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试题(教育心理学:常见心理学效应总结)

2024-05-05 02:03:22

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的笔试中,在心理学这一部分,一些相关的心理学效应知识点也是考查的重要内容,多而杂的效应易让大家混淆无法辨别,这部分知识点需要理解掌握,通过掌握各个效应体现的关键点。接下来就帮助大家去梳理一下这部分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羊群效应

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

二、德西效应

德西效应认为适度的奖励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但过多的奖励却有可能降低个体对事情本身的兴趣,降低其内在动机。

三、系列位置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包括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在系列学习中,对于处于不同位置的记忆材料,回忆的效果不同,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其开头和结尾记忆效果较好,分别叫首位效应和近因效应,而其效果较差的中间部分称为渐近部分。

四、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名字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这么说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罗伯特?莫顿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五、社会刻板印象

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效应。

六、晕轮效应

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

七、首因效应

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

八、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近效应。

九、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因个体具有某种特性而推断他人也具有与自己相同特性的社会心理现象,即?以己度人?、?将心比心?,认为自己的言行和需要,别人也一定会有类似的言行和需要。

在现实生活中,投射效应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有人总是从好的方面来解释别人的言论和行为。

(二)有人总是从坏的方面来解释别人的言论和行为。

十、酝酿效应

所谓酝酿效应,又称为直觉思维,是指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由于某种机遇突然使新思想、新心象浮现了出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往往一下子便找到解决办法。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件事情束手无策,不知道从何入手,这是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但我们茅塞顿开的时候突然会有类似阿基米德的惊叹,这时,?酝酿效应?就绽放了?思维之花?,结出了?答案之果?。古代诗词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这一心理效应的写照。

十一、教师期望效应

教师期望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这个效应源于古希腊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古希腊雕刻家皮格马利翁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刻的美丽少女,并希望少女能够变成活生生的真人。他的真挚的爱感动了爱神阿劳芙罗狄特,爱神赋予了少女雕像生命,最终皮格马利翁与自己钟爱的少女结为伉俪。后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森林塔尔等人为首的许多心理学家进行一系列研究,实验证明,学生的智力发展与老师对其关注程度成正比关系。由于在教育界被教师广泛应用,所以又称为?教师期望效应?。

测一测

单选题有些教师特别喜欢成绩好的学生,常常觉得成绩好的学生什么都好,这种效应是( )。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刻板效应 D晕轮效应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印象形成效应。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即一好百好,一坏百坏。题干中?学习好的学生,什么都好?这是一好百好的体现,D项正确。

以上便是对心理学中常见的心理效应知识点的归纳整理,希望对广大考生备考有所帮助!想get更多专业知识,欢迎大家关注 天津教师招聘考试阅读资料 ,我们一直在努力!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反映的心理过程。也可以说是人脑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操作过的动作,都可以以映像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在一定的条件下这种映像又能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这个的过程就是记忆。

遗忘是指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再认或回忆发生错误。记忆和遗忘是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相互影响的,人们记忆得越多,遗忘得就越少。

在现实生活中总是听到人们说到记了好几遍了还是记不住,或者刚记住了就忘了,大家也很好奇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遗忘呢?遗忘到底能不能克服呢?其实在心理学上对于遗忘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比较常见的原因,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究竟:

1.痕迹衰退说

痕迹衰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退,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这种说法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完型心理学派的学者们最初提出了记忆痕迹的概念,也就是说学习时的神经活动会在大脑中留下各种痕迹,如果学习后一直保持练习,已有的记忆痕迹将得到强化,反之学习后长期不练习,已有的记忆痕迹将随时间的流逝而衰退。

2.干扰抑制说

干扰抑制说认为,遗忘是由于记忆材料间的干扰,产生相互抑制,使所需要的材料不能提取。代表人物是詹金斯和达伦巴希。干扰说可以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说明,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一般来说,为了使记忆效果最佳,人们会选择只受到单一抑制影响的早上或晚上进行记忆。

3.压抑说

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痛苦的经历产生的不愉快感觉,就是引起压抑的动力源,遗忘了相关的事件就是压抑的过程。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压抑引起的遗忘,是由某种动机所引起的,故又称为动机性遗忘。人们对痛苦的痛苦的经验加以压抑,使之不出现在意识中,由此引起遗忘。

4.提取失败说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遗忘是一时难以提取出要求的信息,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索,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这就是提取失败说。代表人物是图尔文。这种理论认为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的,我们之所以对一些事情想不起来,是因为我们在提取有关信息时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因此,在记忆材料时,我们尽量多地记住材料的其他线索,会帮助我们在需要时较容易地提取。

5.同化说

同化说认为,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即用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发生遗忘,从而提炼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代表人是奥苏贝尔。奥苏贝尔认为在真正的有意义学习总是以原有的学习为基础,后者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加深和扩充。当然,如果原有知识结构不巩固,或新旧知识辨析不清时,有可能以原有的观念来代替表面相同而实质不同的新概念,从而出现记忆错误,这就成了一种消极的遗忘。

小试身手:

1.有的小学生在学习英语字母?t?时,常常会发出汉语拼音?t?的音,造成这种干扰现象的原因是(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消退抑制 D.双向抑制

2.小明同学考试前胸有成竹,信心满满,但当看到卷子上的题目后有好多的知识点怎么也想不起来了,可以按照( )理论解释他的这一现象。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抑制说

C.动机说 D.提取失败说

答案:1.A 2.D。

解析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