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岸花卉(花境的应用现状)

2024-04-11 04:51:08

中国发展尚起步花境这种花卉应用形式中国应用一直不广泛。日前随着人们对生态的关注,对自然形式的进一步崇尚,一些大中城市开始有局部应用,其中以南方部分城市为多,尤其是上海。上海从2001年起,着手组织7个绿地、约930m2的花境应用试点,其中曹家渡绿地、虹桥路花境、海宁路花境、光启绿地、打浦桥绿地等取得较好效果。北方城市如北京有一些应用,集中在公园应用,如北京植物园,尚未在街心绿地使用。南方城市多采用以宿根花卉为主的混合花境,上海也开始尝试应用一些专类花境,如观赏草花境等。北方城市的花境则以1~2年生花卉为主的混合花境为多。在形式上,南北方城市的花境大多为单面观花境。 (1)做出同时花期的植物色彩安排,事先考虑好是求协调还是对比。

(2)做出色块在整体上的面积均匀分布图。

(3)做出与季节气候的心理适应相一致的色彩安排。

(4)做出与四周环境、四周视线来源与四周要求的气氛相一致的色彩安排。

在做花境植物配置时,先就要排除有毒的植物,它们的浆果和种子吸引游人同时也会给人们带来伤害(如:瑞香、龙葵、鼠李)。还要避免使用会引起花粉症、呼吸道疾病和皮炎的植物(如:天竺葵、康乃馨、夜来香)。利用香草植物,那样在嗅觉上可以提升整个花境的欣赏价值。少用病虫害厉害的容易吸引害虫的植物,多利吸引益虫的植物,如:向日葵、艾菊、甘菊。特别注意要绝对不可以用自身繁衍迅速而破坏其他植物生长的植物如:一支黄花。 (1)以能在当地露地越冬的多年生花卉为主,少量选用一、二年生花卉;

(2)要求植物的抗逆性强,管理粗放,容易成活;

(3)花期长,观赏价值高的品种。 (1)植物不是单株而是3至5株组成团块,每种成一不规则团块;

(2)每个团块相接,互相支持、依赖并为前者的背景;

(3)花朵之外叶片及全株的形态都有集体美可赏;

(4)花境中的植物都是生长容易、不需要特殊照顾的种类,开过花后凋萎或死亡,旁边的枝叶会长过来掩遮地面;

(5)背景十分重要,它是整个花境的背景,要连续而隽永,用一种植物当背景会形成完整统一性,但前面的植物应该选许多种,在花境中许可呈不规则的重复出现,相互混合,使花期不断,十分自然;

(6)花境前面的边缘应该是最矮的装缘植物,如多年生银叶蒿、葱兰等各种;

(7)花境的长度不限,主要是根据环境的情况而定,10米至100米均可;

(8)除一、二年生草花需要年年载种外,3至5年才调整一次,作为花境中的植物设计者应了解它的高矮和花期后才好排列次序,达到高的在后、矮的在前的合理布局,并且自春至秋有花可赏。 在不同的环境和场合,布置花境时有不同的要求。

(1)建筑物和道路之间的带状空地,布置花境作基础装饰,这种装饰可以使建筑与地面的强烈对比得到缓和,它可以柔化规则式建筑物的硬角,增加环境的曲线美和色彩美。但建筑物过高,则不宜用花境来装饰,因比例过大而不相称。作为建筑物基础栽植的花境,应采用单面观赏的形式。

(2)道路上布置花境有三种形式:①在道路中央布置的两面观赏花境,道路的两侧,可以是简单的草地和行道树,也可以是简单的植篱和行道树。②在道路两侧,每边布置一列单面观赏的花境,这二列花境,必须成为一个整体构图。③在道路中央布置一列双面观赏的花境,道路两侧应布置单面观赏花境。

(3)规则式园林中,在绿篱前方布置花境最为动人。花境可以装饰绿篱单调的基部:而绿篱又是花境的背景,二者交相辉映。花境前配置园路,供游人欣赏。配置在绿篱前的花境均为单面的观赏花境。这种花境常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4)在中国的园林建筑中,游廊、花架比较多,游人最喜欢沿着游廊散步,特别是夏季有阳光的时候和雨天,沿着游廊和花架布置花境,能够大大提高园林风景的观赏效果。一般这些建筑都有高出地面30~50CM的台基,台基的立面前方可以布置花境,花境外布置园路。这样游廊内的游人可欣赏两侧的花境,园路上的人又可欣赏到有花境装饰的花架和台基。

