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车新能源(潘车新能源)

2024-04-17 03:12:44

作者|史文杰、潘梓春

编辑|韩佳

2020年,新冠疫情的逐渐散去,两会终于如期而至。来自汽车产业链的多名车企代表积极建言献策,为后疫情阶段提振汽车消费市场,推进产业升级提出宝贵意见。

相比以往,今年各位车企代表的的两会提案更加务实和有针对性。将目光从被热议的氢能源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回归到如何保证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提振市场消费层面。同时,智能网联作为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成为被代表们广泛议论的热点话题。

抗疫减负,提振消费

2020年最大的话题莫过于新冠疫情,“黑天鹅”的来袭导致全国各行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汽车行业首当其冲。疫情逐渐散去,提振汽车市场目前最主要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来自不同的车企领导们依据实际情况提出不同办法,以求最大程度激活消费活力。

为活跃中国汽车市场,提振汽车消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与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联合提案,建议将车辆购置税由中央税改为中央地方共享税,共享比例为50%:50%,调整后车辆购置税地方财政收入适当比例用于汽车企业新技术研发以及促进汽车消费。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表示“从宏观政策的调节、刺激消费、稳定就业、为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设立企业救助或振兴基金等方面,动用全社会力量一起行动,共度难关。”

曾庆洪建议降低汽车消费总体税负,降低购车成本。同步改善汽车消费环境,拓展消费渠道,加大汽车下乡支持力度,刺激消费。完善和推动各项政策措施,稳定汽车生产,保障因疫情停工车企的合理资金需求,恢复上下游原材料、物流、用工供应;加快推出刺激消费措施,适当增加汽车限购地区的号牌配额、取消限购限行、放宽购车条件和牌照限制、推迟国六实施时间、减免路桥费、优化汽车消费补贴政策等,带动消费市场。

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

补贴退坡、销量下滑,在经历了十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新能源汽车正在经历着一场考验。

今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车产销分别完成10.5万辆和11.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了60.2%和56.4%。

新能源汽车成本过高、产业链风险不断加剧、核心电池技术瓶颈仍未打破,产业升级迫在眉捷。

加之特斯拉、大众、丰田等外资电动汽车开始大举进入国内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该如何应对?

对此,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提出建议:

1、由政府主导创建动力电池产业引导基金,对全产业链进行创新金融支持,统筹和放大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

2、加快绿色金融一揽子工具在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创新应用,以产融创新结合为产业链赋能;

3、加大汽车金融在消费、使用、服务等环节的推广力度,进一步释放消费需求。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也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发展动力亟待转换、核心技术供给不足、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产业生态尚不健全等新形势、新问题。新能源汽车存在私家车需求尚未激发等问题。

他建议:

1.审视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优化顶层政策导向。

2.其次要改善新能源使用环境,激发消费新能源汽车动力。

3.继续加大对使用新能源车的鼓励。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强力推动公共用车、公务用车全面新能源化和构建公务用车出行平台。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依照企业所处区位,建议做好科学规划布局,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加大技术投入,加强我国汽车产业协同,提高新能源汽车整体行业竞争力;加强新能源汽车配套建设。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优势的机遇,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效发展。

而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指出,当下新能源汽车补贴唯“里程论”政策标准粗放单一,大家对小型电动车的认知存在误区,过度追求高续航里程导致资源浪费。

针对目前小型电动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她提出相关建议:

1、确立小型电动车产品标准;

2、制定以降低能耗为导向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

3、给予小型电动车税费优惠;

4、加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凸显小型电动车优势。

今年以来,上汽通用五菱、上汽乘用车、江淮汽车、零跑汽车等企业,不约而同地纷纷推出小型电动汽车。这些小型电动汽车多数采用成本更低、稳定性更高的磷酸铁锂电池。这被认为是应对后补贴时代的一条新路径。

