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通绿化(环保景观初步设计说明)

2024-03-28 05:49:46

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说明

1. 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依据

●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2000年11月16日); ●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999年1月); ●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006-98); ● 《造林技术规程》(GB/15776-1995);

● 《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6月22日国务院令第100号发布); ●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TJG B01-2003); ●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规范》(CJJ75-97); ●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

● 《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木本苗》(CJ/T 34—91); ●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14623-93); ●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 《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HJ/T 90—2004); ●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

● 《水土保持组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543.6-1996); ●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技术规范》(JTJ D81-2006); ●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通部2007); ● GBM工程绿化指南;

● 其它相关现行国家、地方和行业法规、标准; ● 本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暂缺);

● 本项目高速公路各专业初步设计文件与技术资料。

2. 项目区域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现状

2.1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现状

由于项目区域所处地区湘中丘陵区,沿线地形多丘陵区,考虑本项目公路等级和技术标准较高,需要占用一定数量的农田。本项目高速公路的兴建得到了沿线地方政府和广大人民

群众的支持,沿线群众热切盼望着高速公路能早日兴建,因此,只要坚持按政策办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土地征用能够顺利实施。

目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类型,在高温多湿条件下,其地带性土壤属红壤,所有土壤类型中红壤占到70%以上,山地土壤主要是黄壤、黄棕壤和山地草甸土等。本区域地貌类型齐全,地质构造复杂,地表岩性多样,由于生物气候条件和特殊的地形、母质、水文条件及人为耕作的影响,本区非地带性土壤相当发育。沿线地区的耕作土为水稻土,分布较广,沿河两岸有潮土分布,另尚有少量的紫色土和石灰土。

湘中、湘东植被区典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和竹林等。植物区系成份主要有壳斗科、樟科、木兰科、山茶科、金缕梅科、杜英科、冬青科、山矾科、竹亚科和亚热带松柏类等植物。由于本区垦殖历史悠久,人类活动频繁,低山丘陵的原生植物基本被开发殆尽,现状植物主要是马尾松林、杉木林、油茶林、毛竹林和荒山灌草丛。海拔800-1400m还保存有部分原生型森林,主要为中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森林覆盖率娄底为52.4%,衡阳为56%。

项目区域内风景名胜、文物古迹、革命文物较多。如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紫鹊界梯田、梅山龙宫、曾国藩故居、南岳衡山连为一体,形成湘中旅游精品板块,对带动“3+5”城市群的旅游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地形、地貌

路线走廊带位于湘中丘陵区,地势总体南高北低。最高海拔海高程650m,最低高程110m,地面标高一般在140~350m之间。沿线以丘陵、丘岗为主,间中低山地貌。

2.3 气象与水文

本项目所经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春湿多雨,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降水多集中于3~8月,其中4~6月为雨季,3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雨量的37~46%,年降雨量1370.1~1566.1mm,年均蒸发量1125~1370mm,年平均气温17~17.9℃,极端最高气温40.8℃,极端最低气温-9.9℃,无霜期长,年平均298天。

气候对沿线施工有影响的主要是雨季。 区内发育湘江支流孙水、侧水及湄水等河流。

3. 环境敏感区分析

3.1声环境敏感区

根据项目总体图,拟建公路中心线两侧200m范围内声环境敏感点共42处,其中居民区40处,学校2处(表3-1)。

3.2水环境敏感点

本设计根据项目总体图,确定拟建公路沿线水环境敏感点有蒸河1处(表3-2)。由于目前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暂缺,因此本设计拟对蒸河执行Ⅲ类水水质标准,下阶段设计中根

据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有关说明进行调整。

4. 总体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4.1设计目的

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和有效的管理,把奉铜高速公路建设成为交通舒适安全,环境优美自然,风格朴实现代、生态环境良好、具有现代文化内涵的、一流的高速公路景观带。利用有生命的植物来软化硬质环境,进行植物造景,力求创造源于自然、融于自然的公路绿化景观,实现车在绿中行,人在画中游,绿在路中、路在绿中的“人、车、路、绿色调和”的理念。

