因地处燕山、连接隘口而闻名中外,园林中常有城关一景,就是长城的写照。

 北方一带园林用石多为房山石、太湖石、青石,尤以青石有地方特色,太湖石虽是审美中最得宠的石材,但它并不十分普遍,因为此地远离江南。

 于是,北京一带较少,在山东一带相对较多。

 与太湖石相近的房山石,人称北太湖石,倒是最为普遍的,因为此石就产于北京市的房山区,从开采到运输较为方便,不过,房山石在山东倒不十分普遍。

 青石在河北、北京一带用得较为普遍,平置和竖立皆可。

 在北方园林中,建筑的形象稳重、敦实,再加之冬季寒冷和夏季多风沙而形成的封闭感,别具一种不同于江南的刚健之美。

 北方相对于南方而言,水资源匮乏,园林供水困难较多。

 以北京为例,除西北之外,几乎都缺少充足的水源。

 城内的王府花园可以奉旨引用御河之水,一般的私家园林只能凿井取水或者由他处运水补给,因而水池的面积都比较小,甚至采用?旱园?的做法。

 这不仅使得水景的建置受到限制,也由于缺少挖池的土方致使筑土为山不能太多,太高。

 北方不像江南那样盛产叠山的石材,叠石为假山的规模就比较小一些。

 北京园林叠山多为就地取材,运用当地出产的北太湖石和青石,青石纹理挺直,类似江南的黄石,北太湖石的洞孔小而密,不如太湖石之玲珑剔透。

 这两种石材的形象均偏于浑厚凝重,与北方建筑的风格十分谐调。

 北方叠山技法深受江南的影响,既有完整大自然山形的模拟,也有截取大山一角的平岗小坂,或者作为屏障、驳岩、石矶,或作为峰石的特置处理。

 但总的看来,其风格却又迥异于江南,颇能表现幽燕沉雄气度。

 植物配植方面,观赏树种比江南少,尤缺阔叶常绿树和冬季花木,但松、柏、杨、柳、榆、槐和春夏秋三季更迭不断的花灌木如丁香、海棠、牡丹、芍药、荷花等,却也构成北方私园植物造景的主题。

 每届隆冬,树叶零落,水面结冰,又颇有萧索寒林的画意。

 园林的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的运用较多,更赋予园林以凝重、严谨的格调,王府花园尤其如此。

 园内的空间划分比较少,因而整体性较强,当然也就不如江南私园之曲折多变了。

 造成南北园林差异的原因有地理位置的差异、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历史的遗迹、以及气候的影响等等的原因。

 但是归根到底气候资源显然是最显著的影响因素之一了。

 南方园林特点:

 叠石理水。

 南方多为山水环绕,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

 太湖产奇石,玲珑多姿,植立庭中,可供赏玩。

 宋徽宗营艮岳,设花石纲专供搬运太湖石峰,散落遗物尚有存者,如上海豫园玉玲珑,杭州植物园绉云峰,苏州瑞云峰。

 又发展叠石为山,除太湖石外,并用黄石、宣石等。

 明清两代,叠石名家辈出,如周秉忠、计成、张南垣、石涛、戈裕良等,活动于江南地区,对园林艺术贡献甚大。

 今存者,扬州片石山房假山,传出石涛手。

 戈裕良所叠山,以苏州环秀山庄假山为代表,今尚完好。

 常熟燕园黄石湖石假山经修理已失旧观。

 花木种类众多,布局有法。

 南方气候土壤适合花木生长。

 苏州园林堪称集植物之大成,且多奇花珍木,如拙政园中的山茶和明画家文徵明手植藤。

 扬州历来以莳花而闻名。

 清初扬州芍药甲天下,新种奇品迭出,号称花瑞。

 江南园林得天独厚和园艺匠师精心培育,因此四季有花不断。

 南方园林多以建筑风格淡雅、朴素为特点。

 南方园林沿文人园轨辙,以淡雅相尚。

 布局自由,建筑朴素,厅堂随宜安排,结构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宛转其间,一反宫殿、庙堂、住宅之拘泥对称,而以清新洒脱见称。

