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绿化拆违(向山镇的经济发展)

2024-04-17 05:11:28

2009年全镇中小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5亿元,同比增长18.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4.3亿元,同比增长33.4%;财政收入实现8267万元,同比增长54.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8亿元,同比增长137%;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6.3亿元,其中:美元1894万元;新增民营企业30家;农业引进“三资”25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56元,同比增长11.74%。

一年来,依靠全镇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重点落实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经济结构逐步优化,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加快发展工业经济。全镇上下紧紧围绕“三保”目标,积极组织开展“项目落实年”和“企业帮扶年”活动,在政策、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到目前截止,各项重点项目都进入快速发展中:中钢天源年产1万吨预烧料项目着手办理规划设计;金鼎建材二期土地报批及其高耐磨合金材料已完工投产;尖山铁矿初步拟定征迁方案正在报批中;商贸园控规已通过专家评审,并报区政府待批;步行街拆迁安置工作已完成过半;御景园一期工程已完工,二期正在紧张地施工当中。与此同时,我镇成立了向山镇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主要承担向山镇旧城改造和园区发展的融资和建设任务,为下一步全镇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农业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2009年全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1250亩,总产量0.5万吨。粮食优质普及率保持在100%。2009年在落星和石马两个村建立水稻高产示范区各100亩,选用超级稻两优6326高产品种,投入资金1.5万元,让农民看到新技术、新品种带来的高效益。大力发展现代化高效农业,农村落后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城乡融合,功能相互辐射,经济互相带动。目前,全镇已建成花卉苗木基地6家,果园基地4家,家禽养殖基地12家,一村一品特色农业项目逐步发展。从每年不断递增的农民申请项目中,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农户十分重视特色环保农业的投入。我镇现有规模较大的南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于 2009年8月26日通过省财政厅验收,总投资260万元;安徽茂林园艺1.2万头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已初步建成,这些农业经济项目的快速发展,加速了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

(二)构筑开放平台,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坚持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推进“大招商、招大商”,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我镇对外宣传。由镇主要领导带队,先后赴浙江、江苏等地,开展针对性地招商。通过镇内现有的入驻企业牵线搭桥,以商招商,加上我们开展的网上招商、小分队招商,招商成功率进一步提高,2009年招商引资工作获得区三等奖。镇南北创业园和313省道经济带入驻企业逐年增多,现在我镇创业园入驻企业已达19家,其中18家投产,1家已签订协议,即将开工建设,正在洽谈的入园项目3个;两个村级工业集中区,紧跟全镇招商引资步伐,积极对外引进企业,目前落星工业集中区入驻企业1家,即将投入生产;石马工业集中区已有1家开工建设,2个项目正在洽谈当中。通过近一两年的发展,园区产业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逐步扭转了我镇以采矿为主导的产业模式,新型的工业企业成为全镇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9年,313省道和南山大道一期已按照市政化改造要求重新修建,并已竣工通车;马向路市政化改造已进入最后的绿化阶段;慈湖河整治工程——洋河段 4000米治理工程已全部完工;长江大桥南庄土地征迁已基本完成,在这里要特别表扬南庄村委会,他们很好地完成了拆迁任务,在征迁任务完成进度上受到市大桥办的嘉奖。针对农村违法建设泛滥之势,我镇响应上级号召,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重拳出击,成立了向山镇农村拆违工作领导小组,在全镇七个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农村违法建设专项整治、集中查处行动,通过各个部门的组织协调,动员鼓励自拆和依法集中强拆并举,为全镇土地征迁扫清障碍,有效地遏制违建的势头。

苗木花卉独具特色。以三岗为中心的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18万亩,苗木花卉有六大类400多个品种,三岗苗木销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年销售额达1.5亿元以上,“三岗”花木商标为为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商标。现有两个苗木花卉专业协会,实行“协会+农户、协会联市场”的生产销售模式,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利用花木城这个苗木花卉科研、销售的平台,实现由原来偏重苗木,品种单一,向苗木、花卉共同发展的转变,种植结构逐步合理,品质不断提高。在一些种植经营大户的带动下,一些有条件的苗农开始涉足园林绿化施工、养护市场,产业链进一步延伸。苗农花农的年人均收入1万多元,苗木花卉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2007年三岗荣获“中国绿色小康示范村”称号。

