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诺花卉(猎人的送葬行列的关于《第一交响乐》)

2024-03-29 08:13:25

马勒的《第一交响曲》,D大调,标题为“巨人”,据德国浪漫派诗人保罗的同名诗而命名。泰坦是希腊神话中的巨神族,天神乌拉纽斯和地神盖娅所生的六男六女,所以也称为《巨人》。这部交响曲作于1888年,在布达佩斯皇家歌剧院任指挥之时,1889年11月20日由马勒自己指挥布达佩斯爱乐乐团,以“交响诗”名义首演。

这部交响曲原创作时附有标题:

第一部分:青年时代——花卉、果实、荆棘

这一部分分为三段,马勒自己的说明为:“1、春日天涯,引子和舒适的快板,引子描写大自然从漫长的冬眠中苏醒;2、采花,柔板;3、满帆,谐谑曲。”

第二部分:人间喜剧

这一部分分为两段,标题分别为:“1、搁浅,卡洛风格的葬札进行曲,启发作曲者创作的外因是一幅讽刺画《猎人的送葬行列》,这是一本童话故事中的插图,奥地利的孩子们全都知道它。一群森林动物抬着去世猎人的灵枢送往墓地,兔子拿着小旗,走在它前面的是一队波希米亚音乐家,猫、蟾蛛、乌鸦等为他们伴唱,牡鹿、鹿、狐狸及森林中其它飞禽走兽尾随送葬行列,作出各种令人发笑的姿态。作曲者的意图是使音乐交替表现讽刺性的欢乐和不可思议的阴郁。紧跟在它后面的是: 2、来自地狱,表现一个受严重创伤的心灵的一声突然的绝望呼喊。”马勒后来抛弃了这个说明,他声称这标题和说明材料是“在作品写好后加上去的,我之所把它们弃而不用,不仅因为我发现它们完全不恰当,甚至不十分正确,而且还因为过去的经验告诉我,它们曾如何把听众引人歧途。”“在第三乐章中,我的确是直接受著名儿童画《猎人的送葬行列》的启发。但在这里,表现的内容是无足轻重的,重要的是应该表现的那种气氛。第四乐章便是从这种气氛突然一跃而出,仿佛是乌云背后出来一道闪电。这只是受严重创伤的心灵在经历了送葬行列的阴风惨惨和愁云密布的压抑情绪之后发出的一声呼喊。”

这部作品后来的定稿中,改为四个乐章:

一、D大调,奏鸣曲式,指示以“缓慢而沉重”的序奏开始,在长大的A音持续音上,双簧管与低音管奏下行四度为特征的动机,它极似杜鹃的啼吐啭,其旋律来自马勒自己《打短工的流浪者之歌》中的第二首歌《清晨穿越草原》。这个动机串联着全曲,成为全曲的灵魂,呼应它的是远方的信号曲,充满宁静。主部先由大提琴奏主导动机发展而成的第一主题,其它乐器发展对位,发展到A大调时,出现对位性的第二主题。发展部先是在高音弦背景上,木管表现田园性的安详,大提琴乘着持续音,奏出像呼唤一样的旋律。双簧管与单簧管对话后,木管的杜鹃的啼啭再次强调宁静。然后长笛表现小鸟的歌唱,大提琴、小提琴发展至降D大调,木管奏出新旋律,小提琴活泼地运动。对位法再现第一主题后,进入大致如呈示部进行的再现部。最后,一面强调主导动机,一面以强烈的音响而结束。

二、行板,A大调,三段体。这个慢乐章选用了马勒自己早期为冯·歇弗尔的诗《萨金根的号手》而谱写的歌曲旋律作为基本主题。马勒的朋友斯坦尼塞称这个旋律为“沃纳尔小号曲”,是“一首小夜曲,它飘越月光映照的莱茵河,飞向玛格丽特所住的城堡。”斯坦厄塞说,马勒认为这首小夜曲表达的是感伤。这个乐章的第一段,月光映照的环境下,这首小夜曲的旋律出现后,圆号与小提琴狂热地强化热情,优雅的中间段在小夜曲旋律基础上脱颖而出,小提琴的独奏精妙绝伦。第三段重复第一段,最后消失在黄昏的天空之中。这个慢乐章后曾被马勒删除(四个乐章版),直到1967年,才又有恢复五个乐章的演奏。

