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绿化苏州(室内设计师专访 | 张波)

2024-05-08 11:16:06

项目名称:中建《昭山·印象》营销中心

项目地点:湖南 昭山

项目面积:2300㎡

设计公司:上海全筑第一设计分院

主案设计:张波

陈设设计:sherry、Leo

设计团队:罗惠聪、陈侃懿程亚辉、邱轶雯

主要用材:雅博灰大理石、胡桃木染色、橡木染色、古铜色金属、蓝灰色仿皮

设计说明

中建《昭山·印象》营销中心设计以一隐一出留白的方式来演绎清雅含蓄、端庄丰华的东方式精神境界售楼处,以瞬间见永恒的诗性凝聚视觉,创造出充满生命感的时空界域。以“时光卷轴”为主题,运用绘有山市晴岚绘画的大面积落地玻璃幕墙,来匹配昭山的历史文化渊源。

入口沙盘区

室内空间布局延续建筑的轴线关系,对称的格局营造出强烈的仪式感,入口区域的景观,融合昭山元素和山水的意象,将山水与人文创造一种艺术性地连接。立面空间的分割伴随着光的洗涤和晕染效果,营造出鲜明的层次感,极具视觉冲击力。并通过“山水画”及演变简约化的博古架来营造空间层次感,独具质感的鱼骨镂空屏风也使各空间相互渗透,虚实穿插,端庄丰华中透着柔情;沙盘上方特制水晶片灯在光的作用下,显得精致、温暖。纵横交错的无数水晶片似山的叠嶂似水的柔美,高低错落中,呈现飘渺山水的灵动逸致,与墙面上艺术山水绘画交相呼应。

连廊

连廊作为氧吧及营销中心的链接桥梁,空间中运用静态化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自然元素,凝结着自然的无限永恒,也赋予空间更多的想象。

天然氧吧

因项目的地理位置因素在营销中心内营造出一个特色体验区,作为项目的点睛之处。白天,这里人流熙攘;夜晚,则灯火通明觥筹交错,流光溢彩,映衬着这个城市的喧嚣与奢华。

整个氧吧都以绿色、健康、互动乐趣为设计理念。售到处可见的垂直绿化,树枝状的装饰,营造贴近自然的环境。在城市之中,绿色的、自然的、清新的氛围是人们期盼已久的。

洽谈区

步入洽谈区,中轴的艺术画在黑白基底的映衬下,显得惊艳而内敛,对传统印花绢丝玻璃与当代彩墨的融合,通过光影的渲染给空间注入力量与灵魂。

在硬装材料的选择上,我们运用了古铜质感的不锈钢、深褐色的木饰面、 石材 、真丝面料的布艺硬包以及半通透的古铜色金属隔断等,体现出的沉稳内敛成为空间的主体精神呈现出沉稳安静的色调和层次丰富的质感,让人感受到东方的内敛气质与现代轻奢的品质生活。

在软装的材质上,选用细腻而又带有肌理的丝光绒布面料,质朴雅致的亚麻布艺,搭配干净素雅的灰色木饰面和金属古铜,局部饰品灯具则选用水晶质地的材质,高折射的光亮感,不但提升了整个空间的品质感,还丰富了空间材质的层次感。

空间整体多用香槟色系体现空间的干净和雅致,加以稳重的暖棕色、明亮的桔色做点缀,软装色彩在整个灰色的硬装界面中跳脱出来,丰富了空间层次,使其个性鲜明。空间整体色调干净、高雅,力求通过色彩,给人以时尚、优雅、轻度奢华的视觉感受。

设计师:张波

张波上海全筑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第一分院院长

上海市高级室内设计师、中国建筑装饰与照明设计师联盟会员

2011 年“照明周刊杯”中国照明应用设计大赛提名奖《上海四季御庭别墅》

2011年中国上海第十届建筑设计大赛(申远杯)优秀奖《东郊别墅》

2011年中国上海第十届建筑设计大赛(申远杯)一等奖《上海四季御庭别》

上海市第五届建筑装饰设计大赛一等奖《檀香别墅18号》

上海市第六届建筑装饰设计大赛一等奖《华府天地楼王顶复式》

上海市第七届建筑装饰设计大赛三等奖《苏州同里湖花园FR别墅》

上海市第六届建筑装饰设计大赛酒店类一等奖《绿洲仕格维大酒店》

上海市第六届建筑装饰设计大赛设计方案类二等奖《白金翰宫会所》

2007年室内精英设计师大赛优秀作品奖《古北强生样板房》

2014年艾特奖(上海赛区)《宁波格兰晴天B,C区户型样板房》

2014年艾特奖(上海赛区)《信达银郡L-08-03号样板房设计》

2014年 美标 杯总评榜“优秀住宅及样板间”

