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考试试题(高一语文必修二第4单元测试题)

2024-04-18 14:21:37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4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高中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我准备了高一语文必修二第4单元测试题,希望你喜欢。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诅咒(zǔ) 估量(linɡ)

 芜杂(w) 豁(huō)然开朗

 B.即使(j) 诚挚(zh)

 端倪(n) 永葆生机(bǎo)

 C.陶冶(yě) 砥砺(dǐ)

 萎缩(wěi) 卓有成效(zhu)

 D.剥夺(bāo) 戳子(chuō)

 蜕变(tu) 骇人听闻(hi)

 解析:A.huōhu,B.jj,D.bāobō。

 答案:C

 2.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肤浅忌恨 繁芜从杂 义愤填赝

 B.暇想 履行 心急如焚 安之若素

 C.飘渺 携手 祟山峻岭 汹涌澎湃

 D.承诺 磐石 不能自拔 摇摇欲坠

 解析:A.赝膺,B.暇遐,C.祟崇。

 答案:D

 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今日所与诸君陈说者只此,以后会晤日长,随时再为________可也。

 ②今人________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

 ③余在德国,每至店肆购买物品,店主殷勤________, 付价接物,互相称谢。

 A.商量 肄业 接待

 B.商榷 毕业 接待

 C.商榷 肄业 款待

 D.商量 毕业 款待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让他留在房里一个人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才发现他已经去世了。

 B.马克思还发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

 C.恩格斯用很短的篇幅全面而扼要地论述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

 D.从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

 答案:C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教育家办学需要最高力量推动

 一个人就是一部传奇,一个人就是一座丰碑,一个人就是一个时代,这是民国诸多教育家共有的特点。没有这样的真教育家,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 于此不难理解,为什么总理会反复呼吁,必须敢于冲破传统观念束缚,倡导教育家办学。

 教育家是什么模样?想想陶行知、蔡元培、张伯苓、梅贻琦、刘文典,我们就不难发现,教育家脸上都有光。那是自信之光、荣耀之光、尊严之光。而那种光,无一例外地,都来自他们对教育的信仰。

 这正是他们之为教育家,之为真教育家的最重要的品质,或者说条件。对教育的信仰,必然激发他们对教育的无限忠诚和热爱,这就注定他们投身教育不是为了钻营,不是为了往上爬,不是为了个人功利。

 他们是圣徒,他们脸上的光,是圣徒之光。教育不是他们的俸禄与道具,他们不会拿教育做敲门砖。有信仰的人因投身教育而宁静,而满足,他们做教育,既是入世,即为了救国救民,更是出世,即为了超越,为了自己的灵魂,为了诗意的栖居。

 教育是他们的宗教和生命,甚至高于他们个人的生命。时任安徽大学校长的刘文典,为保护卷入学潮的学生,不惜与当面顶撞。他们爱教育不是抽象的,具体表现为爱学校,爱教授,爱学生,像刘文典那样,爱到了不要命的地步。这方面最惊心动魄的,最感人的,是抗战时期的大学校长。中国大学西迁的千里流亡途中,他们像老鹰一样护佑着自己的学校和学生。正因为这种对教育的大爱,抗战时期最艰难困苦中的中国大学,其成就却达到了中国历史的最高峰。

 百年中国之所以不倒,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有一代一代真教育家打造出来的真教育,真大学,真殿堂。一代一代真教育家用自己伟大的人格,不仅为自己、为教育争得了尊严,而且为我们民族争得了尊严。

 我们这个文明古国,本不缺教育家。改革开放前后,有匡亚明、刘道玉及至当下朱清时等教育家。但他们惨淡经营,难于突围,中国教育亟待教育家办学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但正是在这点上,恰恰有太多误区,太大阻力。

 种种误区和阻力,既有认识上的糊涂,更多的,还是既得利益使然,这就需要政治的强势推动。教育改革本质上是为教育的尊严而战,而且是背水一战。能否像当年小平挂帅教育改革那样,以最高力量推动,以铁腕斩断既得利益的包围和纠缠,让朱清时那样的教育家脱颖而出,像他们的前辈那样,成就自己的新传奇、新丰碑、新时代,这是能否挽回教育尊严之关键所系,更是能否为我们民族开创未来之关键所系。

 新年以来,主持召开的教育改革座谈会即达五次之多,强调教育家办学为其重要议题,从这里,或不难读到教育改革的希望。

 (作者笑蜀,选自《南方周末》,有删改)

 5.对文中真教育家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真教育家最重要的品质与条件就是拥有自 信、荣耀与尊严,他们对教育有着深刻信仰。

