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绿化(浙江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2024-03-29 07:10:55

以下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的关于浙江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1总则

1.0.1为贯彻国家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四节”政策,促进国家倡导的绿色建筑的健康快速发展,建设环保、高效、安全、舒适的人居环境,制定本标准。

1.0.2在绿色建筑的实践过程中,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在适宜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

利用;

2在节约资源的同时为使用者提供安全、健康、适用的使用空间;

3兼顾保护环境,减小建筑对环境的负荷,与自然和谐共生。

1.0.3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

1.0.4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规划

3.1场地

3.1.1绿色建筑的场地选址应关注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处,首先应避免将建筑建在不适宜的场地,其次应减少场地选址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1城镇总体规划编制应从区域整体出发,妥善处理城镇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关系,综合评定区域内的各类资源(水、湿地、森林、矿产等),根据资源承载力和理性确定城镇发展条件,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避免重复建设,保护好不可再生资源。

2第2项:若有可靠的城市防洪措施,使防汛能力达到《防洪标准》(GB50201)的要求,那么场地海拔低于城市防洪标准水位以下时也可作为场地选址;第3项:若公园管理部门或小区业主同意以等同或高于原用地价值的土地交换时,那么此用地也可作为场地选址;第4项:自然保护区中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的实验区除外。

8充分利用原有市政交通网络,既减少交通的重复建设,也达到了土地的集约使用,还间接地减少了新增交通工具的废气污染。

9文物是历史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它见证着一个地方的历史人文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要对其进行保护。

3.1.2

1~4这几条旨在尽可能维持场地原有地形地貌的自然特征。

1保护生物多样性,比如开辟生物廊道、提供筑巢空间、给饵设施等措施。

3包括不改变原有河道的形态、恢复原有河道失去的功能等。

4比如土地改良,提高土地生态价值,恢复原有生物生存条件等。

6~9绿化工程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研究表明,绿化是吸收CO2、改善场地内热环境的最有效的措施,此外绿化还能够起到怡情养性、陶冶生活、调节气候、降低噪音、美化环境、增加大地涵养水能力、改善土壤生态等作用。但是,现在有一些盲目推崇人工草坪,重草轻树和盲目引进不适宜当地气候的名贵树种的绿化观念是很不环保的,绿色建筑的绿化提倡的是以本土植物为主,强调成活率;提倡乔、灌、草、藤的有机结合;提倡屋顶、阳台、窗台、墙面的全方位、立体化绿化;绿化亦要注意节水,宜采用滴灌、微喷方式,尽量利用再生水、雨水、地下水作水源。当然,也不能盲目追求过大的绿化率,造成土地浪费。

3.1.3

1~6要用城乡统筹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既要考虑单体建筑,又要考虑城市或区域的统筹规划和总体布局;要通过统筹城乡空间总体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和节约程度,实现城乡建设用地总量的合理发展、基本稳定、有效控制;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制定各项配套措施和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建房,节约用地;要深入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实现城市的集约用地。进一步减少粘土砖生产对耕地的占用和破坏。

3对公共建筑的建筑密度可酌情适当提高,对居住类建筑应立足创造宜居环境确定建筑密度和容积率。

4由目前的国情来看,住宅建筑依然是未来几年建筑行业的主要建设项目,为了响应国家建设普通住宅的号召,更好的集约节约用地,在此规定户型建筑面积不宜超过120m2。

5立体停车空间指地下停车库或地上立体停车库。

6预留发展和改扩建空间,体现了绿色建筑规划的可持续发展观点,但不可一味追求“预留”,而损害了拟建建筑的空间舒适。

7~8建筑朝向是指一幢建筑的空间方位,一般以主要房间向外最集中的方向为标志,确定建筑物的朝向应从全局出发。除了气候条件外,地形特征也对建筑朝向有影响,在地势平坦的场地,建筑布局较为自由,当场地地形复杂时,为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建筑常常平行等高线布置,当必须垂直等高线布置时,也可采用错层、跌落等手法与地形结合。另外,场地内外的道路走向、某些方位有优美景观等也是建筑朝向的考虑因素。