4.2总体指导思想

通过本次景观设计使娄底高速公路沿线的绿化美化工程满足道路交通功能的需要,改善行车条件,使高速公路更为安全、快捷、舒适。同时给道路增添绿色,使道路更具地域特色及观赏性,景观设计方案突出当地人文景观及民俗特色,采用简单易行又节省投资的绿化方法。

设计的总体要求在工程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园林、生态学原理,利用地形地貌造景,还大地一个生命的绿色通道。为此,充分利用公路两旁的自然植物群落,结合公路环境中人工植物群落的营造,采用障景、借景等造景手法,多层次、大手笔的创造景观。通过植被的分割变化来衬托道路的植被轮廓线,从而形成一条绿色风景线。

4.3基本原则

考虑到道路系统的线形布局,空间跨域范围大,周边环境差异大,因此环境和景观设计必须全盘考虑,统一规划,协调一致;突出主要功能,讲求实效;对于各专项设计,要充分考虑环境的地域差别,设计要有特色,景观艺术原则与实际效果并重;

严格遵守各相关设计标准和规范要求,保障交通系统的根本功能;落实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各项措施要求,充分体现环境保护设计的“三同时”制度,协调好环境保护工程设计与公路总体设计的关系。

绿地植物的选择在充分考虑沿线的气候、土壤的基础上,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植物配置上同时考虑其功能性和景观性,尽量做到常绿树与落叶树结合、快长树与慢长树结合,乔、

灌、草相结合。注意选用季相不同的植物,利用叶、花、果、枝条形成色彩对比强烈、层次丰富的景观。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

综合性原则

以高速公路景观为基本范围,同时考虑视线所及景观、相关风景旅游资源、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高速公路之间的关系,确保高速公路景观建设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安全舒适原则

高速公路景观规划首先应满足高速公路行车安全要求,通过景观规划改善行车视觉环境,减少司机疲劳,创造舒适柔和的行车环境,提高安全标准。视觉安全是公路景观设计的特殊要求,公路景观设计可以结合和借鉴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理念,但要注重严格区分公路景观设计和城市园林设计的不同,公路景观要更加注重自然、宏伟、大气,在视觉要求上注重远景和宏观视觉,不能过分分散驾驶人员的注意力影响驾驶安全。 1) 因地制宜原则

高速公路景观选择应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地物,利用自然条件创造景观。 2) 协调发展原则

沿线城镇、乡村发展与高速公路景观建设相协调,公路路线的改造应尽量适应自然地形,美观流畅,减少对山体地层的大规模破坏,减少对自然汇水面的影响,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扰动。 3) 环境保护原则

景观工程必须与生态性工程、环保工程同步协调,发挥工程投资的综合效益,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发挥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生态优化原则

通过高速公路景观建设,改善沿线生态环境,保护居民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5) 景观美学原则

按美学理念规划设计建设高速公路景观,提高高速公路景观艺术水平。

5. 设计内容

本项目景观设计工作的范围是:湖南省娄底至衡阳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具体内容包括:

环境保护设计:声环境保护设计、水环境保护设计。

水土保持设计:取、弃土场水土保持设计、施工便道水土保持设计及施工场地水土保持设计。

绿化景观设计:中央分隔带绿化景观设计、填方路侧绿化景观设计、挖方路侧绿化景观设计、互通绿化景观设计、服务区、收费站等房建区绿化景观设计等。

6. 各专业设计的环境保护措施

高速公路的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应综合体现在公路工程设计过程的各个方面。拟建公路的路线布置、路基设计、桥梁隧道、交通工程等各专业设计,坚持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结合区域环境保护目标,将新型环境保护设计理念融入其中,尽可能的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

