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新能源电驱系统标准解读与拓展)

2024-03-30 13:47:09

导语:在解读《电动汽车安全指南2019版》中,EMC安全已经被明确纳入其中,指南中5.5.3详细规定了电驱动EMC及防护措施;在《2020版新能源汽车国家强制标准即将发布》中,也提到唯一电驱动系统EMC安全标准:GB/T36282-2018《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在《电磁兼容性(一)》中,我们已经分析了电动车以及电驱动系统的电磁干扰来源,我们这次还是把电驱动作为干扰源,结合EMC安全相关标准,分析上次未研究完的问题。

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讨论:

1.电驱动系统的电磁干扰路径

2.电磁干扰频段测试

3.抑制干扰的方式

1.?电驱动系统的电磁干扰耦合路径

由于电驱动系统内辐射干扰主要是由于传导电磁干扰引起的,而且可以通过添加屏蔽等物理手段进行抑制,而传导干扰沿着导体进行传播,相比辐射干扰更难抑制。

这里我们谨遵毛爷爷的指导,抓主要矛盾,只分析传导干扰。传导干扰是通过所在系统中各种导体传输线,以电流、电压形式进行耦合传播的干扰。

在前面文章中已经提过电驱动中存在差模干扰和共模干扰(传送门:《新能源电驱系统标准解读与拓展:电磁兼容性(一)》),在分析干扰路径前,我们先要明白什么是差模干扰?什么是共模干扰?

差模干扰(Differential-mode):干扰电压存在于信号线及其回线(一般称为信号地线)之间,干扰电流回路则是在导线与参考物体构成的回路中流动。

共模干扰(Common-mode):干扰电压在信号线及其回线(一般称为信号地线)上的幅度相同,这里的电压以附近任何一个物体(大地、金属机箱、参考地线板等)为参考电位,干扰电流回路则是在导线与参考物体构成的回路中流动。

关于DM和CM,下图表示的很清楚了,供参考:

简单来说,差模干扰时信号线到信号线的回路干扰,共模干扰是信号线到地的回路干扰。

01?电驱动系统的差模干扰路径

IGBT开通关断期间感应出瞬态脉冲电压,在相线与电源线组成回路中产生电流,形成差模干扰回路。差模传导电磁干扰耦合路径示意图如下所示:

传播路径1,通过耦合到母线最终流回到电池;传播路径2,是产生的较高频的电流通过电机内部产生尖峰电压。电流1、电流2的和,就是逆变器产生的总体差模干扰电流。

02?电驱动系统的共模干扰路径

共模传导电磁干扰耦合路径示意图如下所示:

路径1,为开关器件IGBT处形成的干扰,在三相逆变桥臂上中性点的电位是规律性阶跃变化的,IGBT与散热器之间存在杂散电容,在IGBT开通关断的瞬间,产生的高频du/dt会通过其上寄生电容充放电,进而产生共模电流,最终通过输入电缆线回到逆变器形成共模干扰回路。

同时,研究指出,电机的定子绕组和电机机壳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寄生电容,存在于电池、电机中性点上的共模电压也会通过上述寄生电容形成共模EMI电流,并通过高压线缆最终回到逆变器形成路径2。

电流1、电流2的和,就是逆变器产生的总体共模干扰电流。

以上,我们完成了电驱动电磁干扰源和干扰路径的分析,那么下一步看看敏感器件有哪些。我们只有知道了干扰频段的大小是多少,才能指导干扰到哪些器件,接下来我们看看如何测试干扰频段。

2.?电磁干扰频段的测试

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如何进行测试?不同频段的振幅是多少?会不会影响到敏感期间呢?

《GB/T?36282》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看一下专门针对电驱动EMC的GB标准——《GB∕T?36282-2018?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带着满怀激动的心情点开了标准页面,BUT,GB/T36282-2018标准目录是这个样子,说好的传导发射呢。。。。。。。

《电动汽车安全指南》与《GB/T?18655》

不怕,我们再看《电动汽车安全指南2019版》涉及的电驱动EMC安全标准,在5.5.3.1中规定:

这下就没问题了,《GB/T36282-2018》要与标准《GB/T?18655-2018车辆、船和内燃机无线电骚扰特性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限值和测量方法》相结合去看,而且,《GB/T?18655-2018》的标题提到了敏感器件:车载接收机。车载接收机多种多样,工作的频段范围非常广,标准中是怎么规定限值的呢?