2014年金堂奖(上海赛区)《宁波格兰晴天A区户型样板房》

2017年企鹅年度精英设计人物

2017年协美奖《西安紫薇西棠营销中心及样板房》二等奖

访谈实录

从业十八年的张波,依然在专业方面保持着谦虚而谨慎的态度,他强调设计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而只有真正热爱这个行业,将设计看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才能在这条路上长久而稳定地走下去……

Q:是什么契机?让您决定走到设计师室内设计师这条道路上?有没有什么关键的人或事,对您有影响的吗?

A: 这个是这样的,就是我老爸,我父亲啊,他是个教师,是教理科,物理和化学的,但是他同时又是个美术老师。所以我是理科这一块没有遗传到我老爸的基因,但画画这一块是从小就在画,所以说就很顺其自然的步入室内设计了。

Q:您从业已经18年了,也经历了和专业一起成长的一个过程,那在成长的过程中,您个人的风格有什么转变吗?

A: 风格上是这样子的,和几年前比起来唯一的区别,(我)是会更关注当下最新风格的一个流行趋势。但其实随着年纪的增长,我倒觉得不一定去刻意地划分设计形象,所谓的风格这样子的。其实更多的做设计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的过程,更多的是一个我们交流的过程。不一定用风格把自己局限在里面,对于某一个项目,我们要呈现什么样子,呈现一个什么样的画面,呈现出哪种感觉。是这样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故事线这样的,有命题的故事线。其实,前两年一直说流行一些混搭,所谓混搭也是一个去风格化的过程。

Q:您有没有什么偏爱的设计风格或手法呢?

A: 嗯,我比较喜欢那种自然主义风格,现在自然主义风格也蛮多的,蛮国际化的这种感觉。其实我在学校的时候,就像那个建筑大师赖特,他有一个很著名的流水别墅的,就是很典型的自然主义风格这种感觉。

Q:我自己有接触过这个流水别墅,它是用建筑融于环境,它其实整个设计是用环境做主导的,而像您这个中建昭山的项目,好像是把环境拿到了建筑里?

A: 啊对,我们这个项目也比较有意思,因为我们这个项目是在昭山脚下,是在一个自然的公园里,四周环绕着天然水系。所以说当时做的时候,业主方也有一个定位,因为是在一个很稀缺的自然环境中,做的这样的一个建筑体,所以说室内这一块我们是,就像你刚刚讲的,是把外部环境融入到室内来,希望室内和室外有更多的一个互动,希望有一个室内室外浑然一体的感觉。

Q:氧吧是您设计的重点,如何在营销中心这样一个现代化的设计里面,去做这种带有自然气息的氧吧,您能跟我们分享一些经验嘛?

A: 其实是这样的,因为我主要的设计方向是做一些像开发商的样品房啊,售楼处这样的,因为其实售楼处都一直在提倡一个,不是一个卖品的这样一个空间,他应该是一个体验的空间,是一个体验型的场所。那其实体验型场所的就可以延伸出很多带主题性的空间。所以做氧吧这一块,也是要有一个很好的体验感吧。

Q:下面就可能有一点偏细节性的东西,您可能需要回忆一下了。项目中间是有用博古架和那个鱼骨镂空屏风打造那种空间的那种虚实穿插的感觉,那具体平时做设计的话,这种东西在位置的安排上,您有没有什么心得呢?