关于新能源汽车,还有代表呼吁,要加强新能源技术路线多样化发展。

小康汽车董事长张兴海建议:应进一步激发新能源汽车的多样化发展,提升对插电混动车型以及增程式车型的支持。建议国家出台统一政策,要求各地方在限行限购、共享、路权等方面,应对所有符合我国规定的新能源汽车一视同仁。

海马汽车董事长景柱也提出类似观点,具体包括:取消对插混汽车的政策歧视,在双积分政策、路权、准购权、政府用车采购等方面,给予插混汽车与纯电动汽车相同的待遇;保持免征购置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提供政策导向支持与执行保障,鼓励插混汽车用于共享出行和网约车;打破地方保护,取消部分城市设置的地方新能源汽车目录,由国家统一制定目录;鼓励并促进大众消费,对发动机排量小于1.5L的插混汽车免征消费税。

作为国内动力电池的龙头企业,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储能是新基建的能量基础。建议强化顶层设计,将储能纳入国家能源发展规划,明确储能的法律地位。同时建立价格机制,准许电网侧储能纳入电网规划,进入输配电成本核算。

智能网联

“智能网联”的概念,霸占两会“热词”已经三四年时间了。到了2020年,车厂大佬们仍旧为此争论不休。

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在今年两会上,再一次强调要大力推动发展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并建议应以智能网联操作系统顶层设计为指引,国家级创新中心组织各方共同组建市场化运营创新主体。

他希望,在经费投入方面,设立国家专项经费,支持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产业化;在政策支持方面,依托国家及行业主管部门政策与标准指导,在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内形成操作系统发展战略、标准体系等共识。

“缺少统一测试标准”,是今年智能网联热议的重要话题。

东风公司副总工程师、东风公司技术中心主任谈民强也将重点放在了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上。

他在前期调研中发现,当前在智能化、网联化领域,国家政策法规、测试标准甚至地方政策都不尽相同。“在全国各个智能网联测试区,这些测试标准不能互认,造成资源上的极大浪费。如果这些标准能够互认,将对我们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业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助推作用。”

很长时间以来,谈民强所在的东风技术中心围绕智能网联技术进行了诸多探索。

今年年初,公司就单独启动了Sharing-VAN技术孵化项目,并以公司化的创新机制运营。随后疫情期间,团队又与山东易华录签订了第一份Sharing-VAN采购合同,并推出了Sharing-VAN智能小镇的概念,借此积极探索未来全新商业模式、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发展。

在智能网联领域走得比较快的上汽,也毫无悬念地支持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有意思的是,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提出,要重点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他认为,在部分管制区域、部分限定路段试点法律法规突破,满足智能网联汽车上路测试需要。比如在长三角地区,选择整体环境较好的区域(如上海临港东海大桥、嘉定汽车城),建设高度自动驾驶(L3级别以上)先行示范区,并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在示范区内试点突破法律法规限制,允许高度自动驾驶车辆上高速、高架道路进行测试及示范应用,在特定区域率先试点无安全员的自动驾驶载人、载货商业化应用。

除了智能网联之外,陈虹表示这些“有条件的地区”也要加快推动智能汽车产业“新基建”,从5G新型基础设施、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系统等方面入手,加快培育相关的创新链和产业链。

在车企眼中,“汽车”已经成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新型基础设施。“有必要融合汽车、人工智能与城市发展,把汽车打造成智能城市的AI细胞。”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说道。

他指出,汽车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扮演着“智慧交通网的终端平台”的角色。对此,他在《以汽车为新型基础设施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提案中发表了四项建议:

1、革新汽车产业顶层设计思路,加大对新型汽车产业的支持;

2、联合高科技企业、汽车企业共同建设城市大脑;

3、引导的同时监管智能共享汽车发展;

4、引导跨产业合作,规范跨产业数据应用。

作为已经深度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在两会上再次争取了国家加大政策投入力度。一方面加强探索城市智能交通运营商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另一方面则要加快交通路网车路协同智能化改造。除此之外,还要建设全国性的新一代智能交通治理平台,加快形成安全可靠的现代化交通治理体系。