三、指示为“强有力的运动”,A大调,布鲁克纳式的谐谑曲风格。大提琴与低音提琴先强有力地奏出一个由全曲主导动机组成的固定音型,它与小提琴不断反复的八度跳跃音型共同组成背景,在这背景上呈现兰德勒舞曲节奏的主题中段为F大调,有田园风味的圆舞曲风格,以主导动机作为低音伴奏。在长笛、单簧管与弦乐进行中,新的旋律以对位形态显示,圆号以八度的呼唤,引向作为再现的第三段。第三段比第一段更为单纯。

四、指示“不要缓慢,庄重而威严地”,D小调,三段体。主导动机由定音鼓敲出,然后低音乐器以卡农方式表现古老的波希米亚民歌旋律,这个漫画式的葬礼进行曲旋律,与低音提琴奏出的古老的大学生歌曲《你睡着了吗,马丁兄弟》作对比,似乎是嘲笑画中死去的猎人。用布鲁诺·瓦尔特的说法,马勒在创作这个乐章时,“保罗的《巨人》中那个魔鬼般的形象在作祟。在巨人身上,马勒发现了那内含的可怕不协和音,那蔑视和绝望,那种在天国和地狱的冲动之间的游移摆动,这些很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侵袭着他有创伤的心灵。”在这个乐章中,葬礼进行曲被两次打断: 先是一个故意要表现得陈腐的曲调,然后是长时间引用马勒自己《打短工的流浪者之歌》最后的绝望之歌。乐章结束时,一次次强调那个主导动机。

五、标示为“如暴风雨般的运动”,奏鸣曲式,由3大部分构成,表现从地狱到天国的过程。第一段由F小调支配,先表现“闪电式的呼喊”。在弦乐粗犷的呼唤中,小号与长号的加强,在很长的铺垫下,才出现律动性的第一主题。这一主题由F小调转为降A大调,表现出非凡的兴奋,然后又转向“很粗暴”的部分。这第一段似是表现地狱、人与命运的搏斗。中间部分主要表现动人的第二主题,它引出种种温馨的回忆,似乎是表现地狱向天堂,也是灵魂的升华。然后第三段以圆号呈示主导动机开始转向辉煌地表现人的灵魂的胜利,人类的喜剧。在越来越强烈的鼓荡下,最终是指示“以最高度的力”,像是对战胜绝望的人类的赞颂,形式辉煌的尾声。

可惜这部交响曲目前的录音多为四个乐章(即马勒自己删除了第二乐章的版本)。这部交响曲四个乐章的版本可选:

一、阿巴多1989年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版,DG, CD编号431 769-2.《企鹅》评介三星。★

二、布鲁诺·瓦尔特1961年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版,Sony,SMK64447(2张)。这两张唱片上另有布鲁诺·瓦尔特指挥的《第二交响曲》和《旅伴之歌》,《企鹅》评介三星。★

三、西诺波里1989年指挥爱乐乐团版,DG,CD编号429228-2,《企鹅》评介三星。★

四、索尔蒂1964年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版,Decca,廉价小双张,CD编号448 921-2(+马勒的《第二交响曲》),《企鹅》评介三星。

五、伯恩斯坦1987年指挥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版,DG, CD编号427 303-2,《企鹅》评介三星保留一星。★

六、滕斯泰特1990年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版,EMI, CDC7 54217-2

七、殷巴尔指挥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版,DENO,CD编号C37-7537 ★

八、马舒尔指挥纽约爱乐乐团版,Teldec, CD编号9031 74868-2(+马勒《旅伴之歌》),《企鹅》评介三星。

这部交响曲五乐章的版本可选拉特尔1991年指挥伯明翰交响乐团版,EMI, CDC754647-2,《企鹅》仅评为两星。★

1. 青年时期(1881-190 0 )

毕加索的父亲叫唐·何塞·鲁伊斯·布拉斯科,何塞在一直资助他的哥哥去世后,为了养活家人,开始工作养家,他非常热爱艺术,年轻的生活想当一名画家,但最终没有成功。1880年,何塞认识了玛利亚·毕加索·路易斯,不久两人结婚,并生下了毕加索。

毕加索的母亲玛利亚常说:“我的巴勃罗如果参军入伍,就一定能当将军;如果从事宗教,就可以做教皇!”但毕加索却成了一名画家。

Ps:西班牙人的姓名一般用复姓制,名+父姓+母姓,所以毕加索全名如下:

巴勃罗·迭戈·何塞·弗朗西斯科·狄·保拉·胡安·纳波穆西诺·玛莉亚·狄·洛斯·雷梅迪奥斯·西普里亚诺·狄·拉·圣地西玛·特里尼达·路易斯·毕加索

1881年毕加索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这时候何塞在马拉加担任一所工艺学院的美术教师,兼任马拉加博物馆馆长,受家庭的熏陶,毕加索很早就拿起画笔模仿他的父亲画画,据说毕加索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会用图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他学会说话后的第一个说出口的就是“匹兹”,意为铅笔(西班牙语中,“匹兹”(piz)是( Lápiz )——铅笔的缩音)。

在毕加索四岁的时候,他迷上了 剪纸 ,总是剪出各种动物、花卉和新奇的图案,剪完后就贴在窗上,请大家欣赏,他的妹妹劳拉特别喜欢剪纸,总是缠着毕加索,要他给自己各种小动物,因为剪的太过惟妙惟肖,所以妹妹总是爱不释手。在毕加索成年以后,也创作过剪纸作品,剪纸中的 线条 也影响了毕加索以后的创作。

再等几年,毕加索稍长一些,开始上学了,毕加索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他回忆道:“简直不可思议,我一上课就凝视着挂钟,抬着眼,歪着头,像个大白痴。”

尤其是上数学课,“我一再提醒自己要集中精力,1+1等于……我怎么也想不下去,再想一想,等于……等于1点钟!不对,不对,走神了……给老师画个像吧。”因为听不进课,毕加索就在课本上涂鸦,“因为我是一名坏学生,”他回忆说,“就常遭禁闭——可这倒成了我的开心之事,因为我可以坐在小板凳上,取出小本子,画个痛快。”“这与其说是惩罚,还不如说是变相放假。我甚至故意惹点儿是非,让老师惩罚我。”

1889年,毕加索创作了人生中第一幅油画《骑在马上的斗牛士》,画面清晰、明快。 斗牛 是西班牙传统体育项目,在西班牙影响很大,毕加索的父亲何塞就是一个斗牛迷,自然毕加索也是。在日后,毕加索曾以公牛为主题创作了大量艺术作品,通过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手法,象征或隐喻的表达他对性与两性关系、社会热点问题的观点。毕加索自述到“如果将我走过的路在地图上标注,并用线连结起来,我想最后呈现的很可能是牛头怪的形象。”

毕加索还喜欢画鸽子,他家前面是一个广场,经常有许多鸽子在哪里盘旋,1950年为纪念在华沙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毕加索画了一只衔着橄榄枝的飞鸽。当时智利的著名诗人聂鲁达把它叫做“和平鸽”,由此,鸽子才被正式公认为和平的象征。

1890年12月,马拉加市政府为了节省开支,取消了马拉加博物馆馆长一职,何塞的收入少了一半,迫于生计,四处寻找工作,1891年收到拉科鲁尼亚市达加尔美术学校的聘书,遂全家前往拉科鲁尼亚。拉科鲁尼亚在西班牙西北角,毗邻大西洋,气候比与马拉加很是不同,终日阴雨连绵。

毕加索的父亲在拉科鲁尼亚没有什么消遣,就把精力放在了毕加索身上,毕加索后来回忆道:“每当我画一个男人,我就想到父亲。对我来说,男人就意味着唐·何塞……”

前往拉科鲁尼亚的第二年,就让毕加索进入达加尔美术学校学习,接受专业系统的教学,与毕加索在文化课程上的无力相反,毕加索在艺术上的天分,着实令人羡慕。成绩十分优异,画出来的素描形体精准,层次分明,神态生动。还在学校里和一名叫安格丽斯的女孩来了一场短暂的恋爱,但女孩的父母知道后,将女孩转到潘普洛纳市学习,这段恋情无疾而终。

在拉科鲁尼亚的日子里,毕加索还同马拉加的好基友们保持通信,他自称信件是“拉科鲁尼亚画报”,在信中他用图文的形式的向好基友介绍拉科鲁尼亚的风土人情。还像模像样的在画报底部登上广告。

1895年,毕加索遭遇重大打击,他的另一个妹妹康契塔染上白喉,一种急性传染病,毕加索对自己亲人的感情很深,看着妹妹日益消瘦暮气沉沉,毕加索想尽办法都没有用,甚至发誓说,如果妹妹能够能好起来,他愿意终身不再画画。但很遗憾,妹妹最后还是撒手人寰。