 B.百年中国之所以不倒,关键在于我们真教育家打造出的真教育、真大学、真殿堂。

 C.真教育家办教育,既要入世,为了诗意的栖居;更要出世,为了救国救民。

 D.真教育家视教育高于个人生命,最惊心动魄与最感人的当属时任安徽大学校长的刘文典。

 解析:B项,应把关键改为一个重要的原因C项,入世与出世表述恰恰相反;D项,最惊心动魄与最感人的应当是抗战时期的大学校长。

 答案:A

 6.从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现状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改革开放后,我们涌现了匡亚明等一大批真教育家,他们办教育给我们的教育改革带来了活力。

 B.中国教育目前的困境,最主要的是观念和认识上的误区,教育者没有开阔的胸襟和远大的理想。

 C.中国教育发展到了需要拨乱反正的地步,最重要的突破口在于增加中央和地方教育经费的投入。

 D.虽然教育改革难度巨大,但事关教育的尊严和民族的未来,我们必须从本质上对教育进行改革。

 解析:A项,原文是改革 开放前后。B项,中国教育目前的困境,最主要的是观念和认识上的误区有误,更多的,还是既得利益使然。C项,原文是教育家办学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答案:D

 7.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教育改革不应生搬硬套外国经验,也不应以行政长官意志去限制和约束生动、多元、鲜活的教育实践。

 B.时代与形势的发展,需要我们的校长尽可能从管理上的繁文缛节中抽出身来,尽可能有更多时间走进课堂。

 C.我们要以最高力量推动教育家办学,打破既得利益的包围与纠缠,让朱清时那样的教育家成就自己的传奇。

 D.我国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坚信,在很短时间内中国教育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会有一大批教育家来办学。

 解析:A项,不应以行政长官意志去限制和约束说法与本文题目矛盾;B项,尽可能从管理上的繁文缛节中抽出身来,尽可能有更多时间走进课堂在原文中无依据;D项,很短一大批表述不够准确。

 答案:C

 (二)课内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蜷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兑现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时,曾以气壮山河的词句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不可剥夺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就有色公民而论,美国显然没有实践她的诺言。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上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库里已没有足够的储备。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

 8.第一段画线句子的物质充裕的海洋和穷困的孤岛各喻指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物质财富充裕的美国社会和生活在贫穷困苦中的黑人群体。

 9.为什么作者说黑人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美国是黑人的第二故乡、家园,他们本应该是美国的主人,但现实却是他们得不到自由、民主,得不到幸福生活。

 10.(1)第三段中画线的空头支票比喻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比喻没有实践的诺言。(2)以资金不足为借口,拒不给黑 人以平等、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11.第三段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给予所有的美国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三)课外文本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第一个梦想成真

 朱苏力注

 ①经历了长远的时间和空间的,但更主要是心路的跋涉,终于,你们来到了向往中的北大。我代表法学院全体师生欢迎你们,欢迎你们来到北大法学院,欢迎你们成为北大法律人!

 ②北大是值得向往的,但她只是你人生的第一个梦想成真。如今,同学和邻居羡慕和赞许的目光已经远去;北京的第一场秋霜会平息你的兴奋和激动;而在这个人人才华横溢的校园,也不会给你留下太多自恋的空间。上课 、占座、考试和灌水,教室、图书馆、农园和一塔湖图,将挤满你的日程。什么时候,美丽的未名湖会再一次听见你的足音?

 ③学习不仅仅是读书和上课。不要把学习 仅仅当做一项任务,或是为了分数,为了满足人人会有的、无可指责的虚荣心而谋杀了你生活的快乐。学习,不要追求刻苦,而是要发现你的热爱学习应当是从容的,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的常态。而在北大,这是可能的。这里有许多智慧的老师,不仅有本校的,而且有外埠的;有许多精彩的讲座,不仅有法学的,还有其他专业的。当然,不会都好、事事令人满意;但无论如何,它都不会,也不应该,只是让你失望,你可以由此获得自信,促动你去创造。你还应当发现,周围的每个人都可能拥有你无法一一亲历却是你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一次远足也许会令你获得一位良友,即使不是终生的;一次交谈也许会让你进入一个只能在电视上或书本里接触的世界,即使某一天你必须离开。大学并不只是校园更大一点,同学更年长一点,老师学历更高一点。大学与中学的最大区别之一是,后者是标准化的,而前者是高度专业分工的;因此她更像一个小型的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北大这样的综合性大学,你要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

 ④这对于学习法律尤为重要。不仅因为实践的法律总是需要各种知识,而且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比有很多不同,法律说到底是要恰当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规章制度和解决大大小小的人际冲突。对于法律的知识和技能,首先是理解,然后要锻炼妥善应对人和事的能力。好律师、好法官的那个好字既不是文字的构建,也不全是个人的修行,它更多是在各种交往和事务处理中,逐渐磨炼出来的那种敏锐、犀利、干练和缜密,当然还包括一定程度的、要做成事不可缺少的融通之处。