目前,百度已经在湖南长沙等多个地区开展无人驾驶出租车载客试运行。

车云小结:

两会是代表与委员们参政议政的重要时刻。

除了结合自身所在行业,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之外,民生话题也是两会中广受关注的重点。

广汽集团的曾庆洪代表建议:要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推动产业发展,强化公共服务供给,探索智慧农业、新型农业发展模式,要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上汽集团陈虹代表建议:阶段性放宽公积金可提取的用途范围,在原有的购房、租房用途基础上,将其它家庭重大开支纳入可提取范围,如购买汽车、房屋室内装修、购买大型家电等。允许以家庭为单位因同一用途提取公积金。

李书福在《关于适度放开“禁限摩”科学规划城市摩托车行驶的建议》中提议适度放开“禁限摩”,建议试点部分城市恢复摩托车上牌及通行,制定摩托车相关交通管理办法。重新制定摩托车驾照考试等级,加强安全意识培训和营运摩托车的管理。鼓励摩托车相关企业在新能源暨摩托电动化方向加大研发力度,出台全国统一的电摩上牌政策。

他表示适度放开“禁限摩”,科学对待城市摩托车行驶,拉动摩托车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中国摩托车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很有必要。

而长安汽车朱华荣提到,“目前中小学生教育中科普活动的体验感还不够强,需要从丰富中小学教育中的科普活动内容,加大社会监督力度、积极营造科普氛围,加大科学知识正向普及力度等方面进行改善。”

新能源汽车走过粗放时代,如何推进产业升级成为车企们关注的下一个重点。除了车辆本身,车企代表们也更加重视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标准的提升,这将对新能源汽车迅速普及和产业升级带来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而在智能化的浪潮下,自动驾驶的法律突破也将被作为一个重要议题。如何让立法跟上技术发展的速度,也是中国科技能否占据先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必和必拓助力中汽数据发布《202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

撰文 / 温 莎

编辑 / 钱亚光

设计 / 赵昊然

再没有一个词汇让新造车的创始人们如此魂牵梦绕了。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据可查的文字史料显示,关于汽车行业窗口期的讨论,已经存在了至少6年时间。

在此过程中,造车的大门就像“狼来了”的故事,开了又关,关了又开。“窗口期”成为悬在每家新造车头顶上的达克摩斯之剑,领导们记在心里,挂在口上。

最新的一位领导是华为常务董事、终端业务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他在2023年2月22日再次重申华为不亲自造车时,难得正经了一回,“智能电动车的机会稍纵即逝,只有未来两三年是窗口期,华为必须抓住这段时间。”

余承东认为,“目前全球汽车行业在大洗牌,就像十几年前的手机行业一样。未来很多汽车企业会进行大兼并、大调整,可能会死一大批。”

这样的论调在汽车圈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次。“窗口期”的引申含义,是Deadline,窗口关闭了,游戏就结束了,一切就都晚了。

这条死线,也曾吓退“圈外人”。2022年6月13日,在退网前的最后一次采访中,罗永浩毫不掩饰自己对电动汽车行业的欣赏,但基于现实思考,还是放弃了。

“我忙着还债的这三年,除了造车新势力那三家,很多超级重量级选手也都陆续进场了。我们综合估算了各种难度和时间窗口,觉得已经来不及了。”

罗永浩对Deadline的认知,大概和何小鹏相似。2021年12月,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在接受一档访谈节目采访时表示,2024年是这一轮造车风口的最后窗口期,在这之后竞争会进入白热化。

2024年这个时间节点,在汽车行业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华人运通高合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丁磊并不认同这个观点,他认为:“新力量和传统力量的距离会越来越大,相应的窗口期会越来越宽。”

雷诺中国CEO,BeyonCa创始人苏伟铭同样认为,造车窗口还没有处于收紧阶段,他将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是2025-2030年,也就是高端及豪华电动车最佳市场窗口期。