 这种文人园风格,后来为衙署、寺庙、会馆、书院所附庭园,乃至皇家苑囿所取法。

 宋徽宗的艮岳、苑囿中建筑皆仿江浙白屋,不施五彩。

 清初营建北京的三山五园(见圆明园)和热河的避暑山庄,有意仿效江南园林意境。

 如清漪园的谐趣园仿寄畅园,圆明园的四宜书屋仿海宁安澜园;避暑山庄的小金山、烟雨楼都是以江南园林建筑为范本。

 这些足以说明以蕴含诗情画意的文人园为特色的江南园林,已成为宋以后中国园林的主流。

 而园林之美除了他的一眼望去的绿绿葱葱和花团锦簇,更是来源与他的"诗情画意"上,它在构思、取材、建筑布局等方面深受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形成寓情于景的特点,将人的理想、趣味和精神追求通过景物展现出来,达到"无处不可画,无景不入诗"的意境。

 北方园林又称皇家园林,以帝王宫苑为代表,南方园林又称私家园林,以江南宅园为代表。

我国园林绿化苗木发展的现状、趋势、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一、城市园林绿化科技发展概况

 城市园林绿化科技事业,是随着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的。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城市园林绿化处于非常落后的状况。据1949年统计,全国设市城市为136个,只有城市公园、绿地112处,面积为2,961公顷。不少城市人民政府开始把原来仅供少数人享乐的场所,改造为供广大人民群众游览、休息的园地。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城市园林绿化也由恢复进入有计划、有步骤的建设阶段。许多城市开始新建公园,加强苗圃建设,进行街道绿化,并开展工厂、学校、机关等单位以及居住区的绿化,使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50年代后期,几个大城市的园林科研机构开始设立,并逐步开展研究工作,不过力量还是很薄弱的。同时,北京林学院利用比较雄厚的师资力量,结合教学上的需要,也在开展城市园林绿化方面的科研活动。1959年,为了迎接国庆十周年,一些城市开展了园林绿化重点工程建设。如北京市的园林部门集中力量,完成了十大工程的绿化美化任务。其中栽植了近千株大油松,在非植树季节栽植了一千多株大落叶乔木,铺草坪9万多平方米,种草花26万多株。在这些工程中,大树移植、植物栽培、草皮引种、园林施工等方面的技术,都有很大提高。科技的进步,又促进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至1959年底,全国城市园林绿地总面积已发展到128,212公顷,其中公园509个,面积16,581公顷。

 但,处于起步阶段的园林绿化科研工作,在三年困难时间,也处于停顿状态。而到“文化*”的十年*期间,更是受到了摧残。当时,科研机构被撤销,科技人员被当成“臭老九”下放农村劳动。为全国培养园林绿化高级技术人才的北京林学院园林系,随校搬迁到遥远的云南,蒙受了重大损失。

 十年*结束之后,经过拨乱反正,城市园林绿化科研工作逐步开始恢复,但当时的力量是非常薄弱的。据1980年初对北京、上海、天津、杭州等11个城市的统计,园林技术人员约占这些城市园林职工总数的2.8%,全国其他地方多低于这个比例。当时12个园林科研所的科技人员共有237人,其中不能独立承担研究课题的约占1/3;水平较高,能组织指导研究工作的约占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的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园林绿化建设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的科研工作,国家城建总局园林绿化局于1980年5月召开园林科研单位座谈会。到会的有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沈阳、南京、杭州、厦门、武汉、广州、西安、昆明等12个城市的园林科研单位和城建、园林局(处)的负责同志,有江苏、湖南省建委城建处和北京林学院、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南京工学院、同济大学等院校以及中山植物园的同志,共30余人。

 会议明确了园林科研的方向和任务。认为园林科研工作是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服务的,要坚持以应用科学为主,应用科学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针。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园林风景建设的科学依据和客观规律,更好地解决城市园林绿化及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经营管理问题,以充分发挥园林绿地的功能作用,提高园林绿化水平,合理开发利用风景资源。同时系统地总结研究我国园林建设的经验,整理研究古典园林遗产,继承优良传统,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创造中国园林艺术新风格和理论,为“四化”建设作贡献。

