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新能源(为什么这么多人选择磷酸铁锂电池)

2024-03-30 09:35:49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 汽车 的“ 心脏 ”,它能够决定一辆纯电动车的 续航 安全性能 等至关重要的属性。在此前政策的引导下,拥有能量密度较高的 三元锂电池 备受市场青睐,但在2020年三元锂电池装机量开始下滑。

据中国 汽车 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动力电池累计销量达65.9GWh。其中三元锂电池共计装车38.9GWh,占比61.1%,累计下降4.1%;而磷酸铁锂电池装机24.4GWh,占比38.3%,累计增长20.6%,成为销量同比唯一增长的动力电池类型。

在2021年装载磷酸铁锂电池的车型也会越来越多,例如:小鹏 汽车 在3月发布了小鹏G3和P7新增车型,并配备 磷酸铁锂电池 ,欧拉好猫在3月中旬也发布了三款磷酸铁锂版本车型,除此之外,3月初工信部发布的第342批 《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 新产品公示中也有 22款车型 采用磷酸铁锂电池。

磷酸铁锂成本低 降低购入门槛

根据彭博社新能源观察12 月公布的调查来看,全球市场三元锂电芯的价格在 102 美元/kWh ,而磷酸铁锂电芯则低至 80美元/kWh ,两者差距22美元。

目前纯电动车型所配备的电池容量大多数都在 70kWh ,我们就以该容量进行计算 (在不计算电芯组成费用情况下) ,使用三元锂电芯成本为 7140美元 (人民币约等于46410元) ,而使用磷酸铁锂电芯则只需要 5600美元 (人民币约等于36400元) ,两者差距在 10000元 左右,而未来电池容量越高,两者的差距就会更大。

这也就是此前特斯拉Model 3标准续航在使用磷酸铁锂电池之后,能从由原来的27.155万降至24.99万元的主要原因。

磷酸铁锂安全系数更高 更耐用

而磷酸铁锂电池在温度 超过600 才会发生分解 ,相比三元锂电池要 更加稳定 。除此之外,在电池的使用寿命上,磷酸铁锂可以充电 3500次 才衰减至强制更换的界限80%,估算下来大概可以使用 10年以上 ,而三元锂充电 2000次 左右就已经衰减至限定值了,这大致只能使用 6年 的时间。

技术成熟 磷酸铁锂电池缺点被缩小

2019年国家对补贴政策门槛进行了提升,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需要达到105Wh/kg,并且续航里程需要达到250km才能进行补贴,但由于当时技术还不够成熟,使用能量密度较低的磷酸铁锂电池难以获得补贴,众多车企就选择了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锂电池。

不过随着中国电池技术日益成熟,不少动力电池企业都研发出如何解决磷酸铁锂低的问题,像宁德时代此前发布的 CTP技术 ,该技术通过改变电池包内部的布局结构,去掉了模组,将电芯直接组成 Pack。从而让电池包的体积利用率上升 15-20% ,能量密度提升 10-15%

除此之外,比亚迪研发出 刀片电池 ,该电池通过CTP (Cell to Pack) 设计思路,直接取消了电池包内部的框架,通过横向密集排列的多排电芯, 将内部空间的利用率提升到了60%左右 。结果就是电池包整体的能量密度以及容量的提升。以搭载最新刀片电池的比亚迪汉EV为例,其电池包总能量为76.9kWh,能量密度140Wh/kg。

新的CTP设计思路不仅让刀片电池在性能参数上达到了平均水平,由于减少了电池组装模组的端板、侧板以及用于固定模组的框架、螺栓等紧固件,还降低了部分制造成本,提升制造效率。

虽然磷酸铁锂电池目前装机量提升,但该电池并非完全取代三元锂电池,很多车企都选择用“ 两条腿 ”走路,同一款车型会发布两种不同电池的版本。于是有很多消费者会有疑惑,这两种版本应该如何选择。

在笔者看来,具体如何选择还是需要根据车型而言,我们拿 小鹏P7 和 欧拉好猫 来举例。

首先是小鹏P7,磷酸铁锂版本车型起步售价并非发生变化,不过在续航和配置上进行了调整,其中 续航从586km下降到480km ,在配置上配备XPILOT 2.5系统。如果是想要体验目前自动驾驶等功能并对续航没有非常高的要求,笔者认为 选择磷酸铁锂版本的更合适 ,但如果对于经常使用新能源车驾驶长途的消费者来说, 选择三元锂电池版本更为合适 ,毕竟更长的续航能够一定程度减少里程焦虑的问题。