(5)在挡土墙、围墙、厕所等景观不雅之处,遮挡材料前面可设计简单的花境。庭园中的围墙和阶地的挡土墙,由于与其他景点距离较大,立面简单,为了绿化这些地方,可以种植藤本植物,也可在围墙的前方,布置单面观赏的花境,以墙为花境的背景。阶地挡土墙的正面布置花境,可以使阶地地形变得更加美观。

(6)可装饰大面积的空旷绿地,烘托氛围,供游人休息之余欣赏。

(7)特定环境

水边(河畔一带是充满田园诗意的,特别是在夏天。水边环境能够滋养许多在其他地方不能繁茂生长的植物,水岸边翩翩起舞的香蒲、长着细长茎的鸢尾植物和灯心草等都提供了很好的衬托。

沼泽地、湿地(湿润土地上生长的植物叶片较肥大(知道为什么吗?水分蒸发),所以根据环境我们可以选一些观叶植物与花卉搭配。

旱地(种在旱地的植物,茎短,蔓延性较差,叶片小,多为直茎须状姿态。那我们可以选择直茎飘扬的狗尾草、针茅等) 欧洲花境代表作

两面观赏的花境不需要背景,只有单面观赏的花境需要有背景,背景可以是装饰性的围墙,也可以是格子篱:色彩可以是绿色,也可以是白色。最理想的是修剪好的常绿的绿篱或树墙。花境与背景之间可以有一定的距离,也可以没有距离。 由于花境要求立面美,因此花境植物应选择植株较高、花序和花朵垂直分布在植株上的花卉,如:蜀葵、宿根飞燕草、百合类、蛇鞭菊等。由于花境内的植物不进行变换,因此选择花期长、花叶兼美、四季华丽,且适应性强的露地多年生植物,如玉簪、萱草、荷包牡丹、鸢尾、薰衣草、景天、宿根飞燕草、宿根富禄考等。

(1)每个花境都有主景、配景、和背景之分,要高低参差不齐;这点就涉及到美学角度的竖向的层次感。

在设定主景前,要对你所设计的场地立意,比如将这个花境设计为野趣、乡趣、专类的花境或是浪漫的、幽静的、热闹的等等。在进行选择主景配景背景所用植物的高度、颜色等等。

各种花卉以其色泽互相参差配置,配置密度以植株成年后不露土面为度。自然式斑块混植花丛,一般情况下每组花丛由5-10种花卉组成为宜,且每一种花卉要集中栽植,每个斑块为一丛花,斑块可大可小;其次,还要根据花色的冷、暖来确定斑块的大小;最后,植物的生长势是关键,相邻的花卉,其生长势强弱与繁衍速度应大致相似,否则设计效果不能持久。

(2)在色彩上,要有主色、配色、基色之分,即要有对比,又要相协调,相统一。

无论是全局还是局部,闹与静在很大程度上都颜色的制约。颜色分冷色与暖色,人的情绪与颜色密切相关。如墓园中明显需要冷色,飞燕草、蓝鸢尾、白杜鹃、白丁香、白百合等都很适用;而纪念碑、纪念塑像则要由被纪念的人物特性决定采用什么样的植物或颜色。在小面积的花园里一片花境颜色足以统治全园的气氛。根据特定的场合确定冷色和暖色,能很好的制造出气氛来。

冷色与暖色:入口处、喷泉、雕塑、建筑物等开旷处、需要突出、强调的地方用暖色花卉,以起到烘托、提醒、引人注目的效果。在幽静的休息区、非重点路边、山脚等处用冷色花卉比较适宜。

植物的叶、花、果、都存在近似的色调,几种植物相配,也要求有近似的颜色组合在一起。太阳光谱上的6种正色(又称标准色、饱和色)及6种中间色是色彩的12个基本色相。它们中的任何一种色相与黑色或白色相混变深变淡,这种不同的深浅为我们常说的明度和色价。如自然界中红色的花朵月季和杜鹃,它们就有很多不同的红色。在同一个色相中浓淡相配取得的效果为“单色调和”。如果穿上淡绿的裙子、深绿的衬衣,会使人有轻快之美。花园中早春的新绿、初秋的红叶以及许多单色调的深浅相配都是很美的。在环形光谱的12种色相中,每一种与它相邻的色相如红与橙红、红和紫红、黄和黄绿等等两种相配,或红、橙红和紫红等3种色相近似的组合,都有着一种和谐之美。这种称为“邻色调和”。 依照观赏角度分