 ⑤这只能从社会交往中学。但学习本身不是目的,目的还是生活。你们当中很多人,特别是本科生,一直生活在父母的目光中,如今第一次真正远离家门,要同这么多、将来还会更多的无亲无故的人打交道,这真的是非常艰难却是你必须迈出的一步。要学会相信别人,也要学会自我保护;学会竞争,也要学会协同;学会严格,也要学会宽容;学会坚持,也要学会妥协;学会倾听,也要学会表达;学会默默恪守,也要学会分享心灵;学会在挫折中守护理想,在超越中留住平凡。而所有这些,只能靠你们独自摸索的分寸,别人很难教授。独生子女被父母和社会一直关在校园内,但实际上,大学并不只是一个灌输知识或创造知识的地方;今天的大学已不得不悄悄承担了另一个重要的社会功能:它成了青年人进入现代社会生活之前的最后一个集训营。

 ⑥不要以为这只是对你们个人生活幸福和职业成功的告诫,这其实也是我们这个正在转型发展中的社会的需要。仅仅是一般的、可文本化的知识或技能不足以组织一个我们愿意接受的现代社会,仅仅是父母或老师的告诫也不足以应对严酷有时甚至是险恶的生活世界。在书本之外、课堂之外,我们每个人,特别是法律人,需要其他许多东西,其中包括胸怀、视野、想象力、同情心等等,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你对于周围人的真诚关切,乃至对于整个中国和整个人类的关切。

 ⑦最后的半句话并非夸张。因为,中国社会已经在市场经济和人员流动中日益整合了你带着些许乡音的普通话就是一个标志;世界也已经在全球的贸易、交往甚至冲突中日益整合了你床 头的英文版《哈利波特》或你袋中的手机就是一个明证。

 ⑧你们是幸运的,不只是因为你们来到了北大法学院,更因为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世界。当然,仅仅幸运是不够的。即便今天进入北大,也并不意味着前程一定远大如果你们太多关注了考试、分数、出国、考研、个人情感以及其他数不清的纠葛。

 ⑨很有可能,你的才华、自信、经验以及其他许多东西都会在这里第一次受到挑战,高中或大学本科独孤求败的经验将在这里终结。你还会遇到许多同青春相伴的困惑、怀疑、挫折和痛苦,也许包括你的初恋,和更多的暗恋、失恋。但即使如此,有一点请记住,没有什么可能规定你的未来,最多只能算是被青春撞了一下腰。

 ⑩我相信,在这里,你将度过也许不是你最幸福,肯定不是你最灿烂,但必定是你最怀念的一段时光!

 我祝福你们!

 (摘自《演讲与口才》)

 注:朱苏力: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

 12.本文作者认为大学的性质是什么?这和蔡元培先生的认识有什么不同?(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以及对作者在文中表露的观点态度的把握,在文章的第③ ~⑤段有相关表述,注意筛选文中的关键词句。

 答案:大学是高度专业分工的,是一个小型的现代社会,她并不只是一个灌输知识或创造知识的地方;今天的大学已不得不悄悄承担了另一个重要的社会功能:它成了青年人进入现代社会生活之前的最后一个集训营。蔡元培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

 13.作者认为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什么?这和蔡元培先生的认识有什么不同?(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者对大学生学习内容的看法,主要集中在文章的第⑥⑦段中;蔡元培先生认为大学学习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抱定宗旨一部分中。

 答案:作者认为,学习不仅仅是读书和上课;在书本之外、课堂之外,我们每个人,特别是法律人,需要其他许多东西,其中包括胸怀、视野、想象力、同情心等等,以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你对于周围人的真诚关切,乃至对于整个中国和整个人类的关切。蔡元培认为大学的主要内容是求学,为求学而来。

 14.文中的当然还包括一定程度的、要做成事不可缺少的融通之处,其中融通的具体含义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融通的含义在第④段文字中有相关表述。

 答案:恰当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规章制度和解决大大小小的人际冲突;理解并妥善应对人和事的能力。

 15.第一个梦想成真的含义是什么?(5分)

 答: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题目的含义,根据文章内容可知,第一个梦想指的是进入北大,成真指考入北大后将要度过的时光!在文章的结尾处有具体的解说。

 答案:在这里,你将度过也许不是你最幸福,肯定不是你最灿烂,但必定是你最怀念的一段时光!