7. 环境保护工程设计

7.1声环境保护设计

1)声屏障设置

本次拟对以下2处声环境敏感区采取设置声屏障保护措施,路基段声屏障采取木屑板或种花吸声砖声屏障形式(表7-1),桥梁段声屏障采用木屑板形式。

2)声屏障方案比选

选择声屏障的类型应根据公路等级、被保护的敏感目标的功能、公路沿线的环境特征、现场条件、气候、周围环境、景观性要求和经济性要求等,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本项目沿线自然环境以丘陵、丘岗为主,自然风光优美,声屏障形式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主要采用以下两种设计方案:

方案一:木屑板声屏障

木屑板声屏障屏体采用波浪型水泥木屑吸声板,由经过矿化处理的木屑、外加剂及水泥制成,具有良好的吸声和力学性能。平均吸声系数:0.60,密度

相间)。吸声板由经过矿化处理的木屑、外加剂及水泥制成,具有良好的吸声和力学性能,外表可以喷涂成绿色或**等美观的色彩,造型简洁美观,易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价格便宜,便于施工与维护。

方案二:种花吸声砖声屏障

种花吸声砖型声屏障屏体采用种花吸声砖砌块,构造简单,便于现场装砌施工,砌块种植槽内种植各类花草,造型美观,有良好的立体绿化效果,具有良好的吸声和力学性能,对

汽车尾气也有一定的吸收作用。种花吸声砖声屏障设计高度为3.0米,吸声砖砌块为水泥加矿渣复合材料制成的半圆形多孔吸声砖,平均吸声系数:0.67,密度:<800kg/m3,含有圆形种植槽Φ120*150。种花吸声砖声屏障结构自重较大,故主要应用于路基路段。

3)通风隔声窗设置

本项目多处声环境敏感点距离路线较近,且房屋分布零散,本次设计拟对9处声环境敏感点采取设置通风隔声窗保护措施(表7-2)。

4)通风隔声窗说明

隔声窗采用通风开启式,隔声窗与普通窗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必须有一定的隔声量,即最低级别隔声窗的隔声量也要保证在 25 dB(A)以上,同时满足200m3/h的通风要求。隔声窗材料选用钢塑结构。

7.2水环境保护设计

由于目前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暂缺,因此本设计拟对蒸河执行Ⅲ类水水质标准,下阶段设计中根据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有关说明进行调整。依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006-98),应防止降雨初期桥面径流

对以上水体水质的影响,采取措施预防危险品运输事故造成有毒有害物质直接泄入水体,造成污染(表7-3)。

本次设计采用PVC管收集桥面径流,PVC管设置于左、右幅桥梁内侧,0号至11号桥台,桩号K159+995~K160+328范围内。桥面径流经PVC管收集后沿0号、11号号桥台排入桥下净化池中,经处理后排出。K159+995~K160+180范围内PVC管管径Φ250,坡率为+0.507%(随桥梁纵坡坡率),K160+180~K160+328范围内PVC管管径Φ250,坡率为-0.800%(随桥梁纵坡坡率)。0号、11号桥台下各设1个净化池,净化池有效容积100m3

8.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

本设计结合项目建设特点和沿途经过不同的地貌单元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土壤特性,以及本项目水土流失的防治责任范围,划分出本公路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在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的基础上,本项目以取土场、弃土场、施工场地(拌和场、预制场等)、施工便道作为重点防治单元,根据不同防治单元的工程特点进行合理、全面、详细的水土保持设计。

本项目水土保持设计采取了分区治理,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永久措施与临时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并注重防治措施的时效性。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包括拦挡工程、排水工程、渣场和迹地改造等措施;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包括植物护坡、复耕等措施。此外,本项目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如路基边坡的综合护坡工程、排水工程以及绿化工程都具有水土保持的功能,满足水土保持设计要求,数量计入主体工程中,本设计只计新增水土保持措施。