平面观花境

单面观赏花境(多用于道路两边强调边界也有用于林间以树林为背景的开旷空间多姿多彩花境)

双面观赏花境(开旷空间)

独立花境(四面观花境)。

平面观花境设于区界边缘,常以绿篱、绿墙、树丛、建筑物等作为背景,前低后高,开花时不互相遮挡;双面观花境大多数设置在分车绿带中央或树丛间,一般中间高两边低,高矮错落,变化有序;独立花境观赏效果最佳,配植在人群比较集中的区域最为适宜,如园路交叉口、草坪上等,既活泼,又自然。艳丽的花色还可点缀环境的气氛,与花台相比,“活泼有余,庄重不足。”

点缀式花境(如露地花架台基周围点缀围合些花境,景石小品附近点缀花丛与小品景石搭配的趣味花境)特定环境下的自然式花境(如亲水,沼泽地、旱地等水景驳岸周围的亲水花境)

依照植物组成分

专类植物花境:即由一类或一种植物组成的花境,如芍药花境、百合花境、鸢尾花境、菊花花境等。这种花境由于品种和变种很多,变异大,花型和花色多样,观赏效果很好。宿根花卉花境,即整个花境全部由宿根花卉组成。

宿根花卉与一二年生草花花境。

混合花境,即花境中除花卉外,还有花灌木或草坪。

后三种花境,必须依照各种花卉的生物特征,科学选择和配置,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锡林浩特植物园位于旧城区和开发区的交界地域,隶属规划中的生态绿化控制带,目前锡林浩特市社会、经济都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也面临自然环境被破坏,草场退化等生态危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影响和刺激居民对高质量生活环境和文化休闲娱乐场所的需求,植物园的建设在这样的背景下更承担着多种重要职责。 植物园的规划力求贯彻秉承概念性规划方案中确定的理念和原则,以“舞动的锡林河、起伏的都市草原”为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对各个分区空间进行深化设计,并对近期建设项目做出安排,合理指导下一步的工程设计,最后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结合现状进行微调,保证建设项目与城市建设相辅相成。 由于总体规划对城市道路的修改,从而在用地南部增加了约10公顷的设计面积,现规划红线面积为161公顷。另外根据概念性规划汇报的会议纪要拓宽河道,调整南部河道走向,满足防洪要求。完善水体循环规划。 植物园外部有6条城市干道、3条次干路和1条支路。其中振兴大街和希日街相连,为城市主干道,横穿园区。规划取消园区内主干道,设计步行通道,以减少城市主干道对植物园的干扰和破坏,改为联系振兴大街和希日街的园区一级路,作为步行通道。园区入口设计以满足功能为前提,形式简洁,设计集散空间、服务建筑、休息等候空间等不同功能的空间类型, 本案规划中,植物园道路有以下作用: 1)在建园初期用于运送建园料,其中一部分为临时道路,一部分为永久性道路。 2)开放游览以后园路主要是给人提供游览的路线,偶然供运输或管理使用。 3)在分区规划完成以后,一部道路充当区划的界限并有效联络各区的交通,引导游人游览景点。 水系规划需满足防洪要求和景观要求两个方面,本地平常时段比较干旱,因此在河道两侧高差两米的区域留出可淹没区,平常为绿化和小场地,雨洪来临时可以暂时淹没,不设永久性建筑,以自然地形为堤防,保护两侧城市道路,将汛期洪水保留在人工湖内,作为景观用水。 根据锡林浩特市气候特点,水体设计形式丰富多样,丰水期和干旱期共同考虑,设计不同时期的不同水位,丰水期有湖面,河流,跌水,湿地等,干旱期形成浅滩,沼泽,山谷,溪流等水体形式,同时设计变化的水位,在丰水期,常水位期,枯水期都形成不同特点的景观效果。 