A: 这个项目的话它是有点偏新亚洲,新亚洲的这么一个感觉。因为整体外建筑也是比较趋向于这么一个这么感受的,然后在这种类型的一种空间里面,在这个新东方的一个基础上,都有一种中式的感觉。因为其实我们说新东方这种感觉的话,其实还是比较讲究借景,借景抒发情怀。其实这种形式的话就是你刚讲到的这一些,虚实结合,屏风结合这种形式,从手法上面来讲更多的是,我希望他是在一个空间的转换,能给出一种虚实,穿插,或者带来一个突破的这种感受的。这个可能延展到一些设计细节,一种做法。当然每个空间的这个形体不一样,有不同的处理形式,但是其实最终达到的还是应该是一个视觉上(的感受),如果我们追求更加精工一些的话,应该是更好的一个心理感受,这么一个事情。

Q:我们刚才讲的是那个入口区域,后面还有一个洽谈中心,这个也是您打造的一个重点,您在硬装和软装方面都运用了许多材质,其中就提到运用这些材质打造一种层次感。您可以给我们讲一下详细的做法吗?

A: 因为昭山其实是一个三山环绕的地方,在近代和古代,出过很多文人大家这种。我接着上一个问题来说,其实我们是想把当地的文化做一个进一步的推敲和挖掘,所以引入了一些这种士大夫的感觉。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色彩的关系上,其实都是偏素雅和整洁的形式。其实软装的布置这一块,更多的是一个和三维空间的融合。并不希望在软式这一块像很多类似这种空间所做的,一定要追求色彩的跳跃关系,一定要追求差异性。其实我们没有往这个方向发展。

Q:在您的作品描述中有提到,您在考虑材料的时候, 也有在色彩方面上的考虑, 比如木饰面,您有考虑选择金属色,古铜色这种。那您是认为材料的选择是要受到色彩的主导吗?

A: 其实我们用色彩主导还有一个功能性上的需求。我往大的方向讲吧,其实还是我们项目的一个整体定位。其实在设计过程中,包括材质的运用,可能我更加关注的是材质的属性,材质本身的一个特点。就像搭积木似的,材质的个体不能作为主体来引导设计,而是我把这个空间做出来以后,就像做积木的大框架搭出来以后,我下面的ABCDE,每一个单体才能用到我这个整体的空间里。其实就像选择题一样,要经过不断的推敲才能达到这个诉求。

Q:您觉得在这样一个专业和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有没有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些细节?和我们的年轻设计师分享一些经验吧!

A: 其实我觉得自己还是个年轻设计师(笑)。我觉得每一个设计师只要是有理想有追求,其实每一个行业都一样。怎么讲,一开始的时候室内设计是我的工作,越到后面其实它就是你生活的一部分。因为只有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你才会对这个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因为它是理想么。我觉得设计师都一样,都是一个要不断学习的。细节就不讲了,其实像团队里年轻的设计师,我自己比较喜欢的设计师是什么样的呢,首先他一定责任心很好,还有一点的话就是条理性非常不错,这样的话其实能在团队中把一些大想法,把一些工作进行这个推进。其实这种的话倒不是说 其他 人没有条理性,只是他可能需要多想。所以说每做一个项目,在你的经验,你的经验值上面是否有一个完备。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甄别,同时要多看。多看一些好的设计作品之后,去多想,这个是 美的 ,那他为什么这么美,这样。

Q:那您未来有什么新的想法会要想实现吗?会有哪些新的工作计划之类的?

A: 我是……这个是真实的想法啊,我其实希望,我就不说未来了,说18年吧,正好马上新年了。我希望18年我能更多的完成这种精品的作品,更多精品的项目。就是也更进一步的获得一个业界的认可,这样的话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鼓励,也是对我自己一个设计理念的这种认同。我相信每个设计师应该都有这样子的一个想法。

软装堂微信:designinfo

谈我国旧城改造中的园林绿化问题?