9建筑间距过大,就会浪费土地和增加道路、管线长度;过小又会影响日照、阻碍空气流通,也很难满足视线和防火要求,因此,建筑间距应慎重确定。另外,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不同而采取不同的间距,如学校、医院的日照间距可大一些。

11空间设计除了要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室外交往空间,又要于既统一又变化的场地之中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空间环境;强调当地文化是为了提醒广大设计人员进行场地景观设计应体现当地的人文环境,使得场地设计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从而体现绿色建筑的“以人为本,天人合一”观点。

12无障碍设施设计是体现人性化的建筑设计,亦是绿色建筑所提倡的。

14施工期间主要运输道路进行硬化处理,是防止施工车辆在施工现场产生扬尘污染环境的措施,但是由于硬化本身也是一种土壤污染,所以将施工现场需硬化道路尽量选在与拟建道路相同的位置,或者选用现场原有道路更好。

3.2能源

3.2.1

1蓄能系统有蓄冷系统和蓄热系统两种,其中蓄冷技术包括冰蓄冷技术、水蓄冷技术和冰水蓄冷技术。采用蓄能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可平衡电网峰谷负荷,减小对城市电力供应系统的冲击;

2)利用电网峰谷负荷电力差价,降低空调运行费用;

3)制冷主机容量减少,减少空调系统电力增容费和供配电设施费。

3.3水资源

3.3.1

1~2对各类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有效利用各类水资源的基础,考虑和规划各类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对后续的设计和施工具有指定性的意义。

3污水再生利用是开源节流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在我国污水再生利用的初期阶段,大力倡导和推进污水资源化是具有行业意义和社会意义的。

4现阶段,污废水和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再生水设施的建设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只在缺水城市和缺水地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同和贯彻,但随着经济建设的加快和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大,这一开源节流措施应在各地区都得到有效的实施。

3.3.2各供水系统的供水方式、供水水量、供水压力合理适用是保障用户日常用水安全的基本要求。按照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分质供水可降低水处理的成本,使直饮水、自来水、再生水等供给水根据各自用途得到高效的利用,不致造成统一水质要求而产生的浪费。

3.3.3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统是指生活排水与雨水排水系统分成两个排水系统,是为了保护水体不致受生活污水有机物污染。在城市有污水处理厂时,市政均有污水管道系统和雨水管道系统,居住小区两种排水系统很容易与之衔接。但目前尚有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则生活污水应自行处理后方可排入雨水管道。

3.3.4充分利用各种污水、废水资源是开源节流的有效方式,但在水资源丰富和当地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地区,则应综合考虑其经济可行性和建设可实施性。

3.3.5生态化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雨水的集蓄利用,开源节流;

2雨水的间接利用,将雨水下渗回灌到地下,补充涵养地下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减少水涝;

3雨水的综合利用,利用城市河湖和各种人工与自然水体、沼泽、湿地调蓄、净化和利用城市径流雨水,减少水涝,改善水循环系统和城市生态环境。

3.4材料与资源

3.4.1建筑用材多种多样,选材要根据建筑本身、当地情况等,对其有一个整体上的规划,达到合理、节约的目的。

3.4.2我国正在提倡节约型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又要尽量减少资源消耗,既达到使用要求又不奢侈浪费。

3.4.3合理地使用场地范围内的现有建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将场地范围内现有建筑进行合理的功能改造,成为新建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二将场地范围内的现有建筑用于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功能性用房或厂区内相应的辅助用房等,使其得以充分合理地再利用。

对于场地内需拆除的建筑,在其拆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使其再利用既可以减少材料消耗又可以减小城市环境负担。应该尽量将所拆下的各类建筑材料如钢材、木材等进行分类处理,有效地回收与再利用。

3.4.4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循环利用,必须对其进行一个合理的规划。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