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蜥蜴(蝾螈是什么样的?)

2024-04-18 05:11:19

蝾螈 [róng yuán]

蝾螈,隶属蝾螈亚目、蝾螈科、蝾螈属。蝾螈科在中国有6属23种,分别占世界该科20属77种的30.3%与29.9%。其分布范围北起秦岭以南,南达南海,西自横断山区的四川大凉山和云南腾冲及盈江一带,东至闽、浙沿海地区和台湾等岛屿,处于我国较湿润的亚热带。

外形特征

蝾螈属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5部分组成。蝾螈犁骨齿裂呈“∧”形,前端汇合;颅骨卵圆形;前颌骨1枚,鼻突不与额骨相连,左右鼻骨相接;额鳞弧粗壮;上颌骨甚短,翼骨甚小,二者相距远。基舌软骨有1对指状突,2对角鳃骨均骨化或仅有1对骨化,上鳃骨仅1对。

体全长61~155毫米。头部扁平;皮肤较光滑,仅有小疣,背上脊棱弱;口角处唇褶明显;舌小而厚,卵圆形,前后端与口腔底部粘膜相连,四肢细弱,指、趾无蹼;尾甚侧扁。雄性肛部肥大,肛裂较大;雌性肛部呈丘状隆起,肛裂短。蝾螈的颈部不明显,躯干较扁,四肢较发达,前肢四指,后肢五趾,指(趾)间无蹼,尾侧扁而长。

睾丸豆形,分为3叶,中间的1叶较大。

早期幼体在眼右后下方有棒状平衡枝,外鳃3对呈羽状;尾背鳍褶始自体前部,腹鳍褶低而平直。

卵产于静水中,产卵期2-5月,非繁殖期陆栖或水栖,在陆地上冬眠也可全年在水中生活。卵数多,卵粒小,卵胶囊椭圆形。

蝾螈都有尾巴,体形和蜥蜴相似,但体表没有鳞。它与蛙类不同,一生都长着一条长尾巴。蝾螈的视觉较差,主要依靠嗅觉捕食,以蝌蚪、蛙、小鱼,孑孓、水蚤等为食。它的四肢不发达,成体可分为水栖、陆栖和半水栖几类。水栖类型在水中产卵,陆栖类型在繁殖时回到水中产卵,少数种类在潮湿的陆地产卵,产卵后幼体要在水中发育成长。雄体略小于雌体;雄体活泼灵敏,雌体腹部肥大,行动迟缓;雄体泄殖腔孔隆起,特别在生殖季节,孔裂长,有明显绒毛状乳突,甚至向外凸出,而雌体的泄殖腔孔平伏,孔裂较短,无明显乳突。在饲养蝾螈过程中,会发现它有蜕皮现象。请注意观察,蝾螈先是头顶部缓缓蜕去外皮,随后,躯干部、四肢和尾部蜕皮。蝾螈蜕下的皮,有时自己吞食掉,有时被同伴吃掉。

保护级别

国内大鲵、瑶螈属、棘螈属、疣螈属等属国家二级濒危保护动物。

详见 百度百科

火蜥蜴蝾螈的肢体是如何再生的?

词语: 蝾螈

拼音:?rónɡ yuán

解释: 蝾螈又称火蜥蜴,全世界大约有400多种,分属有尾目下的10个科。为两栖动物,形状像蜥蜴,头扁,表皮粗糙,背面黑色,腹面红**,四肢短,尾侧扁。生活在水中,卵生,幼体形状象蝌蚪,吃小动物。

蝾螈身体短小,有4条腿,皮肤潮湿,体长大约在10—15厘米,大都有明亮的色彩和显眼的模样,体形和蜥蜴相似,但体表没有鳞是很好的观赏动物。全世界大约有400多种,分属有尾目下的10个科,包括北螈、蝾螈、大隐鳃鲵。靠皮肤来吸收水分,因此需要潮湿的生活环境,大部分栖息在淡水和沼泽地区,主要是北半球的温带区域。到摄氏零度以下以后,会进入冬眠状态。

火蜥蜴其实是一种蝾螈,又被称为中国火龙。本应生活在潮湿的森林中,被人们生的火逼的跑出来,给人一种从火中走出的感觉,由此而得名。一块2.4亿年前的南极化石中,发现了南极火蜥蜴,是一种三叠纪中期生活在南极的顶级食肉动物。

成年的火蜥蜴喜欢潮湿而营养的的森林落叶层,且颜色鲜艳。当然也有的常年生活在地底不见光,但是作为被误称为火蜥蜴的火蝾螈,应该是生活在森林落叶层下。当人们在落叶层上面生火的时候,蝾螈由于畏火而跑出来,给人以一种它们是从火中走过的错觉,因此得名为火蜥蜴。而海蜥蜴则是生活在海边,也是由此而得名。

研究显示火蜥蜴如果失去某个四肢后,在其体内一种名叫“芽基”的细胞组织促进下,仅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能重新长出全新的肢体来。而水中的小蝌蚪,在被切除尾巴后的九天内,就能重新长出新尾巴。与火蜥蜴不同的是,一旦蝌蚪变成青蛙后,成年的青蛙就失去了这种神奇的重生能力。

具有超强组织再生能力的动物有很多,包括壁虎、蚯蚓、海参、水螅、海绵。但是这些具有再生功能的动物大都是低等动物。他们体内具有再生干细胞,还能启动其迅速生长的机制!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