2008年7月,上派镇花木协会办公楼落成三岗,协会服务苗农的能力进一步加强。生态旅游产业方兴未艾。通过招商引资、村民投资等方式发展“农家乐”农业生态游,游客采摘时令瓜果、休闲垂钓、品尝农家土菜,贴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已建成“农家乐”8家。农家乐实行统一菜价,统一服务标准,实行星级管理。农家乐同附近的老母鸡家园、紫蓬山森林公园等串点连线,成为合肥市民旅游休闲的后花园。

苗木花卉产业迅速发展,建成集乔、灌、草、花、果为一体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20000多亩,有苗木类、果木类、盆景类、花卉类、草皮类、鲜花类等六大类400多个品种。建有占地100多亩的苗木花卉大市场,该市场成为中国·合肥苗木花卉展示交易大会的定点承办市场。全镇年生产苗木花卉5亿多株,盆景盆花5000多盆,苗木花卉销住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苗木花卉年销售收入达1.2亿元,苗农年人均纯收入达4960元以上。蔬菜种植传统产业进一步巩固,秋延瓠瓜已通过部级无公害认证,产销两旺,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个亮点。畜牧水产业有较大发展,其中周坝的奶牛、五十埠的生猪、中派的鱼虾独具特色,已形成规模。

上派城郊型农业独具特色,是“中国花木之乡,江淮休闲胜地”。苗木花卉有六在类400个品种,种植面积5万亩,注册了三岗苗木花卉商标,基本实现三岗苗木花卉卖全国。占地1000亩的中国中部(合肥)苗木花卉城正在建设中,是中国合肥苗木花卉展示大会的定点举办地。 上派镇按撤县设市目标,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镇内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道路交通网状延伸,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城镇路灯总长度30公里,三县一郊唯一的“十里长街”已建成通车,三县一郊独具特色的步行街已开街营业。城区日供水量达1.5m3,拥有供电所两家,日供电量21.4万千瓦时,10万门程控电话端局可直拔国内外,移动网络覆盖全镇,城市功能基本具备,城市化水平达80%。

上派镇积极响应合肥市“三大推进”战略,确立“中国花木之乡,合肥西南中心”的发展定位,确定“全县当第一、全市进三强、全省创一流、全国有名次”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明晰思路,充分发挥近城优势、产业优势,大力推进工业园区、新农村和城市建设。2007年,实现财政收入1.0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08元,全镇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28家,全年实现规上企业产值17.1亿元,在合肥市十强乡镇评比中位居第三名。2013年,全镇完成财政收入7.46亿元、规上工业产值70.5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3.78亿元、招商引资18.2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020元。 工业经济飞速发展。上派镇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6.25平方公里,二期2.7平方公里, 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的标准,采取一次规划、分期建设、政府推动、滚动发展的办法,狠抓园区平台建设,工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分为一个物流组团、两个工业组团、三个拆迁安置点和四个公共服务区块,采取政府启动、项目滚动、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办法。上派镇以工业聚集区为主阵地,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的标准,加大投入。

截至2011年6月,工业聚集区基础设施累计投入1.5亿元,已完成2.5平方公里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签约入园项目61家,建成投产50余家,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0亿元。工业聚集区还找准比较优势,突出产业特色,注重提高产业关联度,增强配套能力,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做强支柱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型产业”的思路,全面提升机械加工制造、家电配套等支柱产业的竞争力,着力培育农产品深加工等潜在优势产业,加快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富有竞争力的工业发展体系。江汽供应巢建设稳步实施,采取一次丈量、一批公示、分期拆迁的方式,完成一期1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10个自然郢、335户房屋拆迁。已与意大利阳光集团签订投资协议,预计年底有2-3个项目落地建设,园区工业已成为上派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撑。