 会议经过讨论,对城市园林绿化的科研课题,进行了分工。提出按以下三种类型进行:一类是由各个城市提供经费,组织研究的课题,如园林植物的引种驯化、选种、育种和育苗技术的研究等;一类是由有关城市提供经费,按地区组织协作或与相邻学科的科研和生产单位进行协作的课题,如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园林绿化对环境保护作用的研究和园林机具的研制等;一类是由国家提供补助经费,组织有关单位进行研究的课题,如园林植物的区域性规划,中国园林史的编写,风景资源的调查、评价,园林科技情报的研究等。各地在选择科研课题时,应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需要与可能,着重解决园林生产、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关键性问题,在2~3年内,要抓紧调查研究,把当地园林风景的现状、历史、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及栽培品种等基本情况摸清,制定树种规划,选定骨干树种和适宜本地的主要园林植物种类。

 会议提出,为适应我国园林风景事业发展的需要,应该有一个全国性的园林科研机构和情报中心,有一个全国的园林学会和刊物。在全国的情报中心尚未建立之前,经协商,一致同意先建立以12个园林科研所为主的科技情报网,由北京所牵头。情报网的主要任务是介绍国内外科技情报动态,交流科技成果和科研工作经验。

 此外,会议还就加强园林科研所的建设和管理及科技人员培养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1980年7月12日,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将此次座谈会的纪要发至各省、市、自治区的城建部门,并通知各地参照执行,从而大大促进了全国园林绿化科技工作的开展。

 从1983年1月起,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委联合组织了全国性的技术政策论证工作。1984年11月,上述三部委颁发了中国城乡建设技术政策蓝皮书。在这本蓝皮书里的“城市建设技术政策要点”中,第十一节为“大力发展城市绿化,建设城市公园”,对城市园林绿化提出了以下技术政策,作为指导、监督、检查城市园林绿化技术发展方向的基本政策依据:

 要根据维持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美化城市景观及方便群众游憩等多种功能的需要,对城市绿地进行系统规划,合理布局。

 要千方百计地增加绿地面积,规划的绿地不得改作他用。现有绿地不得侵占,侵占的要限期退出。规划的城市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要力争在规划期内实现;城市的新建、扩建、改造都要按指标规定建设足够的绿地。

 调动国家、集体和个人积极性,加快绿化建设。重点搞好街道、广场和居住区的绿地,也要搞好工厂、机关、医院、学校、部队等单位的环境绿化。要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种植、养护、管理水平,发展以生物防治为主的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大力植树、种草、栽花,积极发展各种地被植物和攀缘植物,使一切可以绿化的地方尽快绿化起来,逐步做到市区没有*露的地面。

 搞好园林植物规划和种苗生产规划,加强引种育种工作,规定的苗圃面积要有保证,尽早基本实现苗木本地自给。花草树木以乡土树种为主,引进外地树种应经过试验,不要盲目推广。

 继承、发展我国园林艺术的优良传统,认真研究并吸取国外的先进的园林艺术成就;积极发展以自然景观和植物造景为主体的、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公园。

 切实保护具有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古典园林。加强管理和控制游人量,建立古树名木档案,并要加强养护管理。

 技术政策的颁布,对于推动城市园林绿化科技工作的深入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与此同时,园林绿化行业的一些技术标准,也在开始编制和发布。例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于1986年4月发布了《动物园动物管理技术规程》,6月发布了《城市园林苗圃育苗技术规程》。

 1992年5月27日,建设部发布了《城市园林绿化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确定了城市园林绿化当前发展序列和重点发展方向。在该《办法》的保障政策和实施措施中,明确提出要实行科学管理,依*科技进步,增加科研教育的投入,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促进园林绿化事业的全面发展。其中提出要加强园林植物引种驯化、遗传育种的研究,培育具有特性和抗性的园林植物新品种。要加强濒危珍稀动、植物种的移地保护、繁育、研究,为保护物种多样性做出贡献。要针对园林设计、施工、植保、养护、管理、测试监控、专用机械等方面的发展,开展科学研究。同时要加强园林绿化科技情报工作,开展国内外横向交流,引进先进的园林绿化技术和植物品种。

 可以说,全国城市园林绿化科技工作,主要是从80年代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发展起来的。至今,全国各城市共有园林科研单位51个。至1998年底,共出版发行《园林科技信息》内部资料70期。