在上海城市里有不少空中花园景点,是夏季炎炎烈日里充满绿意的地方“乘风凉”,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了几处值得一去的空中花园景点,都有那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1、天安千树

说起空中花园,天安千树可以说是新近当仁不让的C位。天安千树位于苏州河一侧,山型的建筑从高空俯瞰,宛若一座古巴比伦空中花园,也被大家称为“悬浮森林”。

游艇码头、亲水平台景观台阶、特色花坛......与各式各样的雕塑、植物融于一体,随手举起手机一拍就是一张“大片”。

天气晴好时,在露台小坐,抬眼就是充满生命力的绿色草丛,眼底流过淌淌苏河。到了晚上,千树齐亮,映着河影灯光璀璨,华丽至极。

地址:普陀区莫干山路600号绿之丘

2、绿之丘

坐落于杨浦滨江,一眼望去透露着浓浓工业风。外面看是一座种满垂直绿化的阶梯状空中花园;内部有一条双螺旋楼梯贯穿上下,穿行于其中,每走一步都有惊喜。

沿着楼梯走到屋顶,一个环形游廊悬在空中,黄浦江景尽收眼底,而脚下就是流淌的江水。

漫步其间,有一种腾空临江的视觉效果。

地址:杨树浦路1500号

3、百禧公园

百禧公园曾经是一个铁路菜市场,经过整修设计,成为了一座高线公园。

整个公园分为上中下三层,空间小而巧,纵向长度约一公里,设计师把每一寸土地都用到了极致。

每天晚上华灯初上的时刻,公园与不远处的环球港相映成趣,成为都市灯光秀的一部分,让人停不下拍照的手。

地址:普陀区曹杨路852号

4、星空高线公园

星空高线公园位于_藻浜南岸,有着浓浓的老码头工业风。

长度为520米的挑空高架廊桥将高大的龙门吊和各景点巧妙连接。

无论是漫步亲水平台,或是登高徜徉空中花园,浪漫的感觉无处不在。

地址:宝山区共和新路5899号

5、长风大悦城SkyPark高登公园

粉色屋顶、星空跑道、多色涂鸦墙、马卡龙色系小屋?夏天的色彩在这儿缤纷绽放。

从观景台望去,整个长风公园尽收眼底,湖景和城市天际线一览无余,不论是观赏浪漫落日还是饱览城市霓虹,这儿都能获得浪漫的体验。

地址:普陀区大渡河路196号

6、朵云书院旗舰店

朵云书院位于上海第一高楼——上海中心的第52层,楼层高度239米。朵云书院旗舰店拥有两个视野极佳的空中花园:“好望南角”与“好望北角”。

天气晴朗时,面朝黄浦江的好望南角每一处都被明亮的光线铺满,青葱的绿植在高空里构建出一片小小的“森林”,与蓝天白云交相呼应,出片率满分!

好望北角则将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和东方明珠尽收眼底。

地址:浦东新区陆家嘴环路479号上海中心大厦52楼

7、南翔印象城MEGA

南翔印象城MEGA拥有一个五层楼高的觅境花园,让人仿佛置身都市雨林中,头顶是超级月亮,周围都被绿植环绕。

南翔印象城MEGA的屋顶还拥有一条400米长的环景悬空跑道,路面由五彩环保塑胶铺就,两边是彩色栏杆和墙绘,步道与跑道并行。

沿着跑道走一圈,既可欣赏错落有致的绿植,又能居高临下眺望四周,令人心旷神怡。这里不但是条跑道,也是个小型运动场、小公园。地址:嘉定区南翔镇陈翔路2299号绿地缤纷城

被誉为徐汇滨江“绿野仙踪”的绿地缤纷城,毗邻徐汇滨江,拥有1.3万平方米绿植覆盖面积的屋顶花园,全天对外开放。地址:徐汇区东安路562号?

