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新能源(重塑新能源)

2024-03-30 15:18:57

一旦大玩家入场,就意味着新格局渐成。毫无疑问,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大众品牌正是让人不敢小觑的“大玩家”。

11月3日晚,在大众汽车品牌ID.4中国首秀活动上,大众汽车纯电动ID.家族的两款中国车型——?一汽-大众ID.4?CROZZ和上汽大众ID.4?X,在深圳迎来首发。目前,新车已于佛山和安亭工厂启动生产,并将于2021年初上市。

在特斯拉一家独大,造车新势力紧随其后的背景下,也许没有人会怀疑,姗姗来迟的大众具备力挽狂澜,改变当前局面的实力。

尽管此前大众在新能源市场并没有呈现出的多少说服力,无论是朗逸纯电,还是宝来纯电,这些“油改电”的产物,在“三电”系统和车型的可塑性及延展性上都乏善可陈,没有体现出足够的竞争力,但这只不过是大众向纯电动车市场的初步试探。

从2017年9月的法兰克福车展上,大众汽车集团就发布了行业内最全面的电动化战略——到2030年,大众汽车集团的整个车型阵容都将实现电动化。到被大众视为新能源时代重要突破的MEB平台落地,再到北京车展上,大众宣布首款真正意义上的纯电动全球化车型ID.4即将问世。

我们看到,像大众这样的“大象”,一旦转过身来,它奔跑的速度是很快的——出色的产品实力、高品质的背书、先天优势的品牌力、庞大的保有量、强大的经销商体系,以及充裕的产能,这些都是大众进击电动车市场的资本,也是它破局的底气。

正如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冯思翰在此次发布会上所言:“我们相信ID.4将真正改变玩法,同时我们坚信,ID.家族能够彻底地改变汽车市场。”

改变谁的玩法?显然,大众的目标不仅仅是追求更多的销量,而是用自己熟悉的游戏规则,改变这个已经被特斯拉所定义的电动车市场。

而ID.4作为大众发力电动车市场的第一个信号,必将是颠覆人们对大众品牌以往认知的重磅产品。那么,从南北大众发布的这两款纯电动产品,到底竞争力如何呢?

最具划时代意义的大众SUV车型

从欢乐海岸会场跳跃的色块和炫酷的光影,到整场发布会洋溢的激情舞蹈,再到红黄蓝的新车颜色。这很难与大街小巷上,适合男女老少的大众品牌联系到一起。但对于从去年开始焕新品牌LOGO,全面拥抱年轻化的大众而言,仿佛就像是在为ID.4的到来而作的铺垫。

ID.4作为大众汽车MEB纯电平台在中国市场的首款产品,让人们看到大众在纯电动车型上的更多“想象”空间。

在外观方面,两款ID.4车型都采用了家族化语言设计,发光式标徽与无缝式设计风格,融合了流畅的外观、活力四射的造型、充满力量感的观感和空气动力学性能,风阻系数仅为0.28,这对于纯电动车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除了发光式标徽,IQ.Light矩阵LED大灯的应用,使得两款ID.4车型更具辨识度,令人过目不忘。该大灯的远光照明模组配有11个独立LED灯源,支持单独关闭或调暗光线,在夜间或者光线不明的路况中行驶时,可以持续最高亮度照明,同时不影响其他车辆。

MEB平台造就了两款ID.4车型全新的车身比例,拥有更低的重心,前后载荷分配为50:50。在车身尺寸方面,ID.4?X的长宽高分别为4612/1852/1640mm,轴距为2765mm,而ID.4?CROZZ的宽度与轴距与其保持不变,长度为4592mm,高度为1629mm。

在内饰方面,ID.4的车内空间十分宽敞,全景玻璃车顶让车内更加通透。内饰所运用的色彩和材料极具现代感,悬浮式的仪表盘与中控台采用独立式的设计,体现出极简风格。另外,车辆还设有可自定义的30色背景氛围灯,为内饰增色不少。