接着就是欧拉好猫,该车磷酸铁锂版本和三元锂版本 没有任何区别 ,无论是在售价上还是配置上或者是续航上都保持一致。因此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就需要考虑自身地区,目前磷酸铁锂车型虽然BMS控温技术作为辅助,可以尽量降低低温对电池带来的问题,但在面对极寒的情况或多或少还是会导致续航有一定降低, 如果是生活在北方 笔者建议还是选择三元锂电池会更稳妥一些

在技术层面提高之后,磷酸铁锂电池的优势要更加突出,从装机量上就可以看出磷酸铁锂电池正在崛起,但是这并不代表三元锂电池没落。在笔者看来这两种不同得电池就像燃油车时代的自然吸气和涡轮增压一样,各有优劣,形成互补的方式,能够覆盖更广的使用场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文/电车资源 大木)

纯电动车边开边充,无线充电技术真的靠谱吗?

新能源 汽车 行业又有了新突破。

2月24日晚,吉利和沃尔沃联合宣称双方达成最佳合并方案,在各自保持现有独立公司架构的情况下,在包括电气化和智能化在内的 汽车 新四化方面展开深化合作,强化 科技 优势,持续引领行业变革。

合并之后,会对新能源 汽车 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与沃尔沃并肩作战,能让吉利战胜比亚迪吗?在新能源 汽车 的浪潮中,吉利又该怎样如何把握趋势?

拯救新能源 汽车 业务 吉利沃尔沃深度整合

早在去年2月,吉利 汽车 曾发布公告称正与沃尔沃 汽车 探讨重组的可能性,但受吉利 汽车 回归A股影响,该计划一度被搁置。

时隔一年,这次合作才真正落实下来。 具体而言,吉利与沃尔沃将以股权合并形式将动力总成业务合并成立新公司,重点开发新一代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和高效内燃发动机,同时双方将共同开发、使用下一代纯电专属模块化架构,以及全球领先的高度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从本质上看,与其说是吉利沃尔沃合并,倒不如说是两者部分业务的深度整合协同。 而此次深度整合最重要的原因是 吉利在新能源 汽车 上的失利。

虽然吉利在燃油车领域一路狂奔,成为国内燃油车巨头。但在新能源领域,吉利却没有那么深厚的积淀。而且,即便此次与沃尔沃再携手,吉利冲出重围的可能性依然很小,毕竟负负无法得正。

2020年,吉利仅卖出6.8万辆新能源 汽车 ,在全年新车销量中仅占比5.2%;沃尔沃方面,直到2020年11月,旗下首款纯电动车型XC40 RECHARGE才在广州车展上正式上市,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姗姗来迟。

如今,双方在这个时间点选择合并,也是想合力争夺新能源市场。 而且,从全球化趋势来看,不少车企都通过公司合并加强市场竞争 ,比如雷诺-日产-三菱、PSA和FCA的合并亦或是丰田控股斯巴鲁等,吉利和沃尔沃再携手,能够加强协同效应。

但需要清楚的是,此时双方已经不像十年前的强强联手,更像是抱团取暖

十年之后再携手 吉利沃尔沃能力拼比亚迪吗?

十年前,相比于沃尔沃,吉利还是个默默无名的小玩家。当时,吉利以18亿美元价格收购沃尔沃100%的股权,外界将此次收购行为称为“蛇吞象”。

但这次收购,却让吉利开启了高歌猛进的十年,可以说, 沃尔沃的技术让吉利造车入了门。同时,吉利 也帮助沃尔沃打开了市场渠道,两者互相需求、互相帮扶,在燃油车领域占得了一席之地。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吉利在“造车上”很乐于“拉帮结派”,善于取别人之长来快速弥补自己的短项。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不止是沃尔沃,吉利在新能源 汽车 业务上正开展着广泛的合纵连横。

进入2021年,吉利先后宣布与百度、富士康两大巨头分别组建合资公司。并且与美国共享智能出行生态系统公司Faraday Future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技术支持和工程服务领域展开合作。

吉利 汽车 选择合作的企业不仅数量多,在范围上也涉猎较广: 科技 巨头、代工厂、智能造车企业都成了吉利抵御风险的合作伙伴。

和吉利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新能源 汽车 的另一巨头比亚迪。相比于吉利来说,比亚迪相当“自主”, 在 汽车 供应链上,比亚迪已经拥有完整的“三电”制造能力(电池、电机、电控),完整的供应链布局加强了比亚迪的成本控制和风险应对能力,在去年一跃成为中国市值第一车企。