日常用水水质的维护可采用两种方式: 1)局部水循环 在景观湖一侧设泵站,把湖水输送到另一端,设计喷泉、叠水等景观,增加水的曝气过程,而后湖水在湖底的自然坡度上流到泵站一侧,来回循环,增加水的流动性。 2)使用水体过滤技术 在水体局部地段设滤水网,防止过多杂质进入水体,影响水质。 植物园采取以自然生态为主的水体驳岸形式:而且使用多种形式的驳岸设计,总体以自然生态为原则,有草坡驳岸、湿地驳岸、石块驳岸、平台驳岸等。 园区有车行桥9个,步行桥6个,地栈道480米。桥梁设计仍然以自然生态为理念。 使用石材、木质等亲切宜人的材料。步行桥以木质、石材为主,形式多样,设计语言简洁大方。车行桥意向——简单流畅的线型,形式与环境相协调。 山体的合理运用可以改变植物园地形单一的缺点,山体的设计形成锡林河谷地,为乔木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降低山体高度,调整原有地形,中部山体高差13米,南部高差9米,调整后的山体坡度更加起伏有致,同时减少对周边居住区的视线影响,减少土方量,并更好的联系南山山势。 用地内有7个水源井和相当数量的地下给水管线和电力管线,需考虑防冻和检修方便两个因素。受此影响,整体山形有所调整,以避让地下给水管线。在局部地区可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如管线穿过景观湖的地段采取降管处理,局部覆土过厚的地段可建地下检修廊道,在平衡投资和工程量的考虑下尽量保证景观效果。 现状地形平坦且比较破碎,通过设计进行下挖和堆填,重新组织山体和河流,营造与自然环境融合的起伏有致的自然地形。根据防洪规划,山体在达到景观效果的同时还作为自然的堤防,保证行洪通畅。 树木种植总体为四周高中部低的布置方式,乔木沿四周和水边种植,灌木和草本大面积种植于平地和山坡。运用大量牧草组成大面积的典型草甸风光。大量运用开花牧草,布置方式随等高线走向呈条带状分布,且根据高程变化选择高度不同的种类。以当地灌木植物景观为主,选择大量的乡土灌木,采用密林方式种植,同时顾及到季节性色彩变化。四周则选择高大浑圆、分枝紧密的的乡土树种,形成绿化带。沿水体种植耐水湿树种。山顶种植树形优美的乔木,形成点景效果。从季节变化来看,春季植物景观以花灌木和春色叶乔木为主;夏季植物景观为一年中最丰富的时节,以乔木和草本为主;秋季植物景观以秋色叶、秋果植物和常绿树为主;冬季植物景观主要为常绿树和枝干姿态优美的落叶树。 植物分类园是植物园最体现其科普教育意义的一个分区,按照科学分类系统进行排列,按照分类学内容丰富的属或种专门扩大搜集,辟成专园展出,给予游人集中欣赏学习的场所。 分类园按照克朗奎斯特分类系统进行植物布置,包含了9个科的多种植物的种及其品种。 浏览线布局 分类园游览路线即是按照植物进化系统组成环路,即松柏园-栎桦园-杨柳园-蔷薇园-桃李园-旬子园-忍冬园-丁香园。各分区重点展示该科、属或同一类植物,根据不用种或品种之间的颜色、花期的不同,组成多样植物景观。 种植空间布局 植物分类园包含植物类型多样,依据植物本身的形态同时结合周边环境布置。沿分类园边界布置高大乔木密林起到屏障作用;沿水岸布置矮灌木丛,疏密有致,为对岸提供良好的观赏面;温室附近为疏林草地,为游人提供良好的活动空间;灌木区布置形式多样,有灌木丛、灌木岛、灌木坛、灌木链等。 松柏园 松柏园位于分类园主入口,以二级路划分为东西两区。东侧为松柏岩生植物区,以局部小地形为依托,叠置山石、假山,营造丰富空间;西侧以传统方式展示松柏类植物,按照不同树种分区域布置,有步行小路穿插其中。松柏类植物形体尖挺,无论单株还是丛植景观效果都比较浓翠、挺拔,其次应疏密有致,其中夹植一些花灌木和匍匐性松柏,使空间有收有放。 