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购房房子都是办理房产证,很少接触土地证办理,不动产登记正式施行,实现了土地证和房产证合一。那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房产证和土地证合一是什么意思,以及房产证和土地证的区别有哪些?
一、房产证和土地证合一是什么意思
房产证和土地证合就是“房产证”和“土地证”合二为一,只发“房产证”,这就是所谓的房产证和土地证合一。房产证和土地证合一有个新名字,叫不动产登记证,它是城乡房屋产权证明的一次统一,在现行的房产发证制度下,从城市到农村,共有集体土地所有证。
二、房产证和土地证的区别有哪些
1、需要证明房产的所属权,必须有房产证。因此,有土地证,没有房产证的房子不可以进行购买,土地证只能证明该土地的审批使用年限,在该土地上建造的房屋的所属权并不可以证明,大家购买房子为的是房产证,不是土地证。所以,土地证不能是房东拥有房屋权的证明。
2、土地证和房产证概念具有共性,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具有特殊性。如果房主拥有的是国有土地使用证,房屋可以进行买卖、赠与、抵押、出租等;如果是集体土地,不能抵押,买卖和赠与需要得到村镇相关部门同意,才能够办理。
3、房产证是房屋产权证明,是一个作为房屋证明的证件,而土地证是土地的证明证件。主要是为了确认房屋权利人、房屋面积、用途、地理位置等,属于房屋身份证。
4、二者规定了房屋所属权和土地使用权。拥有房屋权,房屋是属于自己的,但这块地不属于我们,土地都是属于国家。有房屋权,可以进行房屋买卖、建设、拆除等,不受其他人干扰。
文章总结: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房产证和土地证合一是什么意思,以及房产证和土地证的区别有哪些的相关内容。房产证可以证明房产的所属权,没有房产证不能进行买卖、赠与、置换、继承、出租等。
法律分析:“两证合一”是一个形象的称呼,总体意思是指原来使用的“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权证”合二为一证(即:不动产登记证)。它是城乡房屋产权证明的一次大统一。在现行的房产发证制度下,从城市到农村,共有集体土地所有证、集体土地使用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土地他项权利证明、房屋所有权证、农村房屋所有权证、房屋他项权证、房屋共有权证等8种证书。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第五条 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由土地使用者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登记申请,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确认使用权。其中,中央国家机关使用的国有土地的登记发证,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具体登记发证办法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制定。
第六十一条 以出让或者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登记,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核实,由同级人民政府颁发土地使用权证书。
第六条 依法改变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因依法转让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等附着物导致土地使用权转移的,必须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变更登记申请,由原土地登记机关依法进行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变更登记。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变更,自变更登记之日起生效。依法改变土地用途的,必须持批准文件,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变更登记申请,由原土地登记机关依法进行变更登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