 三、语言运用(12分)

 16.仿照下面示例,以社会岁月作为开头的陈述对象(也可自选陈述对象),另写一组句子。(要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字数与例句相近即可)(4分)

 示例:如果自然是一本书,那么旅游就是阅读:登山,你可以读到雄奇壮伟;观海,你可以读到博大深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1)如果社会是一个舞台,那么人生就是那舞台上上演的戏剧:喜剧,让你体会到人生的乐趣;悲剧,让你感受到人生的悲伤(不幸)。

 (2)如果岁月是一条河,那么人生就是河流上的船:顺流,你可以观赏两岸的风光;逆流,你可以磨砺奋斗的意志。

 17.校园是每个中学生重要的生活场所,在校园中,常常看到这样的提示:

 小草有情,脚下留青!(草地警示牌)

 请你选 择校园的.某一场所,参照上面的示例,写一则提示语。(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食堂警示牌)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图书室提示语)

 18.请概括下面这幅漫画的寓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画面内容可以看出,蜗牛背负着重重的壳在没有退路的绝境中拼命前行,可以联系目前某些人的生存状态挖掘其寓意。

 答案:(1)这幅漫画揭示的是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人背负着生活的重担,身后已经没有退路,前面似乎是无法改变的轨迹,但身在其中的人只是苦命地奔波,依旧浑然不觉。(2)压力有多大,动力就有多大。(3)选择了一条错误的人生道路,危机就会伴你左右。(4)循规蹈矩地生活,就会危机四伏。(5)只有奋力前行,才能解决眼前的生存危机。(能写出一条即可)

 四、写作(50分)

 19.人的生存状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你或你熟悉的人有着怎样的生存状态?你认为怎样的生存状态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你对生存状态有什么体验和思考?

 请以生存状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答案: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题目中所给的材料意在引出作文的题目,并引起考生的思考。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考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拓展了思考的空间。我们知道,人的生存状态是多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但怎样的生存状态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是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这也是作文的重点和难点。

 作文时,考生可先指出现代人多样的生存状态,再指出这种现状的原因,最后指出现代人应该有怎样的生存状态。作文时既要关注生存状态的呈现形式,又要对状态有真实的感悟或合理的分析评价,要切合题意,避免空洞的说教。

 例文:

 生存状态

 我向往陌上花开缓缓归的恬淡,我憧憬坐看花开花谢、云卷云舒的闲适,我渴望拥有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的自在

 可是,这些对我来说似乎都太遥远了!

 忘了从何时起,人类的步伐日益加快。相反,当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行时,当人类收获一个个文明的硕果时,人类也在慢慢失去些什么。人们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动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于是,人们变得日益浅薄、功利,失去了最质朴的感动,也错过了最原始的美丽。所以,让我们慢一点,再慢一点,去重拾那些被我们遗失的美好吧。

 让我们 舍得花一个下午,去直视自己的内心;让我们舍得用一个夜晚,去书写对朋友的想念;让我们舍得用一个周末,去吸收大自然的精华;让我们舍得花一个假期,去陪陪父母,尽尽孝心

 诚然,人类社会在不断进步。但现代人每天麻木而高速地运转着,如一只不停旋转的陀螺,身体奔忙,心灵却是一片荒芜。到底是人类创造了现代文明,还是现代文明控制了人类?本应芬芳的思想花园,却被汽车尾气与工业废气所污染。倘若没有了思想,人类又何来灵魂?

 作为现代人,虽然我很骄傲,但我发现,我们竟远不及古人活得自在从容!

 我们没有李白傲视功名的豪放,也没有陶潜归隐山林的洒脱;我们没有范公为天下而忧的大志,也没有杜甫为贫苦人民而叹的胸怀;我们没有王勃达人知命的乐观,也没有苏轼豪迈大气的格调。

 为了生活,我们疲于奔波,心灵变得日益冷漠,甚至用一堵堵墙拒绝人性的温暖。这莫非是社会的倒退?当然不是。只要我们不要为了生活而生活,不要只顾着追求物质享受,不要只看见小我,不要对不幸者进行精神的屠宰,我们何尝不能活得恣意充实?这样的生活,不难获得!

 身处现代社会的 我们,应知道再丰富的物质也填补不了空虚的心灵,再高明的科技也替代不了充实的思想。

 让我们放慢脚步,明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让我们放慢脚步,关注身边的人情冷暖。

 让我们放慢脚步,学会聆听自然的心声。

 让我们放慢脚步,学学古人,心念亲人,胸怀祖国。

 每个人的生存状态应该由自己掌握,放慢匆匆的脚步,我们会看见一路花开,好景常在。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4单元测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测试卷

 一、本大题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萦绕(yíng)谄媚(xiàn)石栈(zhàn) 猿猱(náo)

 B.惘然(wǎnɡ) 吮血(shǔn) 峥嵘(zhēng) 崔嵬(wéi)

 C.湓浦(pǔ) 贾人(ɡǔ) 嘲哳(zāo) 潦倒(liáo)

