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2017答案语文(17年山东语文卷文言文)

2024-04-17 02:28:08

1. 2017山东语文高考古诗文背诵范围

1.《论语》十二则(有六则不定);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1.《论语》十二则(有六则不定)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之。”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则从吾所好。”

曾子曰:“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孟子》三则 <1>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媵文公下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于是。

2. 山东省高考语文必背90篇古诗词和古文,急求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劝学》)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5.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7.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8.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9.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10.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11.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12.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1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14.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15.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3. 山东 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

必修一

劝学(节选)/荀子

师说/韩愈

赤壁赋/苏轼

必修二

六国论/苏洵

阿房宫赋/杜牧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必修三

《指南录》后序/文天祥 (我们要求的是最后几段,很少考)

五人墓碑记/张溥 (我们要求的是第二(?还是第三,记不太清了,呵呵,反正是有“。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那段)

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司马迁 (最后一段)

鸿门宴/司马迁 (名句)

必修四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蜀道难/李白

登高/杜甫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锦瑟/李商隐

虞美人/李煜

*蝶恋花/晏殊

雨霖铃/柳永

声声慢/李清照

滕王阁序并诗/王勃(要求的应该是背二三段,但是最后几段也出现过题目,所以我建议你最好全背,反正写的挺好的)

必修五

陈情表/李密

项脊轩志/归有光(第一段)

长亭送别/王实甫(三首曲目)

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有那个什么“。韩非囚秦,《说难》。”那段,和一些名句)

渔父/《楚辞》(“渔夫和屈原那两段”)

逍遥游(节选)/庄子(第一二段)

兰亭集序/王羲之

还有些篇目没有补出来,因为课本删去了。

我也不知道你们老师会不会要求,但是大纲上好像有。

比如说《氓》,《采薇》,《短歌行》,《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

还有一些现代文,但是考得很少,特别是山东,基本没考过。

有啥不懂得再问吧!

4. 2017年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怎么写

今年的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是有关于“24小时书店不驱赶任何人”的新材料作文。

这个材料跟2017年1月8日微博上报道的“杭州图书馆的大门一直在向乞丐敞开”如出一辙,也可能就是根据那个引起轰动而走红的事件有关。今年的山东高考作文,可以说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意料之中的是,作文题的题干及要求都没有任何变化,不会给考生造成干扰,考生心里踏实;今年的命题意图也没有变化,就是让考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今年的作文降低了审题立意的门槛,给学生松了紧绷的“跑题”那根弦;今年的作文命题,仍然是开放性命题,没有固定的立意,能够给考生非常广阔的思维空间,能够让考生自主立意,想自己所想,说出自己所说;还有就是考生有话可说,能够针对材料的内涵和意义展开说理。意料之外的是,今年的高考作文一反近三年的常态,直接反映时代大主题,学生可能面对无话可说或者空洞说教的情况;所给的材料是叙述类的,既像一般性的材料作文又像现象类的作文,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造成了困惑,当然绝大部分学生是能够看得出来的。

其实,这个作文反映的是时代的文明、人性的光芒,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所在,总的来说是对书店的赞美和歌颂,以及他们对弱势群体的关爱等等,当然他们的服务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人文情怀更是需要重点阐发的。只要这个基本格调把握住了,对书店赞美这个主旋律把握住了,怎么说都不过分。

5. 首次曝光,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有哪些变化

和2016年相比,2017年全国新课标语文《考试说明》在试题结构、赋分、题型、能力要求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既遵循了稳定性和承继性,又体现了创新性。具体表现为:

(1)取消选考,将“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列为必考,在这两类文本阅读中增加了“理解”能力层级。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试题设置为一道四选一客观选择题,两道主观题;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试题设置为一道四选一、一道五选二客观题,一道主观题。

(2)增加了对古文化知识的考查;

(3)在“论述类文本阅读”栏目中,增加了“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内容。

(4)加强了对信息筛选、整合能力的考查。

(5)诗歌阅读改为一道五选二客观题和一道主观题。

(1)论述类文本阅读。全国三套卷的设题都中规中矩,难度适中。其中有数个选项在文中已找不到完全对应的文字,但含意又不脱离文章。

(2)文言文的考查沿袭15年的考点。

(3)古代诗歌阅读将诗歌的写什么与怎么写合在一起考查,思想感情是必考考点,答案精炼,配分科学、规范。

(4)名句名篇默写。三套卷题型均为根据语境填写诗文句子,注重考查经典篇目中脍炙人口的名句或富有哲理、启迪智慧的句子,不偏不怪。

(5)文学类文本阅读。甲卷为外国小说,乙、丙卷均为中国小说。材料长度均为1400字左右。注重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构思技巧。新的变化在于探究题回归。