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和经济规律的作用下,旧城改造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改变城市面貌,提高人民居住水平,挖掘城市用地潜力等多方面的因素,使旧城改造在世纪末的城市建设中显现出重大意义并占有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旧城改造势头虽好,但在其运作过程中,问题和偏颇之处却也不少,纵观全国多数城市的旧城改造,忽视园林绿化建设,绿地率及绿化覆盖率相对偏低、改造后的环境质量不高即是应当引起人们注意的问题之一。按国家建设部的规定,旧城改造绿地率应大于25%。然而,从当前的情况看,多数旧城改造都未能达到这一指标,福州市园林局随机抽查了该市5片旧城改造和新建的生活小区。结果,实际绿地率最高的仅为18%,有两个片区甚至接近于零。昆明市金碧路旧城改造控制性详规中的绿地率仅为20.4%,而将来改造后的实际绿地率只会比这一数字更少,据笔者在西安、重庆、广州、昆明等城市的调查情况显示,旧城改造后的绿地率均只在10%~18%之内;在有些旧城的商业黄金地段,改造后均只见密集的高楼商厦而几乎不见有效的绿化和呈片状的绿地。据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数字,1995年,全国640座城市共有园林绿地67.83万hm2,平均每个城市拥有园林绿地约1060hm2,而到了1996年,我国的城市已增加至666个,城市总园林绿地却只为66.51万hm2,比1995年锐减了13190hm2,城市平均拥有量也下降至998.7hm2,1993年,城市每万人绿地面积为34.9hm2,经过两年的建设,至1995年,城市每万人绿地面积也仅为36.7hm2;而1996年的统计数字表明,该指标却只为35.2hm2,比1995年下降了1.5hm2;换句话说,从1993年至1996年4年的建设过程中,城市每万人拥有绿地面积仅增加了0.3hm2。又据建设部统计,1991年底,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占有公共绿地4.1m2,到1992年,全国城市公共绿地减少了约1300hm2,人均占有面积亦下降到3.9m2,到1996年底该指标定格在5.29m2,也就是说,6年中,这一指标仅上升了1.19m2,进一步说,照此速度发展,且不说与世界上的园林城市相比,就是要实现《中国21世纪议程》中所提出的:“到2000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0%左右,人均公共绿地达到7m2左右”的目标也是十分困难的。从近十年的情况看,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公共绿地建设呈现出忽涨忽落、徘徊不前的状况,前景的确不能令人乐观;而1996年底这方面数字的回落更使人忧心忡忡。况且,现实比数字反映出的情况更为复杂:一是全国城市呈现出极不平衡的状况,如1995年末,全国46个主要城市中,人均公共绿地超过7m2的城市仅有1l个;二是不少城市看上去还过得去的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市郊的大片林木用地来体现的,在郊区、新区增加绿地的同时,却伴随着市区内公共绿地的大量减少。上述令人忧心的数字和现象其原因固然很复杂,但却直接与大量的旧城改造缺乏绿化建设息息相关。因为,旧城多处在城市腹部地带,其影响作用对整个城市而言并非是局部的而是全局的。在绿地面积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旧城改造的园林绿化建设还存在着以下问题:缺乏从宏观到微观的、合理的系统园林配置;缺乏精美的、高雅的艺术层次和文化氛围;缺乏真正能为人们提供休憩、使用、享受和置身于其中的园林环境;缺乏园林绿化与区内自然面貌、人文景观有机的结合。2.认识与观念旧城改造中的园林绿化并非只是多一些或少一些园林绿地的问题,它直接影响着整个城市的环境,特别是城市的生态环境。而建立生态性良性循环的高质量城市环境又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基础。据国内外的研究资料表明,在城市周围缺乏森林的情况下,市区绿地面积应在30%~50%,才能起到改善城市环境、协调生态平衡的作用,从这一角度看,旧城改造中对园林绿化建设有所轻视的直接结果是影响了总的城市绿地率,旧城区内自身环境不良而无法发挥旧城改造的整体效益,旧城区内无法体现对人关心的生命意义;而其最大的危害更在于破坏了以园林绿化为基础的城市整体生态系统。观其现象,思其本质。造成旧城改造中忽视园林绿化建设的因素固然很多,但主要原因却是当今我国的城市在巨大的经济利益杠杆支配下天平的倾斜。对比新区建设,旧城改造的前期投资虽然巨大而日后的投资回报却不可限量;所以,这种“冒险”性质的“生意”使开发商不得不充分挖掘每一寸土地最大的经济回报。然而,问题在于开发商的“意志”为何总能左右社会群体的“意志”而获得现实中的存在?所以,更为本质和深层的原因则在于我们还缺乏一种观念──一种理性的城市观念,这一观念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为城市是文明的聚集地,经济生产是城市积累的过程,文明的环境和氛围则是城市积累的目的和结果;二是高品位的城市文明和环境对于城市整体而不是城市局部的经济发展和效益是有极大促进作用的。这应该是一种辩证的整体关系。其实,当今许多城市环境问题的发生根源皆在于人们对正确的、理性的城市观念的丧失;这种观念的丧失不但不同程度地表现在决策者、开发者身上,而且也表现在规划师、建筑师和不少平民身上,换言之,是表现在一个大的社会群体的身上。因此,这种对深层观念认识的缺乏,对于城市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建立正确和理性的城市更新与改造观念,转变社会群体对城市改造一般意义上的理解,是解决旧城改造中忽视园林绿化建设问题的重要途径,我们至少可以强调两方面的内容来促进这种转变:第一,应当树立整体、系统的观念旧城是整个城市的一部分,它与整个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能把旧城改造的某些方面与整个城市的关系割裂开来,按系统论的观点,系统中局部因素的性质是通过与整体的关系而被显现的。也就是说,局部因素通过与其它因素之间的关系而深刻影响着系统整体。