 D.迸发(bènɡ) 谪居(dí) 锦瑟(sè) 荻花(dí)

 解析:A项,谄chǎn;C项,嘲zhāo;D项,谪zhé。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寻声暗问弹者谁(偷偷地问) 去来江口守空船(回来)

 B.铁骑突出刀枪鸣(突然出击) 低眉信手续续弹(实在)

 C.凝绝不通声暂歇(忽然) 如听仙乐耳暂明(暂时)

 D.整顿衣裳起敛容(庄重的) 钿头银篦击节碎(拍子)

 解析:A项,暗:轻声;来:语气词;B项,信:随;C项,暂:暂时,暂:忽然。

 答案:D

 3.下列各组句子不都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行为偏僻性乖张

 B.暮去朝来颜色故 可怜辜负好韶光

 C.铁骑突出刀枪鸣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D.却坐促弦弦转急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解析:C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古今意义一致。

 答案:C

 4.下面语段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喜欢的杂志《读者》,它质朴厚重,纸张之间关注世界,心怀天下,它的文章有的如话家常,娓娓道来,让人温暖,有的如警钟震耳欲聋,有的如阳光,让悲观失望的你奋进……纵观所有文章,它从不哗众取宠,如一件纯棉内衣柔软透气、宽松舒适,贴近我们心口,给予我们温暖。在期刊杂志发行竞争激烈的今天,这是多么难能可贵。

 A.娓娓道来 B.震耳欲聋 C.哗众取宠 D.难能可贵

 解析:A项,娓娓道来:形容谈话不倦或说话动听。B项,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没有警醒作用。此处应为“振聋发聩”。C项,哗众取宠: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搏得好感或拥护。D项,难能可贵:难做的事居然能做到,值得珍视。

 答案:B

 5.下面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打乱的七言律诗《西塞山怀古》,对这首诗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片降幡出石头 ②今逢四海为家日 ③金陵王气黯然收 ④山形依旧枕寒流 ⑤王濬楼船下益州

 ⑥故垒萧萧芦荻秋 ⑦人世几回伤往事 ⑧千寻铁锁沉江底

 A ③⑦①⑧②⑥④⑤ B ⑤③⑧①⑦④②⑥

 C ③⑤①⑧⑦④②⑥ D ⑤③⑦①⑧④②⑥

 解析:格律诗偶句相押,押平声韵,一韵到底。首句可押可不押,其他诗句不入韵;律诗中颔联和颈联对仗,其他两联也有用对仗的,但极少;绝句可对可不对。答此题时,第一步看押韵——全诗押ou韵,①③④⑤⑥五句入韵,属首句入韵的七言律诗;看备选答案,皆首句入韵;再看偶句位置上的诗句是否相押,排除A、C两项;第二步看对仗——D项中⑦与①,⑧与②都不对仗,排除此项。所以正确选项为B项。

 答案:B

 6.下列各项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蜀道难》是李白的名作,想象奇特,笔墨纵横,有如大匠运斤,凛然成风。

 B.“杜甫诗三首”所选的均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之作,感情深沉,韵律华美,有如百年佳酿,至甘至醇。

 C.《琵琶行》一诗,白居易借与“天涯歌女”的偶然相遇,唱出了“沦落天涯”的悲慨。

 D.李商隐一生在政治斗争的夹缝中求生存,抑郁不得志,所以他的诗歌多抒发个人情感。《马嵬》其实就是诗人感慨自己的爱情悲剧。

 解析:D项,“《马嵬》其实也是感慨诗人的爱情悲剧”错,《马嵬》以冷静的分析,精巧的构思,用诗的语言委婉地评说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答案:D

 二、本大题8小题,共35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22分)

 白居易传

 (元)辛文房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本文有删节)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昌初致仕 致仕:做官

 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 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 燕:通“宴”,宴饮

 D.不尚艰难 艰难:艰涩

 解析:A项,致仕:辞官归家。

 答案:A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B.久之,转中书舍人/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C.权贵有嫌其出位/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D.与刘宾客齐名/与生彘肩

 解析:A项,介词,给/介词,在;B项,助词,无实义/代词,他。C项,均为“代词,他”;D项,连词,跟、同/动词,给。

 答案:C

 9.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览(其)诗卷B.流闻(于)禁中

 C.(老妪)问解则录 D.伪者(国相)即能辨之

 解析:C项,“老妪”应为“白居易”。

 答案:C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解析:D项,“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错,他“独善其身”,信奉佛教,是在他仕途失意之后。

 答案:D

 11.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

 (2)(白居易)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

 (3)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

 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会昌初年辞职回家,最后死在家中。

 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茶壶锅子酒杯不离身。曾经有一次光着头,像箕一样张开腿盘坐着,谈论佛理,吟咏古诗,十分清静安闲。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等人宴饮集会。这些人都是年纪大却不肯做官的人,每天互相招待邀请,当时人们很羡慕他们,有人给他们画了一幅《九老图》。