化繁为简,是电动车的未来趋势,也是彰显科技的进步的象征。

在智能化、数字化的浪潮下,电动车作为最大的受益者,在智能科技上定然不能落后。在此方面,ID.4实现了全面互联,并以全新的人机交互理念让汽车直观易用。得益于此,只需通过触控的方式,即可操作方向盘、中控台甚至是天窗上的全新功能。?ID.4能够识别自然语言指令,人车交互从此鲜活。举例而言,智能响应的ID.Light能够显示车辆情况并为驾驶者提供各类信息,比如显示充电状态,以及按导航指令提示即将转向。

同时,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可以将虚拟指令和动画投影至前方道路上,从而使驾驶和路况信息与现实融为一体。另一项智能科技IQ.DRIVE则让驾驶更加轻松,这一点通过新一代Travel?Assist巡航辅助系统体现得尤为明显。

此外,基于大众汽车新的E3电子架构,让两款ID.4车型拥有更强的数字化能力,可实现远程OTA。据介绍,E3电子电器架构,是一个全新的、可升级性、可扩展、可复用以及可移植的汽车电气架构。

据了解,为确保安全性和耐用性,大众汽车开展了超过2500项不同的测试,台架测试时间达数百万小时,覆盖几乎每个大洲以及各种气候带。

而在消费者最关注的的续航方面,两款ID.4车型没有令他们失望,它通过84.8kwh大容量电池系统+175wh/Kg高电池包能量密度+真高效BMS能量管理系统,实现了550km超长续航,并搭载了热泵技术,可以在冬季将续航能力提升30%,轻松应对一周通勤需求。

不仅如此,为了解决用户充电难、慢的焦虑,两款ID.4车型可采用7千瓦交流电充电,或利用功率达100千瓦的高速直流电充电。即使是最大容量的电池模组也可以在45分钟内充至80%的电量。

而且,为了向用户提供一流的充电体验,大众汽车正在通过其合资企业开迈斯建造专属的充电设施。至2020年底,大众汽车的在华充电网络将从现有的40个超级充电站增加至250多个,包含3600个充电桩,覆盖全中国的16个城市。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商务副总经理、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董修惠在发布会上表示,到2021年底,10个重点城市每5公里之内就会有一个充电站。同时宣布ID.4?CROZZ耀夜首发版正式开启预定,这款续航里程达到了550km的车型,补贴后售价不超过25万元人民币。

可以说,从产品力和定价来看,大众ID.4有着不俗的竞争力,再加上大众品牌背后软硬实力的加持,消费者在电动车市场选择ID.4无疑会更加安心可靠,而这也正是大众希望给消费者留下的标签。

重塑新能源车市场格局

以往我们常说,大象转身很慢,但同时,似乎电动车市场的发展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般成熟和迅速,尤其在受疫情影响和整体车市下行的背景下,电动车市场没有展现出该有的韧劲。因此,大众此时入局,不能称之为晚。

从目前市场局势来看,除了体量较大的特斯拉外,造车新势力主要集中在以蔚来、小鹏、理想、哪吒、威马为首的第一梯队。据销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这五家造车新势力销量总共占比达90%。不过,虽然有着稳健的销量表现,但是要知道,这些新势力车企的车型种类比较少,而且最多每个品牌每年向市场推出一款全新车型,仅此而已。

但是像大众、丰田、本田这样的传统车企来说,要想全面发力电动化的攻势是造车新势力所难以招架的,这不仅仅是车型数量的优势,还有传统车企数年来市场的深耕和整个体系力的完善建设。

而从目前我们能够看到的外资企业里面,大众的决心无疑是最大的,步伐也坚定且快速。

冯思翰表示:“到2023年底,我们将在中国市场推出8款ID.车型,大众汽车品牌致力于成为中国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首选品牌。”