主要树种:云杉、樟子松、落叶松、杜松、圆柏、沙地柏。 栎桦园 桦木类与栎类植物以其高大姿态,采用密林方式交错布置,作为植物园的屏障。配置方式由东向西逐渐变疏。疏林草地中白桦成丛点缀其中,栎类植物则以其独有的姿态作为点景树种。该区也为植物园秋冬季节增色不少。 主要树种:白桦、蒙古栎、辽东栎、虎榛子。 杨柳园 设计密林灌木区、疏林草地区及开敞草坪区三种不同的植物空间环境。沿水边以灌木丛成组布置,与湿地岛相呼应;疏林草地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开敞的林下空间;开敞草坪区则重点展示草坪的大地纹理及点缀其中的高大乔木,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 主要树种:青杨、河北杨、新疆杨、山杨、小黑杨、小叶杨、辽杨、旱柳、沙柳 、粉枝柳、沼柳、红小柳。 蔷薇园 蔷薇类植物种类多样,多数是低矮灌木,同时也是人们喜爱的植物。因而以温室为中心,采用花坛形式集中布置,同时结合水景喷泉营造色彩鲜艳、气氛热烈的环境。花坛布置的走向延续杨柳区草坪的大地纹理,同时与丁香园亦有所呼应。 主要树种:多花蔷薇、月季、黄刺玫、海棠类、苹果类、榆叶梅。 蔷薇园展示各种不同品种的月季、蔷薇,具有较好的科普意义,同时可附带蔷薇类植物的进化历史,有关蔷薇的中西方文化的介绍和展示等多种内容。 旬子园 采用常规专类园的形式布置旬子类植物, 旬子类植物叶形花形纤秀,很适宜大面积种植灌木丛,形成一片花海的景观效果。 主要树种:多花旬子、灰旬子、平枝旬子、小檗、沙棘。 桃李园 桃李园植物以其独有的花型、花色作为集中展示春花烂漫的重点区域。种植方式以大面积丛植为主,形成一个个 “桃花岛”,曲折变化的小路穿插其中,使人们有游于花海的感受。 主要树种:山桃、山杏、紫叶李。 丁香园 丁香类植物耐寒,且色彩多样,其姿态相仿,适合多种色彩交错布置。丁香园植物延续蔷薇园植物的布置形式,以流畅曲线呈链状配置各类丁香。“丁香链”高低错落、色彩各异、疏密有致,组成一条条流畅的花带。 主要树种:紫丁香、白丁香、暴马丁香、红丁香、连翘。 忍冬园 采用常规布置专类园的形式布置忍冬类植物,大面积的灌木丛形成一片花海的景观效果。 主要树种:金银花、金银木、接骨木、猥实。 植物分类园是集中体现植物园分类系统的分区,体现植物园的科普教育意义和休闲娱乐作用,因此,设计理念既要吻合总体规划的主题和形式,又要营造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效果和空间感受。设计采取了多样的语言和形式,如岩石松柏园,密林,疏林草地,条带式花坛,大片花海,灌木岛,灌木丛,灌木链等,营造“大有可观,内有天地”的景观效果。 景观湖和湿地区景观湖中部为湿地,两侧为湖面。整个地势形如盆地,临湖设计生态温室,湿地区设计木栈道,垂钓台等小型休闲设施。湿地中设置人工鸟巢,吸引鸟类以及其他生物栖息。湿地区主要起到景观和科普的功能,亲水的栈道和沉水廊道给游客近距离观赏水生植物的空间,同时,温室与湿地之间的跌水花台也向游客展示水经过植物被净化的过程。 在混合种植区岛屿间的沉水参观廊道,廊道中部下沉至湖底,两侧为档水玻璃幕墙,使人可以更加了解湿的生长。游人从低于水面的廊道上通过,视线可以从一个相当近的距离观察水生生物与植物。这将使游人更为贴近自然,更容易了解水中不同的世界。 块状配置湿生植物群落,分为湿生植物区、挺水植物区和浮水植物区,不同的区块穿插配置。挺水植物以能越冬的芦苇为主,浮水植物和其他湿生水生植物季节性种植,尽可能在适宜植物生长的时间创造丰富的环境。该分区植物以河漫滩草甸景观为主,多选择耐水湿的草本植物,随水系设计形成季节性湿地植物景观。