“预计到2030年,新能源车的渗透率预计将达到68%,高端乘用车的渗透率将达到35.4%。新能源和豪华车的交界的细分市场,可以说是一片蓝海,随之带来是一个每年百万量级的市场。”苏伟铭表示。

企业的发展节奏,基于领导者对未来的发展预判,BeyonCa的首款产品将于2024年量产。

追根溯源,“窗口期”一词最早来源于医学领域,指病毒在感染人体后,通过对血液检查能够明确病毒标志物之前的这个时间段。但其实,就算在这段时间内查出了病毒,最终也是无法治愈的。

然而,在汽车行业,窗口期成为生产力,助力企业们保持了争分夺秒的姿态,和时间赛跑,勇敢追梦。

长江、万向、前途、拜腾、奇点……第一批造车新势力的倒下似乎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2023年前后,汽车市场弥漫着一股风雨欲来的味道,自游家因为资质问题宣布暂缓造车,小米汽车的产品犹抱琵琶半遮面,威马汽车的IPO之路则一拖再拖,还没量产的集度汽车正在努力蹭着ChatGPT的热点。

资质、上市、产品、市场……传说中的智能电动新汽车的“窗口期”到底是软件还是硬件?新造车“最后的入场券”发完了吗?剩下的品牌们还赶得上吗?

传统车企的大象转身

成名要趁早,造车也要趁早。

2018年是造车新势力的交付年,在那前后,关于窗口期的讨论就不绝于耳。当时,科技、政策、资本和供应链的储备汇聚成强大势能,推动着传统汽车产业的智能化变革。新造车坚信“窗口期”是传统车企大象转身之前,要在他们没有缓过神来的时候,迅速站稳脚跟。

2017年,1月14日,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在参加某论坛时分享了他对于汽车行业的思考,“2020年造车新势力的窗口期将关闭,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将进入这一领域。”

“如果我们能通过这三年实现品牌升级,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就不会是外资品牌的天下,一定是中国品牌的天下。电动车非常依赖本地服务,凡是依赖本地服务的产品,外资品牌是没有机会的。所以这三年品牌升级,我们一定要坚决,要坚定,要着眼长远,不要去考虑短期的蝇头小利。”

现在回过头来看,蔚来汽车还是抓住了这三年的窗口期。数据显示,蔚来2022年营收达到492.7亿元,同比增长36.3%,全年交付122486台,同比增长34%。

也有没抓住的。2018年3月,威马汽车创始人、CEO沈晖曾表示,“2020年-2021年传统汽车企业由于执行滞后,是留给造车新势力最好的窗口期。”彼时,首款量产车EX5的试装车刚于温州工厂下线,威马汽车正准备大展拳脚,还没想过要“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

“窗口期设定的理由是,传统汽车企业既有钱又有人,他们目前只是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智能电动汽车研发生产体系,没有推出相关的产品, 在执行层面上不如互联网企业快。一旦等他们回过神来推出产品,新造车公司就将面临严重的竞争压力,”

在那时的造车新势力们看来,他们的对手是正值壮年的合资企业。一旦这些背靠大树的品牌们吃完了燃油车最后的市场红利,开始全速新能源转型,就会异常强大,新能源汽车的大决战才真正拉开帷幕。

现实真的如此吗?已经2023年了,这个问题已经有答案了。

2月9日,广汽丰田宣布旗下bZ4X“厂家直降3万元限时购”活动,一时刷爆朋友圈。此次优惠之后,原本19.98万元入门的纯电中型SUV,起步价进入16万元区间。

广汽丰田打响了合资纯电市场降价的第一枪,走自己的路,也将一汽丰田逼上绝路。

2月16日晚,一汽丰田经销商bZ4X的限时优惠海报震惊了汽车圈,海报上清晰显示一汽丰田bZ4X优惠6万元,并附送置换补贴、增购补贴等优惠政策。一汽丰田直接在广丰的优惠上翻倍,将bZ4X的起售价拉到了13.98万元起,顶配也才22万元出头。