 5个较大园林科研单位情况表(略)

 在设有园林专业的高等院校中,园林绿化的科研工作也在深入开展。如北京林业大学的园林学院,有教师77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8人、讲师15人。在园林植物、观赏花卉、园林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该学院的学生,自1990年以来,还连续4次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大奖。

 随着园林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园林学科中也涌现出了院士,作为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

 1995年,汪菊渊教授荣获中国工程院院士称号。汪先生是中国园林学科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为我国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在园林界享有很高的威望。特别是在中国园林史的研究上,有独到的见解,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园林”部分,由他担任主编,该卷的出版发行,进一步提高了园林学科的社会地位。汪先生是从中国园林学科遴选出的第一位院士,给我国园林界的全体职工特别是科技人员以巨大的鼓舞。

 1997年,陈俊愉教授荣获中国工程院院士称号。陈先生同样是我国园林学科的带头人,而且是我国园林学科的第一位博士生导师。他在园林植物学的研究方面,付出了大量艰辛劳动,硕果累累。在梅花等许多花卉的研究中,他的成果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他与程绪珂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编的《中国花经》,也是一部经典之作。陈先生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桃李满天下。

 五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园林绿化科技的发展,成为推动整个城市园林绿化事业不断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据1998年底统计,全国设市城市668个,城市园林绿地面积已达745,654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达120,326公顷,公园3,990个,年游人量11.25亿人次。同新中国刚成立时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是我的论文,你提的问题里面都有了,自己看吧~~~~

不过如果你是要写论文的话最好别抄.........

园林苗圃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从总体上看,今春全国各地绿化苗木产业的发展势头不错,不仅大多数苗木产销两旺,有些品种还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但与此同时,苗木行业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也值得关注。

各地苗木种植面积均在快速增长。浙江80万亩,江苏54万亩,河南46万亩,辽宁39万亩,山西36万亩……耐人寻味的是,在这些数字中,竟有20%-30%的份额是去冬今春增加的。去年国家林业局对全国苗木产业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发现国有种苗场圃每年提供种苗360亿株,只占全国1000亿株上市种苗的1/3左右,非公有制苗圃已经成为绿化苗木产业主体。这些由千千万万农户组成的产业主体,大多处于盲目跟风的生产状态,起点低,规模小,抗市场风险能力弱。预计今年的种苗上市量应该在1200亿株以上,市场真的能消化得了吗?

今春全国各地普遍出现了苗木结构性过剩的问题。这就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国家生态和园林建设需要苗木,但不是什么苗木都需要。特别是常规树种、小规格苗木和低质种苗的市场需求不再旺盛。从北方的杨树、柳树过剩到南方的蜀桧、龙柏过剩,我们依稀看见某些苗木过剩已经不是部分地区的问题了。今春全国各地普遍出现的小苗滞销现象,一方面是小苗多了,绿化工程一时还用不上;另一方面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人们普遍对五六年后绿化苗木市场的担忧。大规模苗木已连续几年紧俏了,今春也不例外,这是城市绿化和美化工程直接拉动的结果。而杨梅、花椒、核桃、大枣等经济林苗木出现紧缺,则是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直接拉动的结果。“彩叶树种”、“欧美品种”、“珍稀树种”、“名贵品种”,各种苗木品种满天飞。当今春传来北海道黄杨、美国红栌、洒金柏同杨树、侧柏、雪松一起价格下滑的消息后,才知道肥了大胆炒作的,苦了盲目跟风的。

现在,绿化苗木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十几个省市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柱产业。在今春苗木业展现出来的面积普遍暴增、价格大幅下降、品种结构过剩、高品质苗受宠、出口创汇看好等主要特征的背后,我们看到绿化苗木市场还远未成熟。

苗木生产的根本目标是应用,而应用的源头还要追溯到园林设计。

园林设计中与植物关系最为紧密的是植物造景,也就是种植设计。苗木生产者如果对植物造景有一定的理解,有意识地把苗木生产与植物造景联系起来,生产就更会有的放矢。就目前我国植物造景设计的现状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苗木生产者特别予以关注。