植物种类主要有:芦苇、马蔺、芨芨草、紫苜蓿、荷花、睡莲等。 种植各类湿地植物,一方面营造一个舒适、优美而又生态的自然环境,同时使人们在游览过程中实地接触各类湿地植物,了解其生长特性以及生态功能,以达到教育展示作用。 特色植物与公共艺术展示区展示当地特色植物和现代景观艺术,使用流畅大气的设计语言,可同时作为公共艺术品展示的场所,给市民带来全新的景观艺术体验。同时这一分区以特色植物为主,包括当地旱生、沙生、耐盐碱植物。 本区内植物的栽种主要分为三种种植方式:周边林带、树林草地、花台。使用当地特色植物,形成特色植物园。 周边林带 常绿树和阔叶树结合配置,形成防护林带。如樟子松、新疆杨等 树木草地 不同种类的树种成块状布置,不同树阵相互穿插,不同的树阵采用不同主题,如白桦林的秋色、丁香林的春花、钻天杨的挺拔树形等。 花台 设计圆形的高起的地形,种植当地沙生或旱生花灌木,如红花柽柳、三七景天、八宝景天、柽柳等。 地形设计 以地形营造大地景观,设计尺度较大的圆弧形坡地,满铺当地特色开花灌木,如景天类植物等。在平缓的草地上成行种植乔木,不同树种穿插交错搭配,形成高低不同、色彩各异的大地景观。 社区活动中心位于植物园东部入口附近,设计不同特点的空间满足附近居民,尤其是老人儿童的使用。这一区域针对不同的人群分为不同分区,在散步道一侧设置科普宣传栏,寓教于乐,体现植物园的科普教育意义。 牧草展示区分为两部分:花卉牧草观光区和精品牧草展示区 花卉牧草观光区 花卉牧草观光区选用草原特有的开花牧草,利用不同的花期,大片种植,营造开阔大气的山坡草甸。山顶设计观景平台,设置遮荫棚,座椅,种植观赏效果较好的树木。形成点景的效果。花卉牧草展示区以植物景观为主,运用大量的牧草及宿根花卉组成大面积的草原风光景观。草本植物的布置方式随等高线走向呈条带状分布,根据高程由高到低的顺序对应地选择高度不同的种类。同时在山体局部点缀姿态优美的高大乔木。 精品牧草展示区 精品牧草展示区利用挡土墙进行精品牧草的展示。选择当地观赏效果良好,或目前大范围减少需要保护的牧草。配置时随挡土墙呈流线分布,以牧草本身的色彩和高低变化,形成错落的条带。 主要牧草有:白三叶、鸭茅、芨芨草、红豆草、菊苣、紫花苜蓿等。 锡林河景观带把景观设计与锡林河的历史文化相结合,沿着锡林河设计活动场地讲述历史的故事和文化。通过锡林河两岸的四个小广场设计把锡林河的历史文化进行抽象和塑造,给市民以了解历史、怀古思今的场所。沿河地势较低,利于水分的汇集,比较适宜乔木的生长,因此可大量配置乔木,形成小溪林地的景观。步行道穿过的区域设计步行桥,联系两岸。 节点一:以颂扬母亲河为主题-——睹景思源 把景观设计与锡林河的历史文化相结合,沿着锡林河设计活动场地讲述历史的故事和文化。通过锡林河两岸的四个小广场设计把锡林河的历史文化进行抽象和塑造,给市民以了解历史、怀古思今的场所。 节点二:以锡林九曲的传说故事为主题——草原雄鹰 1958年锡林郭勒盟和察哈尔盟合并成锡林郭勒盟,察哈尔部落也融入到锡林郭勒草原上。其中察哈尔部落是从成吉思汗开始的黄金家族蒙古大汗的住帐部落,与成吉思汗有割不断的历史渊源。蒙古人把鹰当作神物象征加以崇拜,该节点中抽象的雄鹰雕塑隐喻察哈尔部的黄金家族的高贵身份,展现其傲气与雄姿。五个柱子代表锡林格勒大草原最早的五个部落,圆形向心的地面铺装象征锡林格勒盟的团结。亲水平台残缺的部分勾勒出了历史的沧桑,同时其飘逸的轮廓也与自然的水面相应成趣。周围的带状休息空间为游客提供了相对恬静 亲切的休闲小环境。 节点三:以锡林郭勒盟的历史故事为主题——古都梦影 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在锡林郭勒草原上继承帝位,建立大元帝国,并在锡林郭勒草原上建筑了著名的元上都;之后的元朝八位皇帝也都在元上都继位。