紧接着,东风日产也坐不住了,旗下首款纯电动SUV艾睿雅ARIYA加入价格战,在政企补贴叠加下,全系限时优惠6万元。这台车原本售价为28.54万-34.28万元的产品,瞬间变为22万元起步。

日系品牌集体大放血的背后,是合资品牌的困境。2022年,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4.3%。这样的水平,用网络流行语说,就是在打酱油。人们都听过潮水褪去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但却没有猜中裸泳的人。

产品

风头正劲的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也曾回答过关于造车窗口期的问题。

2018年8月19日,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采访了王传福,后者在这场潘谈会中表示,新能源造车窗口期越来越短,新势力的路很艰难。

“一个车的产品周期是很漫长的,一个全新的平台开发至少要4年,车上有差不多1万个零部件,一个门的模具有30吨重,加工中心加工出来需要5-6个月,改一次又要5-6个月,整个周期相比很长。”

王传福认为,市场机会很少,可能最多就一次,如果这一次的产品周期、产品窗口没抓住,可能就会死掉。由于产品周期很长,投资者也不会给你太多的时间去等待。

无独有偶,2020年,理想汽车CEO李想也曾说过,任何一家新科技企业想要进入智能车领域,从组建团队到市场调研,到立项,到正式研发、到实验、到生产、到工厂制造再到交付,要想做出一款比较好的产品,比较理性地看需要3年时间。

他还补充,这样的研发时间之后还要加上1年的市场验证,基本上4年就过去了。

也许对小米汽车而言,窗口期是产品。小米造车的进度条和李想的时间表很吻合。2021年3月30日,小米正式官宣造车,同年,整车工厂在北京经开区开始动工。

为了追赶失去的时光,雷军曾表示,2022年小米汽车等新业务共计投入超30亿元,研发团队超2300人。小米汽车初创阶段的投入,是其他汽车厂商的3倍。

进入2023年,小米汽车再次提速。2月底,小米2023春季全球校园招聘中,补招50余个小米汽车岗位。

同时,小米汽车也开启公开社会招聘和内推,加速招募汽车人才加入。

从这一次的招聘岗位来看,小米汽车的人员招募不仅涉及研发,还拓展到生产、销售、品牌等各个领域。

2022年9月8日,已经把二分之一时间花在汽车上的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在推特上表示,特斯拉比小米提前10多年进入电动汽车行业。“有些人认为我们已经错过了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窗口期,但我不同意。比赛才刚刚开始,我认为小米有很多机会。”

雷军说这段话用的是英语,但“window”依旧精准的表达了窗口期的含义。赶上了窗口期的小米十分自信,其目标是“争取15年-20年内进入世界前五”。

资金

2019年4月,李想曾表示,“造车新势力的融资窗口期剩余时间不会超过一年,一年之内会有大批企业淘汰出局,90%的投资人会损失惨重。因为走在前面的几家车企都没赚到钱,后面资金获取的难度将会更大。”

李想表示:资金窗口期只有一年,我们只有一次试错的机会。而纵观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不仅是理想,包括蔚来、小鹏、威马在内的所有新造车势力,都面临着一个巨大挑战——窗口期可能转瞬即逝。

以“抠厂”为名的理想,最先考虑到了钱。后来发生的事情也证明,资本寒冬确实很快到来了。

有媒体统计,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整车车企融资超40笔,融资总金额超800亿元。2021年,共发生239笔融资,披露融资总金额达3639亿元。对比可见,一级市场对新能源汽车赛道的投资热情在快速消退。

更加重要的是,上市变得越来遇难。2022年9月29日,零跑汽车正式在港上市,上市首日开盘价41港元/股,是继小鹏、理想、蔚来之后第四家登陆港股的造车新势力。

几家欢喜几家愁,那时的威马汽车一定是十分羡慕的。自2015年成立以来累计完成11轮融资,2020年完成了号称造车新势力史上最大单轮100亿人民币融资,威马汽车公布额度的融资规模累计达到350亿元,融资能力毋庸置疑。