不难看出,“首选”二字,表达出大众对电动车领域话语权的势在必得。

按照此前大众发布的电动车发展规划,到2024年大众品牌将在电动出行领域投入约110亿欧元,并制定了到2023年底达成年销100万辆电动化车型的战略目标。中国作为世界最重要,同时也是大众最为倚重的市场,而到2025年,中国市场将有15款合资新能源车型,其中纯电车型占比为35%。在此产品组合基础上,我们计划每年在中国市场交付约150万辆新能源车型。

大众为了在中国更好地推进电动化战略奠定基础。目前,大众位于安亭和佛山的MEB工厂,每年的电动汽车总产能可达60万辆,并且已经全面投产。这个规模也是目前国内其他新能源车企所难以企及的。

可能相比其他传统车企,大众在新能源规划上看着有些激进。毕竟,行业里说了这么多年的电动化,其实很多车企都是处于布局的阶段,还在技术积累时期。从真正市场来看,私人消费依然还是比较有限的。而此时,大众率先全面出击电动车市场,相信会推动整个市场发展,加速市场电动化的进程。

在冯思翰看来,如果趋势不可逆,那么就要快速转型,才能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特别是在中国这个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大众汽车集团更是要加快变革,以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可以说,不断响应和适应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号召和趋势,正是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持续领先的关键因素之一。

结语

就在大众ID.4首秀的前一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其中提到了2035年,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销量50%以上,纯电动则将占到新能源汽车的95%以上。该消息的发布,完美呼应了大众极具前瞻性战略眼光,同时也体现了大众出色的执行力。

“中国已成为汽车行业的创新强国,不断破局创新,其研发成果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广泛应用。而我们集团的发展策略正是‘在中国、为中国,在中国、为全球’,我们致力于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发挥领军作用。”冯思翰如是说。

大众ID.4在中国的投产,是大众集团以及南北大众在电动化转型的重要转折点,也意味着,大众正式打响了抢滩登陆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之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双碳风口蕴含巨大机遇,新能源 汽车 等赛道热度正持续升温。

日前,2021华夏双碳能源发展高峰论坛在上海举办。据悉,该论坛在当前“双碳”背景下,通过深度解析能源领域当前技术层面的进步与市场变革,探寻能源产业发展的未来。

在行业人士看来,2021年,新能源行业站上风口,能源市场波澜起伏,而“传统能源产业如何转型?能源行业如何应对各种挑战?”

华夏传媒CEO水皮指出,未来能源产业的新赛道是光伏、新能源车和锂电池,过去一年中最突出的就是这三个赛道,在其看来,“这三个赛道在股市的上涨幅度都很大,但波动也很大,要注意风险。同时,煤炭依然是能源的主体,煤炭高效利用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方面。”

东方金诚行业报告也指出,“碳达峰”和“碳中和”此前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力争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预计到2030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

“因此 汽车 及相关产业链的升级、大力发展低排放甚至零碳排新能源 汽车 成为交通部门减碳的核心,也是实现碳中和目标节能减排的关键领域”,东方金诚行业报告同时认为,“2021 2025年中国新能源车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5%”。

在此情况下,不仅仅是新能源 汽车 “乘风而起”,换电等新能源车上下游产业链热度亦越来越高。

“换电能够节约时间,降低成本,彻底解决里程焦虑;动力电池的成本约占整辆车价格的40%,在换电模式的车电分离下,消费者可选择不购买动力电池而采用租赁的方式,这就大大降低了购车成本,”中航证券研报认为,换电站运营市场空间“十四五”期间合计达到1091亿元,2021 2025年CAGR为306.71%。

协鑫能源集团总经济师徐庭阳认为,换电应该是未来新能源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在名为《赋能共享换电,助力零碳交通》的主题演讲中表示:“换电的形式在高频次、便利性及补能的方式方面,具有很多的优势。换电加上储能的话,它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就更加凸显。换电模式是交通电动化和电力系统新基建的完美结合。”

尽管如此,“双碳”目标无疑任重道远,那当下又该如何推进“双碳”进程呢?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