8. 1取土场水土保持设计

本项目取土场共2个,共计占地26.1亩,采取山丘取土方式。本设计采取措施如下: 1)工程措施

取土之前,先将占地内表层耕植土进行剥离,集中堆放场内的一角,或先开挖出一块空

地再进行剥离,将表土放置在已开挖出的空场地内。取土完毕后,取土场范围内进行土地整治,并返还预先存放的表层耕植土,进行复耕。

2)植物措施

对堆放的表土表面撒播白三叶草籽进行防护,防止施工期水土流失。 3)临时措施

在表土堆放处周边采用草袋装土临时拦挡,表土返还后,拆除袋装土临时拦挡。

8. 2弃土场水土保持设计

本项目弃土场共6个,占地229.1亩,均设置于路线两侧汇水面积相对较小的支毛沟和低洼地内。其具体设计如下:

1)工程措施

弃土之前,先将占地内表层耕植土进行剥离,集中堆放场内的一角。弃土完毕后,弃土场范围内进行土地整治,并返还预先存放的表层耕植土。

2)植物措施

对堆放的表土表面撒播草籽进行防护,防止施工期水土流失;主体已对弃土场边坡采取植草防护措施,数量计入主体工程。

3)临时措施

在表土临时堆放处周边采用草袋装土临时拦挡,表土返还后,拆除袋装土临时拦挡。

8. 3施工场地水土保持设计

本项目施工场地共25处,主要为桥梁施工场地、桥梁预制场、拌合站等,占用土地174.57亩。其具体设计如下:

1)工程措施

施工前,先将场地内表层耕植土进行剥离,并集中堆放于场地内不影响施工的一角;在施工场地周边布设土质排水沟;施工完毕后,清除施工场地的硬化层,并在占地范围内进行土地整治。

2)植物措施

除复垦为耕地外,其余占地采取植被恢复,种植乔木马尾松,并在林下撒播狗牙根草籽;对堆放的表土表面撒播草籽进行防护,防止施工期水土流失。

3)临时措施

在表土堆放处周边采用草袋装土临时挡墙,表土返还后,拆除袋装土临时拦挡。

8. 4施工便道水土保持设计

本段施工便道总长为54.1km。其具体设计如下: 1)工程措施

为防止地表径流冲刷对施工便道造成破坏,在施工便道两侧修建土质排水沟,排水沟均采用梯形断面,排水沟开挖后将内壁夯实。排水沟应与施工便道施工同步进行。

2)植物措施

植物措施主要是对路基边坡进行绿化防护,施工便道路侧栽植紫穗槐,空地撒播狗牙根草籽。

8. 5其它非工程水土保持措施

1)合理安排施工工序

施工期间加强组织管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不得随意扩大取、弃土场的范围和数量;开挖山体时应尽量减少开挖面,减少开挖边坡的裸露时间;弃土不得向专门弃土场以外地方倾倒;土石方堆砌时按梯形堆放,尽量夯实,顶面保持平整,以便坡顶回填熟土后用于复耕。

2)根据气候条件,调整施工进度

雨季或大风天气施工时,应特别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布设水土保持防护措施,尽量减少施工期水土流失。

3)临时工程用地不可忽视

施工便道和施工场地等临时占地应尽量少占耕地或植被良好区,临时用地在使用完毕后,结合土地复垦规划设计应及时恢复原有占地耕地和植被。

9. 主要场地的景观设计

9. 1绿化设计主题

路线所经地区历史悠久、山川秀丽、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区域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明显。根据项目所经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以及本项目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景观设计与全线的设计主题 “金色通途,人间彩带”保持一致。力求体现沿途风俗、文化与自然山水特色,最大限度的保护沿线的自然环境,最大限度的恢复破坏的环境,把公路对环境的破坏降至最低点,把公路主线有机的融入到自然环境中去,将其打造成一条生态、环保的黄金旅游线路。

9.2 景观绿化设计突出的特点

1)保护利用和持续发展

娄衡高速公路沿线自然景观资源充足。因此在沿线的景观设计中树立面向节约资源的设计理念,最大强度地保护和利用现有景观资源、最大可能地避免浪费资源、最大能力地挖掘开发新资源、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废弃资源。