首先,植物的功能性日益受到关注。植物改善环境的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比如树叶较厚、枝下高较低、枝叶比较密集的减噪音植物,如南方的珊瑚树,海桐,山茶等;可以吸收有害气体的植物如夹竹桃等,是设计师在道路以及居住区绿化设计中非常需要的品种。

其次,要深刻认识植物造景的功能和特性。从应用植物完善空间构架的角度讲,很多园林设计师非常需要高度超过25米的高大乔木来增大空间的体量,而这样的植物种类现在苗圃里面非常少,成品苗就更少。当前的园林植物造景中青睐季相变化明显的树种,而这一点在目前的苗木生产中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从园林设计的角度看,设计师更愿意使用能够呈现“春景秋色”变化的植物品种。从体现地方特色的角度讲,我们的园林设计越来越强调体现场地的地域性和独特性,这就必然需要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而从全国的苗木生产情况看,我们的苗圃恰恰面临着品种单一,乡土植物品种缺乏的问题。一些生产技术不难、又有相当适应性的乡土树种却很难买到。

再次,植物是野生动物的生存基础,目前,规划设计师们不仅强调要以人为本,也非常强调要给动物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而实现的主要手段就是建造适当的植物群落。而这个群落里面,一定就会有可以给小动物提供食物的植物,吸引鸟类筑巢的植物等等。我们的苗木生产者一方面一定要知道在一个地区到底什么样的植物可以有这样的功能,从而确定自己的生产目标.

育苗是基础,应用是目的,只有卖出苗木,苗圃生产者才有收入。苗木能否卖得出去,主要取决于苗木在景观绿化中能否被应用上。苗圃生产者不仅要在苗木培育管理上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更重要的是走出苗圃,走向城市,参观考察园林绿化景观规划,在苗木应用中观察学习,从中找出自己苗圃生产中的差距和问题。

当前,结合城市绿化建设,在苗圃育苗生产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培育全冠或半冠大规格苗木。由于城市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要求工程竣工后,马上投入运行,园林景观能立刻见到效果才行,因此全冠或半冠大规格苗木在工程中比较受欢迎。此类苗木起苗时,要提前2年断根并进行适当修枝,故苗圃生产者要提前进行规划。

二、适当培育一部分容器大苗。当前的工程建筑项目竣工后需要接着进行绿化施工,而建筑项目不可能都赶到春季竣工,因此绿化工程反季节施工较多,采用容器苗是提高苗木成活率和快速体现绿化效果的重要手段。

三、培育抗性强、适应性广、养护成本低的苗木。用于城市绿化的树种,要适应城市的立地条件。城市的空气相对干燥,昼夜温差小,环境污染较重,光照较弱,而且土壤板结、透气性差、肥力差。在城市园林绿化中,不可能为了栽活一棵树或者让某一树种正常生长而改造城市的环境,使城市的立地条件适应该树种的生态特性,因此那些抗寒耐热、抗旱耐湿、抗病虫耐污染的树种在城市绿化中就占有一定优势。建议苗圃在选择树种的时候,着重培育一些耐干旱、节水的苗木,使其适应城市环境条件的需要。

四、培育非常规树种、品种的苗木。不要争着上热门苗木,可以改变策略攻冷门。几年前,杨树苗一哄而上,法桐的大面积培育,紫叶李、美人梅等彩叶树种几乎每个苗圃有。但是,再热门的苗木生产过多,也会造成互相压价,这种现象苗圃生产者要引以为戒。春天开花的树种的确俏销,但一年两季、三季开花的树种观赏效果更好。大自然造就了万物生长,科学的发展观需要我们培育多样性的品种,以适应在多种自然环境的生长。因此,苗圃生产者可以尝试从事稀有苗木的生产,如观赏果树中的木瓜、海棠、山楂、石榴、柿等;观赏竹类的淡竹、紫竹、金镶玉竹、刚竹、罗汉竹等;藤本攀援植物中多花蔷薇、爬山虎、五叶地锦、凌霄、常春藤、爬行卫矛、红花忍冬、络石等;地被植物中的紫叶矮樱、绣线菊、红王子锦带、矮牵牛、三色堇、景天、紫露草、石竹、福禄考、萱草、金叶莸、醉鱼草等;水生植物中千屈菜、荷花、睡莲、水葱、花叶芦竹、水芹、再力花、梭鱼草和屋顶绿化常用的佛甲草等。这些花木品种目前在苗圃中培育的比较少,将来需求会逐渐增加。