 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元稹死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白居易喜欢神仙,曾经自己造了一双飞云鞋,点起香举起脚,好像在腾云驾雾,云雾冉冉降临。刚来九江时,居住在庐阜峰下,建了一座草堂,炼制丹药。这座草堂如今还保存着。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3题。(7分)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2.这首诗写诗人听筝时的音乐感受,表达技巧别具一格,请以颔联为例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主要运用了比喻(或通感)的手法。(1分)

 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像杜鹃鸟绕着落花,啁啁啼血。(1分)

 ②诗人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巧妙地把弦上发出的乐声同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使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形象。那柳条摇荡、柳絮追逐、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仿佛呈现于我们的眼前。(1分)而春风、杨柳、花、鸟,情怀逼露,更加烘托出一种伤感惜别之情。(1分)(答“借景抒情”“联想想象”的可酌情给分)

 13.诗人听筝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从全文看筝声中包含了哪些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悲怨”(或:“无限秦人悲怨声”);(1分)

 包含的情感有:伤春之悲;怀人之愁;离别之恨。(每一点1分,任意两点)

 (三)默写(6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任选3题)

 (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 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 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____。冰泉冷涩弦凝绝,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4)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__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答案:(1)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2)可以横绝峨眉巅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幽咽泉流水下滩 凝绝不通声渐歇

 (4)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

 三、本大题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躺在童谣里的纺车

 范烛红

 ①我的童谣里静静地躺着一架老纺车。

 ②在老屋寂然的阁楼里,在时光悄然打开的某个缺口,老纺车浸润着岁月深处的暗香,镌刻着沧桑往事的疼痛与甜蜜。在经历了极其困难的岁月后,纺车早已没有了实际的用处,但却成为一种更为珍贵的象征。

 ③那年冬天,母亲在生下二弟后,将约摸三岁的我交给了祖母。从此,不知多少个白天和黑夜过去了,细数着时间的串串念珠,描摹着年华流水般的步履,不谙世事的我开始在祖母温暖的怀抱中快乐地成长。

 ④记得那些日子,祖母教我唱过许多朗朗上口的童谣。“月光堂堂,照见汪洋。汪洋之水,漫过方塘,方塘莲子香。”……尤其是那些至今还萦绕在耳边的最具抒情色彩的伴奏——祖母端坐在纺车前摇出的嗡嗡的纺线声;墙角秋虫恣情的呢喃或冬夜火盆里栗炭发出的噼啪的脆响;村庄尽头的狗吠或屋檐下滴滴答答的雨水声……宛如嘹亮的螺号,宛如悠扬的琴音,宛如至纯的和弦,惟妙惟肖,伴梦入怀,那是一个农家小孩所拥有的最完美的音乐盒。

 ⑤严寒的冬夜,祖母面容安详地坐在小凳上,右手自如地摇着车轮的把手,左手也力道均匀地拿捏着那些被拧成了长筒形的棉芯,就那么娴熟地一拉一送、左右开弓,且节奏温柔,动作稳重,顷刻间棉皮乖乖地变成了细长的线,尔后一圈一圈地绕到了车前的坨子上,最终长成一副臃肿可爱的“小胖子”模样。我蹲在祖母膝边,偶尔会往火盆里丢些橘皮、稻谷或玉米粒什么的,瞬间遂有沁人心脾的幽香在整个屋子里氤氲开来。每每此刻,祖母会稍事休息,我便站起身来捏着小拳头给她捶捶背,捶捶腿。彼时,在昏黄的灯光下,我看到祖母慈祥的微笑在火光中跳跃……

 ⑥永远不会忘记,某年家里耕田的小黄牛突然夭折,父亲心急如焚地四处凑钱重新买牛,祖母默不作声地将她老人家常年纺线织布攒下的钱悉数拿出,交到父亲颤抖的手中。父亲说啥也不要,祖母只说了一句“没啥,纺车还在,一切都会再有的”。父亲哭了,祖母依然面带微笑。

 ⑦春天的时候,我的童谣里会增添一种更具韵味的伴奏。大约是父亲将选好的良种撒向秧床的日子前后,燕子们归来了。白天它们从门缝里进入,先栖息在木楼底下的纺车上,稍释疲惫后仔细检查往年的巢穴,重又飞出门,忙着去拣枝、衔泥、修补旧居了。晚间,聆听着祖母的纺车声,它们还在不停地劳作。在它们欢快的叽喳声中,我经常抬头冥想:它们怎么每年都记得飞回来而不会迷路呢?难道它们没想过另寻新址重筑爱巢吗?我想,一定是这些年来,它们也听惯了祖母的纺车声了吧。

 ⑧当祖母的.簸箕里那些胖胖的线坨愈来愈多的时候,燕子们温暖舒适的巢穴中也有新的生命探出了头。起初,小家伙们会在父母目之所及的视野里欢快地练习飞翔。

 ⑨当袋袋棉皮被祖母纺成细线又织成卷卷布匹的时候,我也渐渐长大,走出老屋告别祖母走向了更远的天地。而我身后铺开的那张思念的网,又何尝不是祖母用她那无比牵挂的目光所织就的呢?