娄衡高速线路设计已充分考虑尽量避免破坏自然环境和原有风景。充分保护河流水域、名胜古迹,古树名木。

2)自然融合与环境协调

在考虑平纵、横断面相结合、填切土方平衡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与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相结合,努力做到不仅不破坏自然环境,还能通过对局部地形、物种的调整改善沿线生态环境,不仅考虑到公路线形美观,还考虑到司乘人员良好的心理和视觉的感受,做到“显山露水”,使娄衡路真正做到源于自然、融入自然、高于自然。景观设计所用材料多选用本地石材、木材等,充分体现当地特色并与周围自然环境、景观相协调。

3)主题统一与局部变化

娄衡路景观设计的主题为“打造湘东绿色廊道,尽览浏澧生态文明”。围绕这一主题,充分发掘沿线各地域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特征加以利用,由此表现出各自的特色和韵味,适当的进行艺术加工和变化,如构筑物的风格、造型、色彩以及线形的弯曲、起伏等,使司机在行车途中感受到沿途景观在一片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观中,随着公路的延伸富有节律感、多样性景观、使人心情愉悦达到消除疲劳提高行车安全的目的。

9.3景观设计总体规划思路

总体规划思路为:“一带、两线、三个面”, 具体分述如下:

一带——中央分隔带设计

在满足防眩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中央分隔带景观以植物绿化为主,选择对沿线环境适应能力强、生长迅速,常青或常绿的优良树种、花灌木、草种。采用几种不同的树种和种植形式形成一组设计,根据不同的路段,本合同段分为3段(农田段、山林段、微丘段)3种方案,每隔2~5km变换植物种类或种植形式或改为其它形式等手法改善公路沿线景观,增加韵律感,调节驾乘人员心理。

方案一(微丘段):K41+456.738~K45+400,K71+500~K76+740.097。本方案选用采用塔柏作为主防眩树种,间距1.5m,中间间植1株开花小乔木紫薇。路缘石两侧采用40cm宽的红叶石楠和金叶女贞作为镶边,每2km一交换。草坪采用狗牙根。

方案二(山林段)K45+400~K48+880,K53+000~K58+330段。本方案采用塔柏作为主防眩树种,间距1.5m,中间间植1株常绿灌木金叶女贞球,或者是多年生花卉美人蕉,每2km一交换。路缘石两侧采用40cm宽的葱兰和红花韭兰作为镶边,每2km一交换。草坪采用狗牙根。

方案三(农田段)K48+880~K53+000段,K58+330~K71+500段。本方案采用塔柏作为主防眩树种,间距1.5m,中间间植1株观花灌木木槿,或者是常绿小灌木凤尾兰,每2km一交换。路缘石两侧采用40cm宽的葱兰和红叶石楠作为镶边,每2km一交换。草坪采用狗牙根。

绿化设计通过植物品种、色彩、层次、形体及连续与间断的变化创造出美丽的植物景观,表现运动中平面和立体的美感。考虑车辆安全行驶,中央分隔带采用塔柏作为主防眩树种,树高按如下高度进行限制。平路段树高确定在1.6m左右。对于弯道半径较小,且纵坡呈凹曲线的路段,中央分隔带树高确定在1.8m左右,株距不大于2m。

两线——主线道路两侧绿化设计

路侧绿化景观设计是在边坡防护的基础上进行绿化美化,使路域景观更加完整而连续,形成一条色彩斑斓的彩带。本项目的路侧绿化景观设计方案分别见填方路侧景观绿化设计和挖方路侧景观绿化设计,其数量计入路侧绿化工程数量表中。填方路侧绿化景观设计包括土路肩、边坡平台、护坡道、边沟外侧及隔离栅绿化,挖方路侧绿化景观设计包括碎落台、挖方边坡平台、坡顶及截水沟两侧和隔离栅绿化。