旧城改造的园林绿化水平上不去、环境质量差,这将对整个城市的环境质量产生无法补偿的影响,城市规划中的“木桶理论”能够很好地说明这一问题:环匝木桶中的一块木板低于其它木板时,整个桶中的水必将流失,这时,其它板块再高也是无济于事的。所以,旧城改造区环境的不良给城市造成的影响是不会因为其它区域有好的园林绿化环境而予以改变的,因此,我们应从城市整体的角度去看待旧城改造中园林绿化的建设问题。旧城改造的目的在于提高城市生活的综合效益,城市生活的多种功能同样构成了一个整体的系统:道路交通、人口规模、经济增长、用地性质、人文景观、空间形态、园林绿化……,均是系统中不可缺乏的因素。这里,每一个因素质量的降低都会使系统整体的质量降低。当前,不少旧城区的改造一味追求较高的建筑容积率和占地率以求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一味追求道路的拓宽和打通以解决交通问题。而在此同时却对空间形态、行为心理、城市景观,特别对园林绿化等“软”的因素不能给予充分的重视。其改造的结果非但不能恢复旧城区往日的生机,相反,却使之缺乏活力,环境质量恶化。这方面的教训应该是深刻的。第二,恰当地寻找和建立最佳“平衡点”的观念建立城市生态环境体系,首当其冲必须建立城市绿色体系,旧城改造也不应例外。然而,旧城改造之所以困难也就在于开发中“经济利益”与“环境改造”之间巨大的矛盾。一味地追求高容积率显然不妥,但过于牺牲经济利益,单纯地追求很高的绿地指标,无疑也易于使旧城改造流产。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决策者、开发者、管理者、规划设计者都应依据所在城市的特殊性,找准切入点,恰当地寻求经济利益与环境改造之间的平衡点。要实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应该有这样的观念。否则,旧城改造中的园林绿化建设就失去了指导原则,极容易走入误区。实例1合肥1984、1987、1991三年被评为全国绿化城市,1992年与珠海、北京并称为全国园林城市。早在80年代,合肥市在进行建设部“大中城市旧城改造如何结合保护古迹发展绿地”的课题研究时,就确立了沿宋代古城墙遗址修建环城公园绿色体系的构想。实施后的绿色体系线性环状发展,串联了多处古迹及风景园林,成为合肥市的第一圈绿环并被美誉为“翡翠项链”而获得普遍的好评。这样的方式既不过多地占用老城区内的用地,保证了旧城开发的土地利用率,同时又使旧城周围的园林绿化的数量及质量大为提高。实例2苏州桐芳巷住宅小区这是一个位于古城内的旧城街坊成片改造项目,用地不可谓不紧,建筑密度不可谓不大(48.2%)。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有大块的公共绿地是不现实的。因此,小区充分结合街、巷、弄、庭院的格局,结合古城的历史文化意蕴,着力营造了精巧的小型庭园和宅旁绿化,很好地将住宅与古城街巷肌理和苏州园林的风格特点加以融合。虽然绿地率不高,但小区环境亲切、园林绿化清新雅致,具有浓浓的“家园”感。上述两例都在于寻找到了一个恰当的结合点(或称平衡点)而使土地开发利用率与园林绿化建设两者相得益彰,前者是从合肥市的整体性与特殊性出发,后者则从苏州特有的古城肌理与园林特色入手。这种寻求“平衡点”的观念与方法,既是主动、积极的,也是现实和富有生命力的。策略与方法如果辩证地看待旧城改造中的难点与矛盾,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的综合效益其实恰恰给旧城改造提供了历史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园林绿化建设这样一个旧城改造中的重要方面,的确应该在运作策略、建设机制、规划设计上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思考:从决策管理层面上,政府及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应对旧城改造中的园林绿化建设予以足够的重视,施以足够应尽可能地利用旧城区内的各种有利与特殊的条件,开发各种集中型的环状、线状、片状的园林绿地。这是政府对城市的职责而不能过多地依赖于开发商的“综合开发”。这种专门的绿化建设既有利于土地集中有效地使用,也给旧城改造建立了良好的环境上的依托。如:合肥、北京的城市绿环,深圳、天津等城市郊外绿地向市内延伸的绿楔,成都府南河、昆明大观河、上海外滩的沿河、沿江绿带,都为其区域范围内的旧城改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与优势。在旧城改造规划与城市设计完成后,政府应将其中园林绿化方面的内容(如:措施、做法、指标)变为开发建设中的法规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应对开发商的开发加以控制和引导,倡导他们在土地效益及园林绿化的结合上进行积极的探索。宣传那些寻找恰当的切入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俱佳的旧城改造项目;对其开发中在园林绿化方面所做的贡献予以鼓励而对其所做出的破坏给予严厉的惩罚。近年来,不少城市的政府部门都在努力对开发项目实施正确的引导,这是好的现象。但也有少数地方政府,非但不做上述方面的工作,反而将城市中最好的旧城黄金地段交给一些只顾发财的开发商去哄炒地皮或恣意开发,这种极端不负责任的做法,后果将不堪设想。在开发与建设层面上,应根据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对以往的开发模式进行有机的改革。当前,旧城改造的各个方面都处于探索之中,很难说已形成较成熟较系统的、且有普适性的开发新模式或新机制。但有些方面的探索却是很有启示作用的。如有些城市在多年前就成立了专门从事园林绿化的开发公司,以有效地在房地产开发之外主动、积极地进行集中、成片绿地的开发运作。这样的好处在于开发者将园林绿化视为开发主业并用此来获得回报。所以,园林绿化在开发中不再是一个次要因素而成为主要因素,从而使开发在积极的状态中进行。上海市90年代初成立绿地开发总公司,仅4个月后,就提出了可行的市域绿地成片建设构想并投资180万元,开工建设了2hm2公共花园绿地;到1992年底,约开工了22hm2成片绿地;1993年又完成了约34hm2。此外,不少城市也在探索开发生态经济型的园林绿化。如天津的城市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将市区内的空地转变为果园、花圃、苗圃等生产性绿地,这样的做法显然是在挖掘园林绿化的经济潜能,使开发园林绿化形成良性循环并产生好的经济效益。