 ⑩ 如今,循着魂牵梦绕的纺车声,我像候鸟一样归来,可祖母早已不在。唯有眼前的老纺车,在时光碎片的剥落处,透过生活厚重的尘埃,久久地折射着生命的灼灼华光……

 15.文章标题“躺在童谣里的纺车”中“童谣”有什么含义?(4分)

 答案:童谣有两层含义:一是真实的童谣,祖母一边纺线一边唱给“我”听的童谣;(2分)二是指“我”在祖母关怀中快乐的童年岁月。(2分)

 16.文章第④段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任选两种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案:(1)引用:既照应了标题,又增强了童趣,丰富了内容,增加了文气;(2)比喻:将纺线声、秋虫声、栗炭声、狗吠及雨水声等构成的伴奏,比作“音乐盒”,表现了“我”对祖母的依恋,对童年乡村生活的怀念;(3)拟人:“墙角秋虫恣情的呢喃”,赋予“秋虫”以人的情感,富有童趣与诗意,表现“我”童年时快乐的心情;(4)排比:写声音“宛如”“螺号”“琴音”“和弦”,既是比喻,又形成排比,生动形象,句式整齐,写出了静谧而温馨的画面,动静结合,很有意韵。(如答其他,言之成理即可。答任意两点,即可给满分)

 17.文章第②段说:“纺车早已没有了实际的用处,但却成为一种更为珍贵的象征。”请联系全文概括纺车的象征意义。(4分)

 答案:①纺车是勤劳朴实的祖母的象征;②在“我”缺少父母关爱的童年中纺车成为亲情的象征;③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纺车又是“我”童年欢乐岁月的象征;④在全家处于困境时受到祖母的感染,纺车是希望和不屈不挠的力量的象征。(每点1分)

 四、本大题1小题,5分

 18.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像成一个**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要求: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象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

 采莲子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湖边。采莲船上。

 [人物]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左右顾盼。

 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只飘荡。

 镜头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头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一要按诗意来设计场景,人物言行要体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要符合人物形象的身份,性格,想象要合理;二要突出描写诗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要具有表演性。

 示例:镜头三:姑娘抓起一把莲子,笑着朝少年抛去,正打在他身上,少年会心一笑。

 镜头四:姑娘的举动被邻船舟女伴看到,引起一阵嘻笑声。姑娘羞得满脸通红,低着头,半天都不好意思。

 五、本大题1题,5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小麦花开放大约5分钟,是世界上寿命最短的花,但它结出来的果实,却养育了世界上千千万万的人,千百年来谁也离不开它。

 桂花在所有的花中几乎是最小的,它的花簇生于叶腋,几乎被硕大的叶子遮挡住,可它散发出的香味却是许多比它大得多的花所不及的。

 无花果不开花吗?其实,无花果是开花的,它一年春秋两季要开上两次花,只因为它的花悄悄隐藏在新枝叶腋间,人们一般看不见,所以就误以为它不开花。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同学们如果想要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就一定要在平时加强练习,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希望大家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基础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蚯蚓 秋老虎 裘皮服装 挥斥方遒

 B.佝偻 狗腿子 勾心斗角 苟延残喘

 C.末了 没奈何 莫名其妙 含情脉脉

 D.踟蹰 脂肪酸 知书达理 执迷不悟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举酒属客 B.王回深父 C.后之视今,由今之视昔 D.而卒莫消长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风徐来,水波不兴 徐:慢慢地。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C.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故:缘故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适合。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D.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5.下列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此余之所得也

 B.不能喻之于怀

 C.亦将有感于斯文

 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二、精段选读(15分,每小题3分)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怡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6.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或因寄所托。 因:因为。

 B.虽世殊事异。 殊:不同。

 C.临文嗟悼。 临:面对。

 D.录其所述。 录:记下。

 7.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放浪形骸之外

 B.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C.夫人之相与

 D.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8.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及其所之既倦。 ②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③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④引以为流觞曲水。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9.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

 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表达出来。

 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己为陈迹。

 (译文)原先高兴的,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译为)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10.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

 B.本段段首,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怡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

