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理论考试试题(2017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分析试题及答案)

2024-04-16 21:12:46

#教师资格证# 导语考生想要一举拿下教师资格考试,光看书还是不够的, 诚意整理了2017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分析试题及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2017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试题及答案1

 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材料:

 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课堂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但实际的课堂上,常常会看到以下现象: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前后桌的4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的高矮次序,男女生搭配而成的。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该问题来自学生)后,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发言;一两分钟后,教师喊“停”,请小组代表(往往是固定的)站起来发言.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觉得……”“我认为……”

 问题:

 (1)请对材料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析。(10分)

 (2)谈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习方式的转变。(10分)

 25.材料:

 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乌鸦喝水》总结全文时的片段: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生:它很聪明,自己想办法喝到水了。

 生:乌鸦爱动脑,它想的办法挺巧妙。

 生:乌鸦很勤快,渴了的时候到处找水喝。

 生:乌鸦不讲卫生,小石子多脏呀!

 生:乌鸦不太会动脑筋,挺愚蠢的。

 生:乌鸦不会唱歌,叫声很烦人……

 (教师对每种答案都点头肯定或微笑示意,特别对后四种意见大力赞赏)

 问题:你认为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有哪些优点?存在什么问题?试加以评述。

 24.参考答案

 (1)小组合作学习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点在于小组合作是否有效,也只有有效的小组合作,才能使课堂达到高效。

 材料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是贴近学习实际的、有选择性、有一定难度的、具有思考价值的任务。并不是如材料中老师或学生随意制订的一个问题或任务。

 其次.材料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前后座位的同学组合,光有小组合作的形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第三,小组合作学习虽然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但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特别是出现冷场或过热场面的时候,要及时调控,保证小组学习合作有序,有效地开展。

 第四,讨论结束后请固定学生发言,也未曾注意让小组学习中的每个成员机会均等地参与,许多学生知识处于“旁观”“旁听”的地位,并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最后。学生发言用“我认为”“我觉得”,表明学生自我意识过强,缺乏了合作意识。

 (2)新课程改革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学习的“自主性”具体表现为“自立”“自为”“自律”三个特性。这三个特性构成了“自主学习”的三大支柱及所显示出的基本特征。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具有主动性、问题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

 25.参考答案

 优点:上述片段中,教师重视唤起学生生活的回忆,引领学生亲近文本,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在教师、文本、学生之间搭起了意义对话的桥梁。师生对文本的作用是积极的,获取的信息是个性化的,学生的表达是发自内心的,整个学习活动是学生反复接触课文语言.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和同学对话,实现了多元对话的过程。

 缺点:片段中教师不管学生的答案与文本追求的价值观是否一致,只要与众不同,教师就给予表扬,甚至是大力赞赏,容易引起学生的误解。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对改变答案的弊端无疑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我们应该明确,这里追求的并不是违背文本和社会价值观的个性阅读。当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文本和社会价值观发生矛盾冲突时.作为教师应及时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以上片段中,后三位学生的回答明显已经偏离了文本追求的价值观,教师应及时引导:“这些只是乌鸦的几个小缺点,我们应该充分看到别人的长处”,有了这样的提醒,学生们就不会造成价值观的混乱了。对于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理解应该以不违背文本和社会的主导价值为前提,应该合情合理。我们要尊重学生,但绝对不能丢弃正确的价值引导是非不分。

2017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试题及答案2

 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材料:

 班里的某一女生是最令我头痛的一个学生,由于家庭变故,她对学习一点兴趣也没有,上课要么扰乱他人学习,要么情绪低落。上课迟到,不做作业,上课睡觉更是家常便饭。各门功课单元测试不及格,科任老师经常向我告状。她已经成为学校“有名”的女生,真让我头痛。我一次次找她耐心谈话给她讲道理,帮她分析原因,然后又找时机给她分配一些小任务,并给予适当地表扬.慢慢地帮她找回了信心。现在只要她的学习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使她时时能够感到老师在关心她,信赖她。她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看到了自身的力量,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与自信。

 问题:

 (1)这位教师运用了哪种德育原则?(8分)

 (2)在教育过程中如何贯彻这种原则?(12分)

 25.材料:

 六年级四班是学校出了名的“捣蛋”班级,很多老师都不愿意到该班去上课。这学期,学校安排张老师担任四班的语文老师。第一天上课时,张老师还在楼梯间就听到班里传出的喊叫声。在课堂上,同学们说闲话、吃东西、随意走动的现象比比皆是,即使听课的同学也时常问一些与主题无关的问题,引起大家哄堂大笑,弄得张老师筋疲力尽,哭笑不得。

 问题:

 (1)面对这样的班级,你将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8分)