五、苗木规格与培育密度要适合城市应用。一般说来,大乔木胸径为7厘米~9厘米和10厘米~16厘米,中乔木5厘米~6厘米和8厘米左右,小乔木2.5厘米~3厘米和4厘米左右,没必要培育再大规格的。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大规格苗木培育前期可在苗圃地内套种地被、花灌木。如果培育胸径12厘米以上的大规格乔木,可分两个阶段进行。开始按每亩222株的密度栽培,等培育到胸径7厘米以上后,可隔行卖掉一半苗木,然后剩下的继续培育。

六、外来品种苗木的培育要谨慎行事。在引进外来物种进行大面积推广前,国家规定必须经过评估论证、引种评审、隔离试种、驯化试验、鉴定认定和严格检疫等一系列过程。前几年,一些苗圃引进了不少外来树种,大部分未经正规渠道,有些树种不适应我国生态环境;有些还带有传染性病虫害;有些树种虽然表现较好,但适应生长的范围较窄;有些树种观赏价值确实较高,但栽培水平要求高,栽培成功的工程大苗较少,因此价格也较高,工程上应用也少。由此看来,规模较小苗圃应慎重发展新品种,经济实力较强的苗圃可选择优良的外来树种从事专业生产。

绿化苗木价格是每个生产者都关心的问题,根据多年园林绿化苗木生产、营销来看,苗木价格的构成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苗木的珍贵程度

苗木同样有审美情趣和文化背景,审美情趣愈高,传统栽培愈久,其价位往往较高,如罗汉松、银杏、桂花等树种。特别是大树,古朴苍劲,富有浓厚的文化韵味和内涵,是园林植物造景中的精品。

二、苗木的树体特征

苗木的树体特征,主要包括苗木的干径大小、冠围丰满程度和大小、树木长势以及枝条生长情况和树木健康状况等。

三、苗木自身的生长速度

园林树木可分为慢生和速生树种。生长速度慢,生长周期长,价格较高,如大中型罗汉松、桂花、松柏类树木。生长速度快,生产周期相应较短,则价格较低,如木芙蓉、天竺桂等。

四、苗木的繁殖方法和繁殖材料的来源

苗木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播种、嫁接、分株和扦插等方法。如果一种苗木主要以扦插方法进行繁殖,且成活率很高,则价格肯定会走低。

五、苗木的生熟

生树是指异地树木,以及一直在原生地生长和多年(至少5年以上)未进行翻植的树木。此类树木一旦移植至绿化工地栽植,死亡率较高。熟树是指在本地且经过苗圃培育的、反复移植或多次作过断根处理的树林,因其须根发达、土球紧实,移植成活率很高。同一规格,同一长势的同一树种,因生熟有异,价位相差一般较大。

六、绿化工程对苗木的特殊要求

因规划设计方案不同,树木的配置千差万别,其中自然式绿地的树木配置情况有时非常特殊,它要求树木的姿态、长势独特,一地一景,避免重复。目前,园林苗圃地生产的苗木,多以同规格、同形态为多,生产方和需货方很难合拍,这就给个别在姿态和长势上奇特的树木留下了较多的高价位空间。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北京申奥成功及各大中小城市绿化速度及质量的提高,大川大河治理,天保、长防、退耕等六大林业工程全面启动,各种规格的园林绿化苗木将继续走俏,价格会继续上升,园林绿化苗木正面临发展良机。

参考文章:

全民参与积极打造生态园林城市 东北网

小规格造林苗木将出现短缺 园林在线

全国下半年苗木市场将持续走红 中国苗木网

苗木质量要提高,关键技术需盯牢 农业农村信息网

从园林设计角度看苗木生产 园林在线

苗圃育苗要有的放矢 城市规划网

搞苗木也要跟上流行趋势 中国农业网

哪些因素影响苗木价格 中国农业网

城市园林绿化要突出”六化” 中国建设报

种植户突围:零星土地抱成团! 成都日报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