优良的引资环境。设立以进站大道两侧和合铜路两侧为依托的企业小区,小区面积7.5平方公里,小区已实现路、电、水三通。上派镇为外商提供“一站式服务”,极力营造安商、富商、优商的软环境。打造招商引资平台。引进了新城建材、普信工贸公司、康尔橡塑、龙飞明珠花园等项目并建成投产,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工业园区全面建设。积极按照“区划不变、户籍不变、利益共享”的原则,开展县区合作、县镇合作,先后托管沿河、韩圩、乐平、巢湖、田埠等村,成立新港工业园;划出凉亭、中心、周坝村,规划建设新型工业示范园。2005年,上派镇按照“政府启动,项目滚动、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发展思路,规划建设工业聚集区。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6.25平方公里,一期2.7平方公里,工业聚集区以汽车零配件和家电配套为主导产业,2006年开始建设,至2009年底,累计投入基础设施资金1.8亿余元,初步形成一期2.5平方公里的工业平台,实现供水、供电、路网、通讯、有线电视五通,基础设施初步完善。累计入园项目68家,投产项目50家。园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家,2011年度实现规上工业产值57亿元,完成工业投资10亿元,上缴各项税收1亿元,工业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全镇现有企业近1400家,个体工商户5000家。年营业收入超10万元的个体和私营企业200多家,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16家,其中康尔橡塑等企业年营业收入超千万元,合肥水泥设计院北张节能设备厂、豪伟公司等年营业收入超过亿元。民营企业的迅速崛起,形成了规模,成为该镇经济新的增长点。 2006年以来,上派镇城市建设以“增大承载力、提升品位、实现全融入”为发展目标,以道路交通、旧城改造、环境整治、城市配套等为重点,实施了50多项重点工程。先后实施了派河综合治理、潭冲河综合治理、古埂公园、城关污水管网等一大批环境整治工程。

按照“一次规划、分片改造”的原则,全面推进旧城改造。先后完成或启动老中街、李湾、肥光入城口、派河大道、竹木市场、国防苑等处拆迁改造,完成房屋拆迁280万平方米,新建九大安置点150万平方米,回迁安置群众4000多户。积极探索城市基层管理模式,200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率先在全县启动社区建设试点,通过整合居委会和部分村,先后成立12个社区,并通过考核、选聘、公开招考等形式,配齐配强社区“两委”班子。建立健全社区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党建、警备、计划生育、社会保障、文教卫生、文明创建”六进社区工作,初步建立一种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社区发展新模式。积极开展创建全省文明县城、全国文明县城活动,采取加大投入、完善设施,网格包保、落实责任,扎实开展市民思想道德教育、志愿者活动,城市文明创建水平明显提高,顺利通过全省、全国文明县城验收。

已建城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拥有巢湖路、人民路、三河路、青年路、新华路等11条商业街;现有杨桂塘、三拐塘及桥北农贸市场、城关竹木市场、花卉苗木市场等大型市场;拥有高标准的供电、供水、通讯邮政电信设施;现有设施完备教育、卫生、文化设施,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2006年以来,随着合肥大建设、大发展、大环境推进,城市路网、自来水、公交等同合肥实现等高对接,城市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上派镇的区位优势凸显,水晶城、泰来傲城、书香雅居、翰林水岸、龙飞二期、用世生活城、天地城、科创和谐盛世、百大拓基广场、万派城、环球世家、金银国际、钱江一号公馆、西城秀里、西城国际等一批商业住宅小区相继开工建设。

按照“提升老城区、拓展新城区、完善配套设施、融入省城合肥”的县城发展思路,以旧城改造、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和创建园林县城为重点,积极参与县城建设。 上派镇拆迁、拆违30多万平方米。配合旧城改造和重点工程建设,上派镇主持建设四十埠、馆驿、花木城、幸福园4个安置点,配合县委、县政府建设拆迁安置点6个,全镇建成或在建拆迁安置房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目前有6个拆迁安置点已建成投入使用。

积极配合县加强城市道路、公园、学校等公益性设施建设,按时完成古埂公园、派河综合治理、青龙路、翡翠路等重点工程的拆迁供地,促进了工程的顺利实施。随着路网的延伸,县城的面积不断扩大,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的承载力不断增强,城市的品味和档次不断提高。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