 (2)你会怎样来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12分)

 24.参考答案

 (1)材料中的教师主要运用了疏导原则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所谓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材料中的教师通过耐心谈话,及时表扬、激励等做法最终使学生明确了做人的道理,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识,最终起到了良好效果。

 (2)在教育过程中贯彻疏导原则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材料中的教师找学生谈话,给她讲明道理,分析学生身上的问题,从改善学生的道德认识人手。

 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材料中的教师,通过给学生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任务,帮助她获得自信,重新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优点。

 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材料中的教师及时对学生表现出的积极性和微小进步给予肯定,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有助于培养该学生的优良品质。

 25.参考答案

 (1)这样的班级教育基础较差,需要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在建立正常秩序的过程中,教师要依靠班干部的力量,由他们来带动全班同学;一旦初步形成了班级秩序,不要轻易去改变它;不断让学生体验到正常的秩序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所带来的便利与成效。

 (2)我会通过深入了解班级特点,采取符合班级学生意愿的领导方式,在课堂管理中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

 ①明察秋毫.要求教师尽量避免被少数几个学生所吸引或只与少数学生交流。

 ②一心多用.同时监督几个活动。

 ③整体关注,调动尽量多的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

 ④变换管理,灵活地采用多种多样的手段使学生顺利地从一种活动过渡到另一种活动。

2017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试题及答案3

 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材料:

 王老师在晚自习时发现教室地面上纸屑很多,便让劳动委员打扫,自己就去另一个班上课去了。劳动委员见老师走后也停止了打扫,心想放学后就该值日生值日了。不料一会儿检查工作的校领导发现了班里的卫生极差,给予班级以严厉批评。

 第二天班会课。王老师决定以“让一切劳动都爆起火花”作为班训,同时结合“扫屋风波”,以此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为养成爱学习、讲文明、守纪律、爱劳动的良好班风奠定思想基础。

 第二天,王老师抓紧一切时间,找班干部谈话,分析得失、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下午,班会如期举行。教室墙上贴上了火红的“班训”:“让一切劳动都爆起火花”。同学们强烈感受到了一种氛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劳动委员和其他班委成员、同学们纷纷上台发了言,他们个个神情严肃,认为以前没有形成良好的配合,自身存在一些问题等,纷纷表示不会让“扫屋风波”在班级中重演。

 同学们很快有了认同感,他们认识到自己属于这个集体,这个集体需要每个成员共同建设。大家一同制定了班级卫生责任制。劳动委员也打消了“引咎辞职”的念头,化内疚为动力,勤奋工作。

 此后,班级卫生一直保持学校的先进地位,各方面也很有起色。他们很快就获得了学校“先进班集体”的称号。

 问题:

 (1)分析一下王老师组织的班会成功的原因。(10分)

 (2)作为一个班主任应如何管理好班级?(10分)

 25.材料:

 语文课堂上有蝴蝶飞进来,学生乱作一团,有的同学索性离开自己的座位你追我赶地去扑蝴蝶……

 教室里恢复平静后,一班的陈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扑蝴蝶的经过写一篇作文,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

 二班的杨老师面对以上的情境则是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而学生却余兴未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杨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问题:

 (1)本案例中两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同?(8分)

 (2)谈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这一状况你会怎样处理?(12分)

 24.参考答案

 (1)王老师组织班会成功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①开班会之前与班级干部充分沟通与协调。王老师在开班会之前,先找班干部谈话,通过谈话统一了思想认识,这为班会顺利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因此,在班会实施过程中,班委会成员能够积极发言,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

 ②根据班级内出现的事实问题能够恰当地确立班会主题。本次班会的召开是因为班级成员缺乏责任心和劳动奉献意识,班会主题确定为“让一切劳动都爆起火花”,这与客观事实联系紧密,能够起到良好效果。

 ③班主任在组织班会过程中,气氛热烈,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班主任通过张贴班训,塑造良好班级育人氛围,通过班委成员的发言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力度,有助于全体成员都受到教育。

 (2)班主任管理班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②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③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⑤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25.参考答案

 (1)陈老师展现了自己的教学机智,突破预定计划,“创造性地教学”,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因势利导,尊重了学生的兴趣、情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杨老师的教学方式体现了传统的“教师中心”的理念,把知识、学科放在中心地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2)面对这种情况,我会这么处理:

 一要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抓住学生被“蝴蝶”深深吸引这一现象,以此作为教学活的材料。

 二要时刻谨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需要。遇到偶然事件,应当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因势利导.把事件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活教材,引导学生看、听、说、写;指导他们学会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总之.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课程既要有所预设性,也要重视课程的生成性,更多地关注学生而非学科,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