传导电磁干扰测试

《GB/T?18655-2018》涉及零部件传导发射测试的章节如下图,共有两种测试方法:电压法与电流探头法。

测试方法以及限值在标准中写得很详细,喜欢童鞋可详细研读一下,这里不再过多介绍,我们直接上张测试照片:

传导电磁干扰测试平台,主要由电源、人工电源网络、接收器、电源钳、直流高压线缆、电驱动(或电机+逆变器+交流线缆)、测功机等部分组成。接收器可以通过LISN测得系统产生的传导电压,也可结合电流测得直流动力线缆单根电流和共模电流。

电机空载和带载分别测试正极电压传导,借用一下某大神的结果(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

其中规定限值的参考标准为CISPR25,这是上述标准《GB/T?18655》英文版本,可以看出,很多频段都严重超标,需要找到响应的措施,抑制干扰。

(关于电磁干扰相关标准,后续会专题统一总结,敬请期待)

辐射电磁干扰测试

辐射干扰途径因可以通过添加屏蔽等物理手段进行抑制,所以不做重点讲解,但是测试的环节不能少,电驱动系统辐射干扰如何测量呢?

这次先看《GB/T?18655-2018》的目录,标准中介绍了三种方法:ALSE(装有吸波材料的屏蔽室)法、TEM小室法、带状线法。ALSE法介绍非常详细,并对不同频率推荐使用了不同天线:

再看下《GB/T36282-2018》辐射干扰测:

测试方法出自《GB/T?18655-2010》,而且在30MHz~1000MHz只说明了用双锥天线测试(#我要你有何用。。。#)测试步骤不再详述,试验台与传导发射试验类似,多增加了接收天线,这里只针对30MHz-200MHz的测试,上图一张:

同样,测试完成的频谱图与标准中的限值相比较,找到不达标的频谱段,采取措施进行抑制。

3.?抑制干扰的方式

抑制电磁干扰是相对专业的问题,也由于篇幅的原因,这里简单说一下:

通过第1节的电磁干扰分析,可以看出,差模干扰电压是影响系统性能的最主要原因,因为差模干扰回路都是在驱动系统内形成的。通过调制开关通断时占空比的大小等方法可以对差模干扰路径?1?进行抑制。通过添加滤波器、添加屏蔽层等方法可以对流经电机内部的耦合差模干扰路径?2?进行抑制。

4.?展望

本篇主要分析了电驱动的电磁传导干扰的耦合路径和,依据GB/T?18655-2018介绍了传导发射和辐射发射的试验方法(GB/T36282-2018貌似不怎么靠谱),最后简单说了一下的电磁干扰的抑制措施。后续会对电驱动的抗干扰能力进行分析与相关测试标准的解读。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太平洋汽车网用发动机驱动,同时发电储存。这样既可以日常通勤使用纯电驱动,跑长途没电了又可以使用燃油驱动。增程式汽车靠电动机驱动,当它的电池电量消耗一定程度时,发电机就会给它充电,就像随车携带了一个大型充电宝,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续航的问题,不过它也还是适合日常通勤和短途行驶。

现在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大致分为纯电动车、插电混动、油电混动、增程式混动几种类型,它们之间的驾驶体验和能耗可以说是各有差异。

纯电动车是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它只需要用电,完全不用燃油,如果用来日常通勤代步还是足够的。

油电混动车则是靠发动机和电动机共同驱动,但是它并没有充电插口,而是完全依靠汽油提供能量,然后在行车时回收电能,只有当车辆在低速状态下使用纯电驱动。它不能上绿牌,在使用上和燃油车没有太大的差别。

插电混动车,它也是靠发动机和电动机共同驱动,电池容量要比油电混动大多,在日常使用中电池有电的情况下是使用纯电驱动的,电池没电了就会使用燃油,用发动机驱动,同时发电储存。这样既可以日常通勤使用纯电驱动,跑长途没电了又可以使用燃油驱动。

增程式汽车靠电动机驱动,当它的电池电量消耗一定程度时,发电机就会给它充电,就像随车携带了一个大型充电宝,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续航的问题,不过它也还是适合日常通勤和短途行驶。

目前比较多的朋友都会选择购买插电混动汽车,无论是日常通勤还是长途自驾它都能够满足,而且可以上绿牌,解决限行困扰。现在的人购车不止会考虑一辆车的动力、续航、安全性等,还会考虑车的外观、科技配置这些方面。如果你想选购一辆外观潮流、配置丰富、安全性高的插电混动汽车,可以考虑一下领克的phev车型。

领克PHEV家族都采用了吉利与沃尔沃共同研发的CMA架构,在被动安全方面,车辆的车身大量使用高强度钢材,在碰撞设计上采用了吸能盒设计、副车架脱落设计以及偏置碰撞时的摆臂失效设计等多项独创技术。而在主动安全方面,领克PHEV家族均搭载了毫米波雷达、高清摄像头等传感器,拥有车道保持、盲区监测、主动刹车等安全科技。动力方面领克PHEV家族搭载的Drive-E1.5TD+7DCT-H的动力总成,在匹配上西门子电机后,其最大综合功率达到了262Ps,拥有390N·m的峰值扭矩。领克PHEV车型搭载了全球首发的P2.5高效能混合动力技术,可以提升14%的动力和45%的节油率。

(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问答叫兽)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