同年,毕加索全家因父亲何塞工作上的调动迁往巴塞罗那,在去巴塞罗那之前,何塞为毕加索举办了一场展览,这是毕加索人生中的第一场展览,地点在一家小杂货店后面,因为当时毕加索14岁,没有多少人买画,看的倒是不少。

在巴塞罗那的途中,经过马德里的普拉多美术馆,馆藏以委拉斯贵支、戈雅和格列柯为最,父子二人结伴参观,对毕加索的眼界开阔很有帮助。

到了巴塞罗那后,何塞想办法说服了校方,让毕加索参加入学考试,最终毕加索得以入学。

入学考试的作品,站立的模特皱着眉头,面容凝重。

1895年创作了《老渔夫》,取材于马拉加的生活,画中的渔夫迟钝衰老,饱受生活的折磨。

1896年创作了《初次领受圣体》,且成功入选当地的美术展览。整幅画面庄严肃穆,身着白纱的少女,笃诚的诵读着《圣经》,借少女的笃诚来讽刺虚伪的宗教。

同年的《毕加索的父亲》与《老渔夫》很像,都是为了生活而奔波的男人,为了养家糊口,自己牺牲所有。

画中何塞直视前方,右手支撑着脑袋,似是为了未来而忧愁。

毕加索描绘的母亲反倒亲切一些,但整体色调也偏冷。

自己的作品被展出,极大的激励了毕加索的创作,父亲为了支持他,竭力腾出一间画室专门给毕加索。

毕加索也不负众望,1897年创作了《科学与博爱》,在1897年的马德里全国美术展中展出,题中的科学指医生,原型是父亲何塞。那么博爱就是修女。这副画让毕加索步入巴塞罗那优秀画家之列,在全国也小有名气。

此后,毕加索决心追寻梦想,前往马德里参加了圣费尔南多美术学院的考试,并以优秀成绩入学,但令他没想到的是,学校还是用传统学院派的方法教学,毕加索感觉非常保守,加上作为“马漂”,既没有家人,又没有朋友,再加上生活困苦,染上了猩红热,回到巴塞罗那养病,痊愈后在奥尔塔修养。奥尔塔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除了在那里享受大自然的风光,还深入到农民中去,并在1899年创作了《阿拉贡人的风俗》。

十个月后回到巴塞罗那,他以自己妹妹劳拉为模特,创作了多幅肖像画,比如《劳拉肖像》。此外,还频繁出入一家叫“四猫酒店”的酒吧,1900年2月,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毕加索在“四猫酒店”举办了他在巴塞罗那的首次展览。

同年10月,和挚友卡萨格马斯动身前往巴黎,住在蒙马特区,受塞尚、高更等人的影响,在作品中加入了鲜艳的色彩,像《娜娜》。

在巴黎,毕加索结识了一位画商——曼雅克,起初两人合作还算愉快,但不久毕加索开始反感曼雅克。在1900年,又回到巴塞罗那,并举办展览大获成功。曼雅克又把毕加索请到巴黎举办展览,但反响平平,展览的失败激化了二人的矛盾。曼雅克不满毕加索作品中充斥的痛苦,毕加索不满曼雅克对自己创作的干涉。

1902年1月,毕加索再次回到巴塞罗那,不过曼雅克任为毕加索举办了两场展览,1902年10月,毕加索又返回巴黎,追求艺术,他和马克斯·杰克合租一间单人房,两人轮流休息,在第二次前往巴黎的日子里,最困难的时候,冬天为了取暖,毕加索不得不忍痛把自己的画当作燃料。1903年还短暂的停留在巴塞罗那,1904年最终定居在巴黎。

在巴黎的时光里,毕加索常去“红磨坊”,那是一个歌舞厅,他是去干嘛的?

跳舞吗?当然不是,人家是去追星的,追谁呢?亨利·劳特累克,法国近代绘画大师,成名作是《红磨坊》,善于表现巴黎艺术家放荡不羁的生活。

毕加索说:“来到巴黎后,我才体会到劳特累克的伟大。”然后,学习劳特累克的《红磨坊》结合在蒙马特区的生活创作了《烘饼磨坊舞厅》,还有一幅《喝苦艾酒的女人》也是模仿的劳特累克。

毕加索青年时期总结:

青年时期时期,这时的毕加索处在艺术的学习阶段,技法上是学习的 学院派 ,因为家境不算富裕,加上家人和挚友的离世,他的作品中常常用 写实技法 带有一种 忧郁感 。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