(6)实用类文本阅读。三套卷均为现代人物传记阅读。

(7)语言文字运用,进一步加强对语言表达准确的考查,如试卷中的第15题与第17题。第15题是虚词填空;第17题选用思维流程图。

(8)写作。2016年作文题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关注社会缺失,紧扣时代热点,聚焦立德树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扩展阅读,考查学生真实的写作能力,真正实现以表达与交流为提高的考试目的。乙卷一改以往的文字材料形式,以漫画作文出现。

6. 求文言文古诗词试题求赵奢执法br/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渔人甚异之 ②阡陌交通 ③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便扶向路 ⑤寻病终 ⑥后遂无问津者 2。 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

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我的研读: 4。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 我的联想: 5。 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

(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 ①本文的语言简洁而含蕴丰富,试举一例进行说明。 我的鉴赏: ②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

我的探究: (八)1。①对……感到诧异;②田间小路;③值得;④从前的,旧的;⑤不久;⑥渡口。

2。 ①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②(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用说魏、晋了。3。

一是活动(往来种作),二是穿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三是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

渔人说的是秦末以来的历史。桃源中人叹惋的是: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

5。 ①如在叙述渔人与村人相互问话时的语言就是一个证明,作者不正面叙述,而用“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来概括。

但简洁中还有丰富,一切问话的内容尽在其中,又见其丰富。 ②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的社会。

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在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桃花源记》 陶渊明 1、后人根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他的含义是什么? 答:世外桃源,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第一自然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 答: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美好作了铺垫。 3、第三段文字哪两方面内容? 答:(1)村人“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的好客风尚。

(2)写村人自叙秦时避乱来此经过。 4、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答: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5、为什么桃源中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答:桃源中人心存戒心,想保住这个“绝境”,避免战乱,不愿让外人知道。 6、你是如何理解桃花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 答:躲避战乱,这里民风淳朴,不受压廹,自由快乐。

7、渔人离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

8、刘子骥与陶渊明是同时代的人,最后写刘子骥要去找桃花源,目的何在? 答:使人觉得桃源可望而不可及,给桃源增添了奇异的色彩。 9、你认为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答:外界变化大;战乱频繁;社会黑暗;人民生活痛苦;与世隔绝时间长;听见渔人所说的话。

10、作者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 答: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 11、作者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虚构了一个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的美好境界? 答: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

12、作者虚构的这个桃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也反映了:作者主张和平,安定,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13、《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富有浪漫色彩的叙事散文是理想化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生活,在艺术构思上最为明显的是一个“奇”字,试举出三处“奇”。

答:(1)环境奇美。(2)与世隔绝多年。

2017年高考即将接近尾声,大多考生都特别关注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那么,高考满分作文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山东高考语文满分作文,仅供参考。

2017年山东高考语文作文范文:读书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读书,是我心目中一个神圣的词,我爱读书,他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给予我们知识,给予我们寄托,更给予我们丰富的情感。书本像一股清泉,在阳光的照耀下滋润着莘莘学子,让我们得以茁壮成长。

翻阅古今,纵览青史,名书好书更是数不胜数。穿越时空,我来到了古代,那我将拜孔子为师,接受孜孜不倦的教诲;邻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仙气派;感受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忧民情感;接受苏东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邻教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豁达胸襟。雄心壮志罗贯中,描绘智勇三国真英雄;大方豪放施耐庵,书写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惩恶扬善吴承恩,打出惊天动地美猴王;多愁善感曹雪芹,演绎凄异缠绵《红楼梦》。

李白的俊逸,杜甫的忧民,李清照的婉约,王昌龄的边塞情怀,谱写了一串古代诗歌动人的音符。

遨游海外,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体味洗礼过后坚强故事;阅《居里夫人传》,述成功女性背后的艰辛史;品《鲁滨逊漂流记》,历漂泊动荡的勇敢事迹,看《飘》,亲感南国战争背后的爱情故事。

有时,我浏览时尚杂志,感受时代的脉搏。有时,我细品诗集,在灯下咀嚼诗人的苦乐。有时,我阅读一些小说,在墨香中体会人生百态。我在海时威的《老人与海》中学会了什么是坚强;在冰心的《小橘灯》中知道什么是温暖;在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中深深地感动;在霍达是《的葬礼》中体会到爱的辛酸;在黎家明的《最后的宣战》中看到了生命的坚韧和宝贵……

感性的书是蓝色的,让你愤怒的心情镇静下来;欢快的书是脸色的,让你倍感清新舒快;激情的书是黑色是,激起你活动的细胞。书是五彩缤纷,我们的生活充满颜色。

生活因读书而精彩,我为读书喝彩!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