因此,自世祖忽必烈始元朝历朝历代皇帝已经真正成为锡林郭勒草原的家乡人。本方案中对称的布局给人以都城所特有的庄严与权力感,仿古城墙似的看台塑造出了“都城”的直观形象,也是眺望景色的绝佳位置。成吉思汗挥刀骑马的中心雕塑,使人联想起他当年征战沙场,金戈铁马的壮观景象。主雕四周点以残墙,战车造型的休息座椅,更是增添了亦真亦幻的历史画面。 节点四:以市歌《锡林河》为主题——古河今韵 1993年,锡林浩特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将《锡林河》定为市歌。这首歌从此在锡林郭勒草原上久久回荡、传唱四方;该节点平面构成融入音乐符号元素,采用流畅、富有韵律的构图象征市歌《锡林河》的动人旋律,以纪念古老的锡林河传唱出现代的节奏。 该分区是整个园区的一条完整的绿带,沿锡林河两侧种植不同种类的乔灌木。植物在高度上满足高低错落,色彩上强调季相搭配,习性上符合喜水湿或耐水湿,使得该绿带在四季均有景可观。 主要树种有:旱柳、白蜡、白桦、榆。 秋冬植物展示区以秋冬景为主题,展现秋冬季节植物特色为主,挖掘地方特色秋色叶、秋果、枝干优美的树种,以小乔木和灌木为主。以常绿树和阔叶树作为背景,增强色彩反差。在活动场地周围种植秋果树,供人近距离观赏。秋色叶秋果广为人们喜爱,可在这一区域组织多种活动吸引游人,如丰收节、秋色节等。同时也可作为植物园苗圃地。阔叶树群落和常绿树群落交错穿插其中,形成深色背景,色彩鲜艳的秋景树为前景。常绿树沿山脊种植,块状分布,使秋景树面对主要观赏面,不同类型的树种呈斑块状交叉布置。 秋冬植物展示区 别墅区位于西部入口附近,把景观湖的水体引入别墅区内部,同时与未来西部城市开发区水体连接。度假别墅以乡村风情为主题,采用格调高雅、自然亲切的设计风格。西部一组建在土坡上,设计半掩土建筑。 温室建筑临湿地而建。面对蔷薇园,周围环境气氛欢快热烈。东侧及西侧采用大面积金属铝板,用以抵御强烈的风沙。西侧及南侧则采用大面积的玻璃来为植物吸收更多的阳光。由于其特殊的材质,白天犹如水晶,夜晚仿佛草原上闪烁的明珠。标本整体,但功能完全独立。车行交通从园区一级路,二级路均可,停车场设在温室前广场。主要观景面面对湿地,室内室外景观通过建筑的玻璃立面得到有机的连接。标本馆有独立的出入口,与温室共用停车场。 花卉市场平面造型仿佛一条飘动在草原上的哈达,建筑主要由木质材料和灰砖组成,风格清新自然,与环境融为一体。建筑西部设置了大面积的停车空间,为市民采购花卉、游览公园带来了便利。南部通过起伏的山势与临水广场相连,具有良好的景观朝向。花卉市场靠近植物园主入口,交通便利,车辆进入植物园即是花卉市场的停车场和前广场。 步行游人可从侧面登上观景平台,居高临湖,是很好的观景处。 会议中心临水而建,具有良好的景观朝向。向水面采用了大面积保温玻璃幕墙,且设置了可步出的临水木平台,使得建筑与自然更加融为一体。会所分为两个呼应相望的部 分,一号楼和二号楼,这样的设计有助于临水视线的通透和功能的灵活设置。机动车辆从园区一级路进入会所停车场,而后游人步行到达会所。建筑的弧形设计使得建筑大部分室内空间都有临水的良好观景面。 公厕布点结合公共服务建筑进行规划。永久性厕所和临时性厕所结合使用,在节庆日增加临时厕所,在满足使用的情况下减少投资。永久性厕所的服务半径为250m~500m。临时性厕所根据情况临时增减。厕所建筑尽量建于低处,建筑高于路面时作退后处理。在必要位置设水利管理用房,设水泵,过滤设施等。在必要位置设水利管理用房,设水泵,过滤设施等。 景观亭廊一般位于游人集中的地段和区域。主要分布在园路边,广场,水边,山坡、林下等。注重遮荫和休息的功能。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