然而,从最初寻求海外上市,到申请科创板IPO,再到去年5月向港交所递表,威马已经多次碰壁。没能上岸的威马,接连遭遇资金压力,已有崩盘先兆。

近日,有关威马的坏消息一件接着一件,先后被爆出降、全员停薪留职、欠薪搬离总部等各种传闻,更有威马员工在线讨薪。与之伴随的是经销商关店、零部件断供,以及车辆产品等各种问题。

对威马来说,窗口期是上市融资,过了机会就没了。

对于现在的威马而言,似乎只有上市这一条路了,如果不能上市融资,威马只能借新债还旧债。为了自救,威马迅速启动借壳上市。今年1月,威马与香港上市公司Apollo出行达成协议,要用反向收购的方式,将威马打包进上市公司体系里,曲线救国。

按照理想的方式,威马获得了Apollo出行的“壳”,有资格在资本市场发行股份融资。Apollo出行公告称,拟额外向不少于6名对象定向增发股份,募集资金净额约为35.26亿港元,其中有大约7亿港元用来给威马还债。

然而,有了钱就能解决威马的问题吗?

资质

2023年一开年,人们惊觉,新造车的窗口期也许早就关上了。

2018年,李一男创办牛创新能源,2022年10月8日,首款自游家NV亮相。谁也没想到的是,高调发布新车仅过60天,自游家就发布《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商业评论,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在必和必拓的全力支持下,中汽数据有限公司(中汽数据)于今日在天津召开的行业论坛上发布了《202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中汽数据是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CATARC)旗下子公司。今年三月,必和必拓与中汽数据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合作协议,助力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电气化前景的相关研究。

本年度的发展报告旨在助推中国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低碳转型。报告共包含六个章节、十三个专题,围绕行业环境、能源消耗、产品开发、技术应用、动力电池技术、关键材料以及汽车行业的远景展望等多个维度,深度解析了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

必和必拓首席商务官潘文怡(Vandita Pant)表示:“必和必拓致力于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和电池产业链提供负责任的、安全可靠的资源保障。能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旗下中汽数据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这项重要工作,共同为行业做出切实贡献,必和必拓深感自豪。我们的合作是全产业链上下游通力合作为行业带来有益影响,携手应对环境挑战的生动案例。”

潘文怡进一步表示道:“以年度报告为载体,以今天的论坛为平台,与行业伙伴、政府机构以及公众广泛分享研究成果,是把中汽数据的研究工作与行业实践相结合,为电动汽车产业生态圈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的关键步骤。希望这些努力可以推动大家携手合作共同实现我们的气候目标。”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吴志新教授在论坛上表示:“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既是确保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方向,又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途径,同时也是是我国汽车产业做强的必由之路。为了更好地支撑我国汽车产业节能低碳发展与电动化转型,中汽中心自2014年开始编制和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旨在为主管部门出台汽车产业政策提供参考,为企业制定相关战略提供支撑。此外,中汽中心今年在工信部委托下,开展‘面向碳中和目标的汽车产业实施路线图研究’,从政策、标准、市场、技术、产业等多角度,全面剖析汽车产业的低碳转型之路。今天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21》,也包含我们部分研究成果。”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猛,一个体量庞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蕴藏着巨大商机。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世界领先的电池生产商云集于此。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保障动力电池生产所需的镍等原材料的可靠以及可持续供应将至关重要。

目前,必和必拓约85%的镍金属用于全球电动汽车电池材料的制造,而在2017年,这个比例仅为约21%,再前几年还不到5%。作为一家注重社会责任的资源企业,和坚实可靠且值得信赖的大宗商品供应商,必和必拓将继续积极推动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生态圈的建设,为中国实现宏伟的气候目标做出贡献。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