1)、高速公路沿道路主线两侧的绿化设计,是高速公路连续景观“两线”的主要表现形式,构成了道路景观的基础。由于这一部分具有跨地区、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大的特点,设计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 根据道路所跨区域的土壤、水文、气象、地形、护坡结构、 涵洞、桥梁等外部条件及特点,划分典型设计断面,并标出起讫点的位置。

—— 确定道路全线植物品种的基调树种、搭配树种以及功能性隔离树种。

—— 合理配置植物、安排植物的种植形式使之对沿线景观环境形成“封、透、漏、引”的景观效果。

2)、在公路两侧用地范围内依据实际地形可采用乔灌、灌草、乔灌草等配置方式,增加植物景观的空间层次感;在树木光影不影响行车的情况下,可采用大乔木和灌木结合,形成

垂直方向上郁闭的植物景观,空间围合较好,绿量大,改善生态环境效果好,我们选择这种形式作为自然景观缺乏路段的主要的设计方式;考虑到本项目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在沿路两侧具自然的山林景观、田园景观、湿地景观、水库景观等特征地貌处,设计将在适当的路段栽植低矮的灌木和单纯以开阔的草皮为主,让视线通透,使司乘人员行驶在公路上能够领略到优美自然风光。

3)、路线主要经过山林微丘地带和农田山庄区,因此将全线路侧分为两种方案:41+456.738~K48+880,K53+000~K58+330,K71+500~K76+740.097段主要位于山林微丘地带,植物选择主要与周围山体植被协调统一;。K48+880~K53+000,K58+330~K71+500段主要位于农田区,主物品种重要选择当地的乡土植物,形成自然和谐乡村景观。

三个面——互通绿化设计

互通节点是公路景观设计中场地最大、立地条件最好、景观设置可塑性最强的部位。此处车速减缓,相对廊道来说感受时间增长,且可以居高临下。

互通周围群山环绕,地形较为复杂,周边自然环境良好,植被生长茂密,局部有农田与马尾松林。设计以自然式为主,通过植物乔、灌、草的搭配,并采用透、诱、引、遮等手法,营造季相变化突出,层次丰富,群落结构稳定的植物群落景观,使互通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为司乘人员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美观的驾乘感受。

其他绿化——服务区、停车区、养护工区、管理中心及收费站等景观绿化

该处的景观设计是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反映当地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景观绿化应首先满足其功能要求。服务区的景观绿化建议引入“绿色庭院”的概念,简洁自然的手法,结合人文景观和灯光照明艺术,使这些场区具有观赏性、参与性和强烈的时代感。在停车场周围栽植高大乔木,为停靠休息的车辆、人员提供阴凉,在面积较大的绿地或重点地段可建亭榭、花坛等园林小品,供司乘人员休息和观赏,以解除他们的旅途疲劳。在树种选择上,可采用一些较高档的植物材料和常绿树种。其设计与一般公共绿地相同。

10.植物配置及特性

首先,景观绿化设计通过配置优质乡土树种,仿效本土植物群落的构成特色,同时辅以花灌木、草皮(包括野生花卉资源的应用),突出其树群、色彩变化等,做到“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从而使植物配置效果发生空间和意境上的变化。

其次,考虑改善环境质量的需要,树种选择须结合吸收废气、防噪等特性方面进行综合选择。香樟、水杉、枫杨、毛竹、女贞、夹竹桃、木芙蓉等乡土树种是优良的环境改造树种,设计考虑将这些树种作为全线搭配树种进行栽植配置。

再者,亦考虑采用常绿灌木与常绿乔木树种的组合的绿化配植形式,这种配置形式易达到显著的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

绿化覆盖率达36%。

根据资料显示,珠海金湾区的绿化覆盖率达36%,人均公共绿地8.6平方米,有公共绿地、街道绿地、庭院绿地、专用绿地等。

金湾区住建局通报称,该区投资3900多万元的金湾互通立交周边的绿化美化工程已完成工程总量的一半以上。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