那么,同为国内同梯队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和的比亚迪相比,吉利实力到底如何呢? 笔者从销量和技术优势以及资本估值这三个方面进行对比。

在销量上,吉利落后于比亚迪三倍。 2020年,在吉利的新能源车版图中,几何A、几何C、帝豪EV、帝豪GSe等新能源产品2020年总销量仅为6.81万辆,在总销量中仅占5.16%。相比之下,比亚迪去年共卖出19万辆新能源车,相当于吉利新能源车销量的三倍。

往期数据相比,比亚迪优势更大。 自2015年开始,比亚迪已经连续完成了全球新能源市场销量的四连冠,而在2019年全球销量市场上也仅次于特斯拉。根据乘联会2020年1-8月数据,无论是纯电动市场还是插电混动市场,比亚迪均排名前二,综合市场占有率约12%。

除了现有的销量外,即便是技术上,吉利也难占优势。目前吉利的技术多依赖于百度,腾讯等 科技 巨头,但比亚迪却 相继推出“王炸”技术,从刀片电池到DM-i超级混动超低能耗技术的发布,比亚迪让资本市场对其有了更高期待。

在资本市场上,吉利的火热程度也不敌比亚迪。 按照吉利先前公布的信息,在A股上市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拟投资总额为204.25亿元,其中拟使用本次募集资金200亿元。

而上个月比亚迪发布公告称,已完成超299亿港元新增配股发行。比亚迪此次配股获超200家投资机构抢购。这是国内新能源 汽车 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股票发行项目。近日,高瓴资本又斥资2亿美元参与了比亚迪最新一轮定向增发股票的购买。

生产 汽车 可以说是现代制造业的巅峰级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如果资金出现问题,很可能半途而废。那么,在新能源 汽车 深受资本追逐的风口,吉利该如何把握新能源趋势?

时运不济,巨头环伺 吉利该如何把握新能源趋势?

今年1月,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增长近2.5倍。中国 汽车 产业在面临深刻变革,智能化、电动化浪潮是 汽车 工业由大变强的重要赛道。再加上资本市场热捧,这让传统车企吉利加速 科技 转型、强攻智能化和电动化的意愿更加强烈。

但是,吉利在新能源 汽车 上却频频失意。距离2015年吉利提出“蓝色吉利行动”战略已经过去6个年头了,2020年,新能源 汽车 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却只有个位数,距离计划到2020年实现新能源 汽车 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90%以上的目标还相去甚远。

蓝色吉利行动已然失败,而现在的吉利,不仅错过了国内新能源补贴的窗口期,还要面对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全面爆发,那么,吉利该怎么把握趋势呢?

目前,新能源 汽车 品牌大多盘旋在低端市场,但是在中高端市场上却表现不佳,比亚迪旗下旗舰车型仅比亚迪“汉”成功入围高端轿车市场,而吉利与沃尔沃在新能源市场上实力都不强,尽管拥有领克、几何、极星、沃尔沃等多个中高端品牌,但没有一款品牌可以称之为成功。

吉利想要突破重围,要做的就是改变消费者对品牌中低端定位的刻板印象,在高端市场上有所建树。

除此之外,新能源 汽车 出海也是不错的选择。 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有222855辆中国新能源车出口到海外,其中72677辆出口到欧洲地区,同比增长211%。占比为32.6% ,由此可见,欧洲市场已成为我国新能源 汽车 出口的主要市场。

而澳洲和北欧对于中国新能源 汽车 的欢迎度也显著增高。 比亚迪将与挪威经销商合作,在今年向挪威用户交付比亚迪唐EV纯电动SUV。此外,还将在澳大利亚推出国内大火的汉EV,计划售价区间在5.9万至9.9万美元之间。

新能源 汽车 在海外市场广阔,IHS Markit预计,2024年全球 汽车 总销量大约为9230万辆,其中电动 汽车 占比将占10.2%。BNEF(彭博新能源 财经 )也预测,到 2040 年,电动 汽车 的销量将超过全球乘用车销量的 50%。

在资本狂欢的同时,新能源 汽车 事故频发,也是行业不可忽视的问题。每次自燃事故之后,都是股市的狂跌。在内外形势千变万化的新能源市场中,如何站稳脚跟,如何打造出足够安全、可靠、接受度高的产品,是吉利需要面对的真正问题。

尽管政策利好,但吉利尚未拥有足够的底气和实力笑到最后,在新能源 汽车 上,吉利与比亚迪仍有不小的差距。未来,吉利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但不断寻找新机会的吉利,对新能源 汽车 的野心未变。

本文作者:宁缺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