在规划设计层面上,更应该根据每一个旧城改造项目特定的场所、环境及开发性质,研究不同力度和不同内容的园林绿化方案而切忌指标上的一刀切和单一模式的绿化类型,在河流水系贯穿于其间的旧城改造中,绿化建设应依河道线性设置绿带和绿色景现。在渗透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旧城改造中,绿化则应环绕四周而形成片状的绿色体系,山地的旧城改造更应强调坡向上的垂直绿化体系,如绿色墁坡、绿化档墙、绿化步行走廊、屋顶花园、梯台绿地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旧城改造的园林绿化更应与旧城的空间结构、形态肌理达成有机的统一。例如在泉州旧城中心区的规划设计中,设计者有意将绿化环境布置在文庙广场、文化宫、百源川池四周以形成集中绿化,而其余区域则保持富有传统特质的街区结构肌理和空间形态。又如北京菊儿胡同四合院改造以及前述中提到的苏州桐芳巷小区也都在力求使园林绿化顺应和延续、强化和发展老城区的街、巷、院的空间体系。此外,旧城改造的规划中还应重视和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1)园林绿化应由简单的配置向高层次的艺术设计转变。(2)“见缝插针”式的绿化模式应向整体,有序的系统组织转变。(3)应由平面的绿化向立体的、空间的综合绿化转变。(4)应由过去绿化与历史人文景观的分离向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转变。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