 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

 D.文章的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

  三、延伸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1―15题。(18分)

 (甲)《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因受其称。有幽栖者,寻纶(钓鱼)东湖,沿澜穷此。遂跻崖穿洞,访其遗踪。次于南隅,忽遇双石,欹(qī,倾斜的意思)枕潭际影沦(倒映)波中,询诸水滨(的人),乃曰:“石钟也,有铜铁之异焉。”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止响腾余歇(余韵徐歇)。若非潭滋其山,山涵其英,联气凝质,发为至灵,不然,则安能产兹奇石乎?乃知山乃石名,归矣。如善长(郦道元字善长)之论,则濒流庶(众多)峰,皆可以斯(这,指“石钟”)名贯之。聊刊前谬,留遗将来。贞元戊寅岁七月八日白鹿先生记。(李渤《辨石钟山记》)

 (乙)石钟山之片石寸草,诸将皆辨识,上钟岩与下钟岩其下皆有洞,可容数百人,深不可穷,形如覆钟,彭侍郎玉麟于钟山之顶建立昭忠祠。乃知钟以形言之,非以声言之,郦氏、苏氏所言,皆非事实也。 选自曾国藩(《石钟山名考异》)

 1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有幽栖者,寻纶东湖 幽栖者:隐居的人 B.次于南隅 次:临时住宿

 C.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函胡:重浊而模糊 D.聊刊前谬 刊:刻印

 12.甲文中的.“幽栖者”“白鹿先生”与李渤三者是什么关系?(4分)

 13.写出《石钟山记》中与甲段文字意思相应的句子。(4分)

 ①与“?止响腾余歇”相应的句子是

 ②与“如善长之论”相应的句子是

 14.按下列问题要求用有关原文回答。(5分)

 ①李渤探访石钟山遗踪所得的结论是什么?(1分)

 ②李渤对郦道元的观点持何态度,在甲文中他是怎样表明这种态度的?(2分)

 ③曾国藩关于石钟山命名原因的观点是什么?他的根据是什么?(2分)

 答:观点是( )根据是( )

 15.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写道:“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你对这种说法有什么认识?请就此问题分小组讨论。(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22分)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荆人与吴人将战,荆师寡,吴师众,荆将军子囊曰:“我与吴人战,必败。败王师,辱王名,亏壤土,忠臣不忍为也。”不复于王而遁。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王曰:“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今诚利,将军何死?”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王将者,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①。”遂伏剑而死。王曰:“请成将军之义。”乃为之桐棺三寸②,加斧槔其上。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以存亡之所以数至也。荆之为荆,四十二世矣,其时有臣如子囊欤?子囊之节,非独厉一世之人臣也。

 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廷③。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还车而返,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于是乎伏斧槔,请死于王。王曰:“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子复事矣。”石渚辞曰:“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也。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废法,臣之行也。”不去斧槔,殁头于王廷。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选自《吕氏春秋》)

 [注] ①桡:弱。②桐棺三寸:《墨子?节葬下》云:“(禹)葬会稽之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后以“桐棺三寸”代指质地朴素的棺木。③政廷:执法官。

 1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动必缘义,行必诚义 诚:同“成”

 B.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辞:拒绝

 C.阿有罪,废国法 阿:阿附

 D.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 私:私欲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

 B.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C.今诚利,将军何死

 夫子何哂由也

 D.以父行法,不忍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18.以下文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文中有关人物“动必缘义,行必诚义”的一组是( )(3分)

 A.①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

 ②正法枉必死

 B.①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

 ②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

 C.①遂伏剑而死

 ②于是乎伏斧槔,请死于王

 D.①不去斧槔,殁头于王廷

 ②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景公很欣赏孔子的政治主张,因此把廪丘赠送给孔子,但是孔子认为景公不是很了解自己,就没有接受。

 B.子囊认为擅自撤军有罪伏剑而死,荆王追悔莫及,就赐他一具桐木棺材,来表示歉疚之意。

 C.石渚迫于忠孝不能两全而“伏斧槔”请死,按封建伦理来论,可以说是古代既忠且孝的楷模。

 D.本文写孔子、子囊和石渚的事迹,意在表现儒家“廉耻”、“忠孝”的思想观念,这种思想观念与我们今天的法治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20.把下列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复于王而遁。(3分)

 译文:

 (2)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以存亡之所以数至也。(4分)

 译文:

 (3)正法枉必死。(3分)

 译文:

  四、(50分)

 21、自然,是崇高而有博大的。面对自然美景,王安石、苏轼引发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王维则借此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其实,自然中的很多东西,不仅令我们深思,还常常使我们感动。

 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尽量要以记叙文的形式,写出自己独有的经历和独到的感受来。题目自拟,立意自定,800字以上。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